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妥协,不将就,为自己而活 所有可以长久持续的努力,都源自真正的热爱
在《你可以拥有你想要的生活》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的诱惑远比你想的多,通往成功的道路也比你想的要更多。无论你选择什么,我都希望那件事情是你真心热爱的。我希望你能坚持自我,善用天赋;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不要忘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也不要忘记你心中的激情。不要去奋斗,而是要去热爱。”因为热爱,我们才可以长久持续地努力;因为热爱,我们才能奔向更好的前程。
董卿小时候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可是她的父母并不同意。她的父母希望她考一个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热爱唱歌跳舞的董卿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她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在毕业大戏上,董卿还演了《哈姆雷特》中的母后。
毕业后,董卿被分到浙江省话剧团工作。但是刚开始工作的一年里,她并没有什么戏拍。一次,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董卿陪一个朋友去考试,于是她自己也顺道考了一下。董卿说:“我至今记得那个夏天特别热,穿着一条小连衣裙就去考试了,导演说主持一段吧,我也不懂要主持什么,导演说那你们就随便聊一聊。”后来董卿就被录取了。
她说:“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呼机,我记得是传达室的大爷喊‘董卿电话’,我跑好远去接电话,知道自己被录取了。”做了主持人的董卿对这份工作格外热爱,而且她将这份热情一直延续到现在。
白岩松说,董卿的生活只有工作。在主持《我要上春晚》时,董卿必须要提前一天与选手见面,和每一位选手交谈。所有选手的资料用A4纸打出来,三分之一留白供她记要点。
董卿说:“在工作上,我不会放自己一马。”每次拿了台本,她必定要把自己关进书房,做很多功课,查很多资料,就为了任何一个细节不伤害到观众,她和稿子的每一个字死磕。
即便是为了工作需要四处奔波、精疲力竭,她依然“爱它如初”。正如董卿所讲:当这种执着和热爱成为一种习惯,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就像你爱上了一个人,生活了10年之后,不仅有感情,还包含很多醇厚的东西。
也许有人会讲,男人的事业是工作,女人的事业是男人。好像女人天生就应该围着男人转,其实不然。正如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所说,“职业不但是每个人的谋生之道,也是每个人享受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也很重要,尤其是能够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那么工作就不是为了换取一点薪水的奴役,而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而且你还能以此获得更大的成就。
潘玉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同时她也是民国初年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人之一。正是因为她对绘画事业的热爱,让她把胭脂粉化为油彩,重新描绘了自己的人生。
她17岁时,海关总督潘赞化偶遇她,娶了她做偏房。虽然潘玉良之前没有读过书,但是她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一直都非常强,潘赞化请老师教她读书。她天生对色彩敏感,喜欢画画,潘赞化又请老师培养她画画。她对绘画热爱而专注,终于在1923年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在巴黎客居的50多年里,她始终怀着对绘画的热情而努力。把绘画当作自己一生事业的潘玉良有自己的规矩,那就是从来不与一般画商合作。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赏识她的文化界人士邀请她举行画展。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奖,打破了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此奖项的纪录。
热爱工作不是女人的缺点,而是优点。这种热情是女人成功的基础,正如爱迪生所言:热情是热量,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不能完成的。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的女人,不仅能在工作中感到充实,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得到事业上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载体。”工作是一个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世界上没有哪项活动能为人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感、个人使命感、自我表达的机会以及活着的理由。
听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你总能发现工作的乐趣,使全身所有的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这份感受,足以让你忽略掉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