第八章 端庄得体,优雅诠释无言的脱俗 你可以有个性,但决不能没教养
女人可以貌不出众,可以平淡无奇,可以资质愚钝,甚至可以没多少气质,但是不可以没有教养。有教养的女人,处世落落大方,不亢不卑,不张扬,不显摆,似一株幽兰,芬芳四溢而不自知。
《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期来了一位身体残缺的选手。这名女孩叫张超凡,虽然少了一只手臂,但她很乐观很自信,还以“自信水流东,花开半夏”来勉励自己。当她讲起童年一些因为身体缺陷而不太愉快的经历时,后面的百人团中有人泪眼朦胧,有人神情哀伤,连蒙曼老师的眼角也闪着点点泪光。
如果是别的主持人,有可能会趁机渲染大家的情绪,让观众们一起同情这位选手的不幸遭遇,让全国人民的眼泪陪着过年。
可是站在台上的董卿脸上始终挂着盈盈笑容,以对待其他选手一样的态度和目光来对待这位“东方的维纳斯”。她并没有滥用她的同情。她的点评很体贴也很到位:“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整,只不过有些是看得见的残缺,有些是看不见的。但在你身上最宝贵的是,你用你的乐观、坚强、勇敢去追求了一颗完整的心灵。”
董卿的一席话,让大家忍不住为她点赞,在那一刻她身上充满人性的光辉。其实有残缺的人最怕的就是别人的眼泪和同情。一位心理专家说,当你看到残疾人时,只需要平等地表达关心即可,不需要君临天下般的怜悯。董卿没有怜悯她,更多的是尊重。董卿温婉的待人态度,让我们感觉她不只气质非凡、优雅端庄,而且极有修养。
有教养的女人善解人意,通达世情,不天真,不偏激,在任何突发变故面前都能处变不惊;有教养的女人,面对名利金钱的诱惑,会三思而行,反复斟酌,不会轻易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处境;有教养的女人,在平静的岁月,是柔风细雨,于淡然中抒旖旎柔情。
一个人的教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纯的礼貌,是一种习惯的积累,一种涵养的综合。有教养的女人,不一定家世良好,但大都爱好读书和学习,懂得只有知识的充实和强大,才能忠实自己,受益一生。有教养的女人,不一定坚强独立,但大都崇尚本真的自我,懂得只有心灵的纯净和善良,才能感受生命的真实。
民国才女张爱玲的一生虽然凄凄切切,然而她较高的气质修养,却是民国才女中不可忽视的一瞥惊鸿所在。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作赋。而她的母亲则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先后两次出洋,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从小便给予了张爱玲西式教养,让张爱玲弹钢琴、学英文、画画、配颜色……最重要的是决定送张爱玲去上学。
正是在这种家庭的培养下,年幼的张爱玲就已经对中西式的礼仪有了很深的了解。而在中西文化的教导下,成长中的张爱玲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更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她的作品中,人们不但看到她将世俗的生活写得情趣盎然,而且其笔下刻画的那些鲜活人物似乎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一部分张爱玲本人的真实。
在胡兰成所写的《民国女子张爱玲》中就曾有一段话:“第二天我去看张爱玲,她的房间里华贵倒使我不安,那陈设与家具原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的,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断乎是带刺激性。阳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际云影日色里,底下电车当当地来去。张爱玲今天穿宝蓝绸缎袄,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三国时东京最繁华,刘备到夫人房间竟然胆怯,张爱玲房里亦像这样的有兵气。我在她房里亦一坐坐得很久,只管讲理论,一时又讲我的生平,而张爱玲亦只管会听。”
然而不论怎样,她那一身古典旗袍的优雅与在任何场合都颇显高傲的气质扮相,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生活的细节是一个人教养的缩影,无影又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有教养的女人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渐失光泽,反而会越发耀眼迷人。
18世纪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写过这样的话:“教养比法律还重要,它们依着自己的性能,或推动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毁灭道德。”在古代形容一个女人有教养是“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教养是文明规范,是道德基石,是一种优秀的素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肃然起敬。
富有教养,是女性道德美的表现形式,它会随着岁月的增加、心灵的净化而日益显示出它的光华。有教养的女人像潺潺溪水,让周围的人被浸润。和有教养的女人共事和生活,我们会觉得和谐而愉悦,常常还会得到人性的升华和感动。
教养是一种潜在的品质,并不会多么直接地吸引人的眼光,但是,对凡尘中的我们来说,生活需要女人有教养,家庭需要女人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