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美丽的女强人 二、风雨同舟:感谢朱江洪
“你成就了朱总,朱总成就了你——你们共同成就了格力电器。”一些亲朋好友私下里这么对董明珠说。这句话虽然看似高估了个人的力量,但从另外一方面看,也说明了董明珠和朱江洪长期的战斗友谊。他们十年携手共艰危,一路风雨,把企业领进了稳健发展的新港湾。一个成功的男企业家背后,往往有一个很好的女性事业伙伴。 比如杨绵绵之于张瑞敏,孙亚芳之于任正非,董明珠之于朱江洪,刘伟之于史玉柱。中国企业领导层“男女搭配”是中国区别于西方独特的管理现象,也是中国30年来女性进步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董明珠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献身企业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杰”。这是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在2005年8月送给董明珠的生日贺礼。那年,她51岁。在董明珠崭露头角的时候,格力电器最重要的缔造者、现任董事长朱江洪,一番辗转后,在46岁时终于站在了历史为他安排的位置上。他是地道的珠海人,生于1945年,25岁时从华南工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朱江洪是一个很有才能却十分低调的人。他1988年从广西百色调回珠海,开始在与格力同属的一个集团公司的冠雄塑胶厂当厂长。当时该厂100多名职工,亏损200多万,朱江洪在第二年扭亏为赢,赚了70多万。
1991年朱江洪兼任海利空调器厂长,1992年海利改名格力电器,从此他开始了格力生涯。当时,格力是个十足的烂摊子,不仅企业规模小,产品销路不畅,而且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朱江洪技术出身,很快让产品质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让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崭新的起点。事实上,董明珠在安徽的旗开得胜,跟格力空调质量在这一年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关。
1992年秋天,朱江洪看到安徽的销售额为1600万,而比较富裕的江苏却只有300万,于是亲赴华东考察。朱江洪先到了安徽,很快发现董明珠是个“好苗子”——和大多数业务员不考虑公司利益,只拨自己的小算盘不同,董明珠不仅有责任心和义务感,更难得的是还很有思想和悟性。在从合肥赶赴南京的车上,路短话长,董明珠详细向朱江洪介绍了自己的营销感悟。她说,真正好的营销政策,不仅是把货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还要在厂家和商家之间,形成稳固、诚信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社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只有多赢,生意才能做长久,如果不懂得保障他人的利益,最后必然是自己的利益也会失去。这一席话说到了朱江洪的心里。当时,朱江洪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事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营销短板变得越来越明显。从这时起,他便格外看重肯吃苦、愿卖力的董明珠,一次次给她机会,而董明珠则每次都用超过期望的业绩,回报这位厚道仁慈的领导的赏识。朱江洪是个具有超前意识的电器专家,更令人钦佩的是,他有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少有的襟怀。为了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把人权、财权通通交给副总,而自己紧抓技术开发的研究,逐渐形成格力电器模具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核心能力。多年来,他领导格力科技人员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使企业走向了依靠科学技术腾飞发展之路。在人才选择方面,朱江洪坚持“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用人思想,培养“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的企业精神,谁有能力就提拔谁,谁是人才就重用谁,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尊才、爱才、用才”的用人环境。南京是一个富饶之地,然而格力在中国最富饶的市场上的遭遇让人非常难堪:新品牌“格力”已经启用了一个夏天,江苏市场上却依然摆着“格力”牌产品,在强势品牌春兰、华宝的市场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此时的朱江洪对董明珠已经十分信任,把江苏市场也交到了董明珠手里,希望她能在这个最火爆的空调市场上为格力打开局面。
1993年,董明珠把格力在江苏的销售额翻了10倍,卖了3650万元。加上安徽市场,董明珠一个人销售额5000万,占了整个公司的1/6!1994年,格力在江苏销售额又再次增长到1.6亿元,与春兰、华宝并列三强,董明珠一个人占了总销售额的20%。就在格力电器蒸蒸日上,开始跻身国内一线品牌的时候,在附近一家刚成立的空调企业高薪诱惑下,格力电器的销售副总,带着8名销售人员和2名财务人员,突然集体辞职。消息传来,朱江洪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并没有刻意挽留,他知道,要是只留住人,心还是飘忽不定的,就无法成为真正能同舟共济的伙伴。
当时也有很多人要拉拢董明珠,她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动心,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权利,但道义还是战胜了利益。董明珠选择留下来与格力共患难共发展。
1994年10月,董明珠结束了3年的业务员生涯,回到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上任经营部副部长。朱江洪身边从此多了一个可以共患难的合作伙伴。
董明珠被重用,还有一个更显著的原因。格力电器是家国有控股的企业,关系网和利益网盘根错节,加之当时管理制度不到位,体制弊端日渐显现,随时都可能让众人数年打拼出来的大好局面丧失殆荆朱江洪对此心知肚明,可又无可奈何。他宽厚仁慈,是出了名的好心肠,当时作为经理,他“一不抓钱,二不抓人”,对这些事他不感兴趣,通通交给副总管,自己一心一意研制新产品开发。于是,扭转管理积弊的重任,又寄托在了能干又“狠得下心”的董明珠身上。出任主管营销工作的经营部长,是朱江洪对董明珠的许诺。但这项任命在公司高层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一些人只同意让董明珠当副部长。朱江洪只能先让董明珠当副部长一段时间后转正。可董明珠对这个“小官”不仅不抱怨,反而干得有滋有味。她工作玩命到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说梦话的时候,说的也全是格力。一有什么想法,她半夜也会跳起来,拿起本子记下来,甚至还给同事打电话一起讨论,许多被广为称道的营销绝招就是这么诞生的。为了不辜负朱总对她的信任,董明珠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严格要求别人。在经营部里,迟到早退、喝茶看报吃零食聊天,都是多年的“传统”。董明珠一上来就抓内勤,把员工训得直掉眼泪。朱江洪不善于表达人情世故,但对同事,对部下细致入微,董明珠对此一直很感动。
1994年底,董明珠摔断了肋骨,当时工作紧张,她不想住院,朱江洪知道了,亲自跑到经营部,对员工们说:“你们抬也要把董明珠抬到医院去。”每天下班后,朱江洪还经常去医院看望,常常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问候董明珠身体康复情况,或谈谈工作。在董明珠上任时,账册上的应收款高达5000多万元,而且相当部分根本无法追回。 比如济南一家企业明明欠账100多万元,可格力电器竟然拿不出任何有效凭证,而且还蹊跷到无法查出是内部谁的责任。这些漏洞都让董明珠非常不满,下决心一定不会再让这样的现象发生。一张宣传单的市场价是0.2元,可格力电器付的价格是0.88元;公司花了450万在机场租了一个广告牌,却是背朝着人流方向只能给神仙看……
对损公肥私的行为,董明珠看不下去,径自跑到朱江洪那里,张嘴就要求把全部对外财务都归自己管。下级向上级伸手要权本是大忌,这理所当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朱江洪认真考虑了这个要求。当许多人指责董明珠伸手要权时,朱江洪冷静地说:“经营、收款现在分为两处,管货款进出的财务确实有不少问题,有些人没钱给货,有些人有钱拿不到货,这样拖下去要出问题。我的意见是划出一部分归董明珠管,也就是人员和收款这一部分。”这是一个妥协的方案,但毕竟让董明珠接管了一部分财务权,这对后来整个经营工作起了极大的作用。一些人觉得董明珠太“多管闲事”,妨碍了自己的“财路”,联合起来企图轰董明珠下台。每当这时候,朱江洪总是给董明珠最坚定的支持。不久,董明珠升任经营部长,上任后便大刀阔斧地清理欠账,全面推行先款后货的销售政策,于是格力电器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分钱的应收款。
2003年到2005年,格力电器的改制风波中,朱江洪受到了严重诽谤,董明珠也受到各方面不同的压力,格力内部一时动荡不安,流言蜚语满天飞,人人自危。
朱江洪和董明珠内心坦然,携手度过了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难关。朱江洪和董明珠,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如果没有朱江洪的扶持,董明珠是不能走出这么辉煌的道路。朱江洪具有的博大胸怀,充分信任部下、大胆使用人才的魄力让董明珠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无论是早期的“年终返利”“先付款后发货”,还是后来的区域营销网络,如果没有朱江洪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001年发生“淮地哗变”,朱江洪支持董明珠的一切措施,与董明珠共同决定处理,共度难关,最后平定了这场内乱。董明珠的第二本自传《行棋无悔》中专门有一章“风雨同舟”,谈到了她和朱江洪的事业默契:“我希望有一天能超过朱总,我相信他也希望我能超过他;但我还相信,朱总希望自己永远站得比我高,就像他现在是董事长我是总经理一样……格力要发展,离不开我们两人的精诚合作。说句稍微出格的话,如果不是我1994年回来帮忙整顿经营部,格力不会有今天。从这一意义上讲,朱总也是幸运的,如果他不认识我,将会是他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