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与张国焘周旋 (一)会师之初

会理会议以后,中央红军于五月十四日放弃对会理城的围攻,沿会理西昌大道北进。十九日,三人团委派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经泸沽、冕宁,夺取大渡河渡口安顺场;同时派左权率红一军团第五团在大树堡佯渡,并广为散布红军将由此强渡,攻打富林、雅安、成都。二十日,中革军委按三人团的部署,发布《关于我军过江后方针任务的训令》,指出“敌人已预知和预防我军北渡大渡河进川西”,蒋介石企图以刘湘部及彝民与红军的隔阂,“突击我军于大渡河南岸”,另以刘文辉、杨森、郭勋祺所部在北岸层层扼守,红军目前“应以迅速北进,争取渡江先机,首先进到青溪、泸定桥、洪雅地区,与川敌进行作战机动,争取赤化,为战略上基本方针”。

红军先遣队在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下,模范地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获得彝族人民的谅解和支持,使红军得以在彝族区借道。自五月二十二日起,仅用两天半时间顺利通过小相岭。二十四日,红军占领石棉县安顺场。次日,红一军团第一营二连十七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强渡大渡河成功。第三天,周恩来和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赶到安顺场。大渡河水流湍急,无法架桥。这时,部队只有四条小船,每天渡一团余人。

周恩来与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商量后,决定夺取泸定桥为渡河点。为夺取并控制泸定桥渡河点,三人团以朱德的名义电令林彪、刘伯承、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邓发、蔡树藩、左权、刘亚楼。电令说,安顺场及其下游之小水、龙场三处共有渡船四只,因水流急,每天只能渡团余,架桥不可能。同时,由安顺场至泸定桥之铁索桥仅三站路,由泸定桥可直趋天全、雅安或芦山。我第一团现在龙场对岸之老铺子,扼阻并监视其东北山地之刘敌第七团。一师明午可全部渡完。我野战军为迂回雅安,首先取得天全、芦山乃至懋功,以树立依托,并配合红四方面军向茂县行动,决改向西北,争取并控制泸定桥渡河点,以取得战略胜利。其部署:我第一师及干部团为右纵队,归聂荣臻、刘伯承指挥,循大渡河左岸;林彪率一军团军团部、二师主力及五军团为左纵队,循大渡河右岸,均向泸定桥急进,协同袭取该桥。军委纵队及三军团、五团、九军团随一军团部及二师主力行进路线跟进。

按照三人团的部署,刘伯承、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第一师及干部团循大渡河左岸,林彪率红一军团第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循大渡河右岸,均向泸定桥急进,协同袭取该桥。二十九日,红一军团第四团一营二连二十二名战士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攻占泸定桥。六月二日,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

攻下泸定城以后,红军继续北上,于六月七日攻占天全。八日,红军突破蒋军芦山、宝兴防线,北进到宝兴县的大跷碛,然后开始爬终年积雪、没有人烟、没有道路的夹金山。十二日,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在夹金山、达维之间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团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师会师。十五日,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到达懋功。

针对两个方面军会师后的行动方案问题,朱德、毛泽东、周恩来、洛甫于会师后次日即联名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提出为着把苏维埃运动的发展放在更巩固更有力的基础上,“今后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目前计划四方面军全部及一方面军野战军主力均宜在岷江以东,对于即将来到的蒋军的大举进攻给予坚决的打破,“向着岷、嘉两江之间发展。至发展受限制时,则以陕、甘各一部为战略机动地区。因此,坚决地巩固茂县、北川威州在我手中,并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的枢纽”。电文阐明以懋功为中心的地区的情况不宜大部队活。张国焘、陈昌浩次日复电,认为由岷江向东或沿岷江向北发展都有困难,“北川一带给养均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再者水深流急,敌已有准备,不易过”,由岷江东打条件也不具备,“沿岷江北打松潘,地形粮食绝无”。他们俩主张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首先集中主力向南进攻,直取成都,出长江,打到武汉去。

洛甫、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不同意张国焘、陈昌浩的南下主张,十八日又联名致电张国焘:“目前形势须集中主力首先突破平武,以为向北转移枢纽”,“否则见我如此大部队经阿坝与草原游牧区域入甘、青,将感绝大困难,甚至不可以。向雅(安)、名(山)、邛(崃)、大(邑)南出,即一时得手,亦少继进前途。因此力攻平武、松潘是此时主要一着,望即下决心为要。”平武是通往甘肃南部的要隘,中央竭力向张国焘强调原定的出川陕的方计。二十日,洛甫、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再次联名致电张国焘:“从整个战略形势着想,如从胡宗南或田颂饶防线突破任何一点,均较西移作战为有利。请你再过细考虑!打田敌方面是否尚有可能?如尚有可能,则须力争此着;如认为绝无办法,则需暂时抛弃川陕甘方计,改变向川西南发展。因此出草原游牧地,此时极少可能,只有坚决的西南方计是出路。如此战役部署,则应以有力一部在东岸佯攻,西岸松潘方面亦不必使用太多兵力,主力速向懋功开进,向雅(安)、名(山)、邛(崃)、大(邑)打去。这一动作关系全局。须集中二十个团以上突然出击,且后续悄速跟进,方能一下消灭敌人大部,夺取广大地区,展开战局。兄亦宜立即赶来懋功,以便商决一切。”

于是,张国焘于二十五日下午从茂县赶来懋功两河口镇。这天,在两河口镇举行了两个方面军会师庆祝大会。会场上,两个方面军的指战员在欢呼,围观的群众也在欢呼。天下着雨,未能冲淡热烈的喜庆气氛。庆祝大会结束后,大家走向一座喇嘛寺院,在那里举行宴会。然而,在表面的欢乐气氛下,有一股不和谐的暗流在涌动。

张国焘见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一点不像是一支军队的将帅,内心不由疑窦丛生。这些曾经令蒋介石大伤脑筋的威武战将,如今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了呢?难道是一方面军被蒋军打垮啦?……他急于弄清一方面军的实力,端着酒走到周恩来跟前,一边敬酒,一边阴阳怪气地说:“恩来兄,上海一别,至今不过四年多时间,你怎么一下子变老了呢?”

周恩来莞尔一笑,说:“最近身体有所不适,加上蓄了胡子,所以叫你认不出来了。”爬夹金山时,他染上了病。平时他就比别人劳累,这时就更加虚弱,看上去自然显得老相了。

张国焘说:“我看得出来,你们跟老蒋打了不少恶仗,吃了不少苦吧?”

周恩来说:“是这样的。好在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两个方面军会师了,今后打老蒋力量更加强大了。”

张国焘说:“以前,我们曾对外宣称,你们一方面军拥有三十万人马!当然这是迷惑老蒋。现在看来,你们经过几个月的折腾,损失是不小吧?”

周恩来双眉一皱,感觉到张国焘居心叵测,是向他打探一方面军的虚实来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泰然自若地望着张国焘,说:“老蒋集中优势兵力来对我们进行围追堵截,可以说自江西一路来,我们都是在蒋军的包围圈里东突西闯的,所以,损失是不小。但是,我们的精锐部队是保存了下来,而且比以前更有战斗力了。”不等张国焘提问,他又说:“我们知道,四方面军在老蒋的围剿中也遭受了不小挫折,不过,是比我们小一些。我想,四方面军的实力还是保存下来了吧?”

张国焘狡黠一笑,说:“我们有十万人马。”

“比一方面军强一些。”周恩来从容地点了点头说,“国焘兄,能者多劳,今后跟老蒋干,你可要多出力啊!”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张国焘笑了笑,尽管他在表面上做出谦逊的样子,语气里还是透出几分自得。“恩来兄,两个方面军会师了,我们以后就拧成一股绳,非打老蒋个落花流水不可!”

“为你这句话,我们再干一杯!”周恩来兴奋地说。其实,他们手上端的不是杯而是碗。勤务兵端酒坛过来,往他们的碗灌满了酒。他和张国焘豪爽地碰了一下碗,一仰头将一碗酒一饮而尽。

第二天,在两河口喇嘛庙里,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第一次会议,集中讨论统一战略方计问题。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政治局委员洛甫、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朱德、博古、张国焘;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凯丰、邓发。列席会议的有:刘伯承、林彪、彭德怀、聂荣臻、林伯渠、李富春、邓小平。

会议由洛甫主持。周恩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关于目前战略方计的报告》。

周恩来在报告中先回顾了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九个月来战略方计几度变化之后,着重谈了三个问题:

一、关于战略方针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前,四方面军决定西去懋功向西康,一方面军决定到岷江东岸。战略方针两个方面军是不同的。现在两个方面军都是离开了苏区,都在新的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现在在什么地区建立苏区?其条件应力求:

⑴便利我们的作战。现在一、四方面军会合了,力量大了,应是地区大,好机动。松潘、理番、懋功、这地区虽大,但多是狭路,敌易封锁我,使我不易反攻。敌人正想在这些地方逼死我。

⑵群众条件,要人口较多,有利于红军本身发展、能大批扩大红军的地方。而松潘、理番、懋功、温川、抚边等地方,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只有二十万,这地区是不能成为根据地的。

⑶经济条件,能解决军队供给的比较优裕的地方。而这一带粮食缺少,牛羊有限,衣著之布皮也不易解决,军事上的补充更困难。因此,在这岷江西岸懋、松、理地区是不利于建立根据地的,如陷在这里就没有前途。我们应迅速向前,在川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

二、关于战略行动

红一、四方面军转移,向南不能;向东过岷江,敌在东岸有一百三十个团,对我不利;向西北是广大草原。现只有转向甘肃,向岷山山脉以北,背向西,争取这一地域。这里道路比较多,人口多,山少。在此必会遇到敌人,我可用运动战消灭它。敌进慢,我可得这一大的地区,可向陕西迎击敌人,再向北行动背向西发展。南可以以南青海一部分作依靠。四川方面,现地区可成为游击区。拟到这地区是否再扩大,要看到那地区后再决定。我们现在是反攻,是无后方的运动战,这性质是不可久的。我们要勇敢果断、巧妙机动、毫不迟疑地打击敌人。消灭蒋介石的主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转移计划是战略的主要计划,实现战略计划的原则:

第一,向松潘与胡宗南作战,向松北转移,基本条件要迅速。敌人会首先阻我向西北,我主要任务是与敌作战。

第二,高度机动。现敌先我部署,因此我应高度机动,使敌对我估计发生动摇,使其部署赶不上我们。我们不要被敌牵制,不要因此妨碍我们的机动,这样才能消灭敌人。

第三,坚决统一意志。两个方面军部队大,要特别坚决的统一指挥,遇到困难,也要统一意志来克服——这三个条件是最高原则,必须实现。

在地域布置上,分左中右三个纵队。中央纵队六个团。右纵队进攻松潘,佯动主要在东岸,使敌不会集中松潘。现地域不好而我主要力量在东岸,应早点过来。在南边须四个团兵力牵制敌人。三个纵队的部署指挥须统一。战争指挥:

第一,须在前线,主要都应在左纵队。各部队最终须平行地走,主力须力争过去。第三,这游击区留小部队在此活动。第三,万一不能过向西,或许困难更多,因而这条退路须保留。

三、关于战争指挥

指挥问题的最高原则:

第一,应集中指挥,指挥权要集中军委;

第二,为使作战更有力量,须组成左中右三个纵队,游击支队,另专门讨论决定;

第三,实现战略计划要有政治的保证,当前的一些困难须从政治工作的加强来克服。

周恩来作完报告后,与会者对他的这个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踊跃地发言。

张国焘首先发言。他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对战略方针问题,要求中央政治局应尽快作决定。尤其是周恩来的报告里所提的,战略部署怎样在甘南实现的问题,政治局都要作好布置。接着,张国焘谈了一些具体的看法。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合后,消灭敌人当更有把握。现在怎样打?现接近我们的是胡宗南和刘湘,其他都是陪角。如战略向南打成都,打这些敌人是不成问题的。若消灭了他们,成都蒋会加军力,向东打受地势限制。现发展方向,西边青海是草原,冬天一到,没帐蓬冷得很,夏天雨期长途行军会大减员。所以说,向甘南发展对我较有利。向甘南发展,目前我们必须把胡宗南打下来。

就攻打松潘蒋军胡宗南部和在甘南创建苏区问题,张国焘指出:要打下胡宗南,我们必须集中主力,至少要打下胡几个团,才能有把握在运动战中将敌人各个击破。不然,即使我们到了甘南,还是立足不稳的。胡现在有二十个团的兵力,很快就可以集结松潘。但我们两个主力会合,力量增强,指挥统一,经验增加,打下胡敌应该是有把握的。敌人是不会让我们很容易地得到一大片地区的。只要我们有一个地方,能站稳脚跟一个月,就可以消灭敌人。政治局应决定在甘南建立根据地。至于怎样打,军委应作具体计划。

彭德怀接着张国焘发言。他的发言比较简短,他同意周恩来在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方针。报告对形势的分析,对战略部署,都很清楚了。至于战术问题,他认为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只能随机应变,临时决定。

接下来是林彪发言。他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和张国焘的发言。他指出:以后我们的行动,应根据报告中的方针来制定。这战略方针的实现,靠打胜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然没法扩大红军、创造根据地。作战方式,应采取运动战。在这战役中应尽可能控制广大地区。应把主力放到与敌人作战上,把少数部队放在扩大红军,征集资材上。此外,我们还应考虑在新疆打通苏联和蒙古。

林彪发言完后,博古发言。他谈到,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应有新的决定。现在力求到达经济、居民、政治、军事条件上比较好的地区,这要依靠两个方面军消灭敌人来实现。我们必须有一定地区成为根据地,并作出模范来影响全国。现在陕甘南,首先在甘南,依靠群众工作,游击战争,这就能影响全国。这是我们的战略方针。夺取松潘,打击胡敌,是实现战略方针的枢纽。今后应努力做到不像从前那样没有后方的作战。现在战争性质与前不同,每个大战役都应建立临时后方,并由游击区发展成根据地。

毛泽东在发言时,首先表示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和张国焘的发言。然后,他着重谈了五点看法:

一、根据地问题。为什么弄到这川陕甘区域来?这地域有它的好处:把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一、四方面军会合也在此。大家懂得这是向前,在四方面军应作解释,因他们是打成都。

二、战争性质,不是决战防御,不是跑。是什么?是进攻。根据地的建立是依靠进攻的。我们过山战胜胡宗南,占取甘东南,迅速向前。前面打退敌人后建立根据地。

三、我没根据地,蒋介石高度机动。我应看到哪些地方他是致我命的,应先打破。我须高度机动,这就有走路问题、掉队问题。蒋介石军队与四川军是不同的,如不好走的路他也能走,如我迟缓他即占了先机。

四、要集中兵力,把主力集中在主攻方面。胡敌是会集中兵力的。敌与我打野战,我有二十个团以上是够的;敌不与我打野战,守堡垒,这一个一定要打破。如实在打不破,就要估计好距离打。最迅速的就是打破胡敌向前,今天决定,明天即须行动。这地区条件太坏,后退不利,应力争六日突破,经松潘到决定地区去。

五、统一指挥问题,责成中央常委、军委解决。

王稼祥在发言中,具体谈了三点意见:

一、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力量大了,甘陕川又有好的条件,这地区能使我建立根据地。但能否成为根据地,就靠我们能否消灭敌人。如认为一面无敌,后退无穷,这就错了,这是躲避斗争。我们把苏维埃扩大到全国,主要不是打通苏联,而是坚决斗争,扩大苏区,主要是消灭敌人。

二、战争怎样打?敌采取堡垒战对我,因此,我应有大区域,好机动,以运动战去消灭敌人。如我取堡垒战是不能取胜的。现我没有后方,还是带游击战争的形势,中央苏区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能全采用正规战争,应正确地运用过去的经验。

三、这区域条件坏,它能使我与四方面军会合,因敌不易来;但会合了,这地区对我即不利。敌想陷我在此,逼到草地。我应迅速打出,到甘陕川广大地区。从松潘打出去是一个关键,动作如快,困难即少。慢即更难打。蒋介石很机动,但机动的红军总是超过他。只要指挥正确、坚决、迅速,我们能战胜困难,战胜敌人。

接下来是邓小平发言。他除同意周恩来和其他与会者的观点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四方面军会合,红军主力在这里,党的力量也在这里,发展前途是推动中国革命的前途。我们现在向前打去,不是打通苏联,而是向前,向甘南发展。这里的后方需要整理,应组织委员会来缩编,大的机关单位如政治部和医院要缩编,闲杂人员补充到战斗部队。一、三军团应补充。要进行大的政治动员,消灭对雪山、草原的恐惧。

朱德在发言中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并强调指出:背靠西北,面向东南,总的方针应决定下来。要迅速打出松潘,进占甘南,打下敌人,建立根据地。要调动敌人,在野战中消灭敌人。目前建立临时后方,在大战中是必要的,它很快就可变成真的根据地。两主力会合增加很大力量,只要统一指挥,一致行动,就能有利地打击敌人。我们还须要用很大力量从政治上来保障胜利。

总司令讲完后,是总参谋长刘伯承发言。他认为周恩来的报告和各位的发言,对战略问题都谈得很清楚,他补充:在战略上,中心向东南发展,引起时局变化,使蒋介石兵力分散。对胡宗南,最好在松潘消灭他,如不可能就在岷江消灭他。要通过作战,增强我有生力量,消灭敌有生力量。现在这个区域,要建立党的工作,开展游击战争,特别是民族问题的正确解决,都对我整个行动有利。

聂荣臻在发言中,强调两个方面军会合后政治口号要有所改变,他指出:两主力会合,部队很兴奋。我们的口号,政治部应改过来。以前四方面军的口号是打到成都去,一方面军口号是赤化全四川,这些口号在部队中很有力量。现在是相反的走向,应向部队作解释。

凯丰发言时强调,要实现周恩来在报告里所提出的战略部署,我们首先要打下胡宗南,坚决向前。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将使苏维埃运动成为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我们从甘南向川陕发展,把苏区巩固在此。要坚决,如不坚决就要向西走,使敌人更易封锁我,虽有苏联帮助也不易出来。应向部队解释,最中心的是进攻松潘。

刘少奇在发言中就如何贯彻周恩来在报告里提出的战略方针,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要很好地向部队解释,必须让部队明白,为什么不难打到成都去,而去川陕甘是我们最好的发展出路。我们坚决通过松潘,但有些部队万一不能通过,应交代以后的工作,应在此区域成立特委。

主持会议的洛甫最后一个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对周恩来代表政治局提出的战略方针,大家意见基本一致,也应一致来实现。这个战略方针,是前进的,唯一正确的。要实现这个战略方针,首先进攻和控制松潘。困难是可能发生的,我们应想法来克服,但不是转变,放弃这一方针是错误的。创建川陕甘苏区,只有依靠决战胜利。这地区窄狭,不能以大的运动战消灭敌人。我们必须前进,前有广大地区,建立苏区意义比其他区域大。保持后面的路也是一个条件。这区域要尽量发展游击战争,成为游击区,安插病员和笨重的东西。因此,他特别要强调,一、组织上应统一;二、依照战斗部队组织队伍;三、缩小政治部以及大的机关,两个方面军干部的调配需进一步商量。

会议讨论发言结束后,周恩来作结论。他综合大家的意见,简明扼要地讲了两点:一、战争性质,现方针当然是进攻的。我们过去在路上讨论过战争性质问题,那时是无后方的运动战,现在不同,是转入反攻,建立根据地,进到大的地区须与敌战斗。二、在甘肃南部更便利消灭敌人。对胡宗南一般求在野战中消灭他,有可能时就在工事中消灭他,也有可能他在堡垒中,我们不易打他,但并不是不消灭他我们就不能前进。当然他会尾追、切断我,我可用隐蔽、高度机动来处理变化的情况。

根据两河口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六月二十八日发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主要内容有五点:“一、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固巩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二、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火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三、必须派出一个支队,向洮河夏河活动,控制这一地带,使我们能够背靠甘、青、新宁四省的广大地区,有利地向东发展。四、大小金川流域,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均不利于红军的活运与发展,但必须留下小部分力量发展游击战争,使这一地区变为川陕甘苏区之一部。五、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的主要危险。”

为贯彻两河口会议精神和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周恩来负责制定的《关于进攻胡(宗南)敌的战役部署》,也于六月二十八日以军委的名义发布。次日,又发布了松潘战役计划,确定红一、四方面军根据两河口会议通过的战略方计,以运动战为消灭敌军的手段,北取甘南为根据地,以达到赤化川陕甘的目的。两个方面军混合编成左、中、右三路军向松潘及其西北地区前进。左路军司令员林彪,副司令员彭德怀,政委聂荣臻,副政委杨尚昆,共十六个团,经卓克基、大藏寺、葛曲河、色既坝,向两河口前进;中路军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共十个团,经马塘、壤口、墨洼、洞垭向黄胜关前进。这两路从两河口、黄胜关迂回攻击松潘地区之敌,予以消灭,并先机切断平武、南坪东援之敌的来路,和取得北上甘南的道路。右路军以陈昌浩为司令员,率十二个团经黑水、芦花向松潘前进。王树声率八个团在岷江东岸,何畏率四个团在懋功、两河口、抚边箝制敌人。派一个团到阿坝,侦察并征集粮食。周纯全在卓克基负责后方事务。中央军委随中路军行动。

蒋介石估计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可能入西康、青海或北上陕甘,同时也防红军向东。因此,他调整战略部署,集结川军主力刘湘、孙震、李家钰等部约九十个团以上,固守江油、汶川地带。以胡宗南所部二十七个团固守甘肃文县和四川松潘、平武、江油地区,伺机向红军进攻。以杨森、邓锡侯所部约五十个团,由宝兴、大川、牛头山地段向红军方向筑垒推进,以刘文辉、李抱冰部约十五个团在康定、丹巴、泸定地域筑垒并扼守大渡河右岸。以薜岳部向绵阳集中;郭勋祺部集结新津,均策应岷江东岸。万跃煌留靖溪、雅州筑垒。同时,于学忠调任川陕甘“剿匪”总司令。蒋介石这一部署,其企图在阻红军入甘南下岷江东岸,并防堵红军复渡大渡河,想利用川北广大草原以封锁和困饿红军。如果发现红军进攻松潘与向甘南发展时,胡宗南部将首先向南坪、松潘集中兵力以扼阻与截击红军。川军和薜岳部将以主力出剑门、昭化、广元,一部出碧口、文县沿陕甘南侧击红军,以配合由潼关、汉中、西安西进各中和甘青五马各部,与红军作战。

为解决统一军事指挥问题,中共中央于两河口会议后的第三天即召开常委会议,讨论调整军委领导成员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洛甫、周恩来、毛泽东、张国焘、博古、王稼祥。会议决定增加张国焘为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军委委员。这样,扩大了军委领导,解决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统一军事指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