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百年专题 奎因百年大事记(1905-2005)

dsky、ellry/编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本宁顿·李(Man-fred Bennington Lee,1905-1971)和弗瑞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作的笔名。

(李的原名是Manford Lepofsky,丹奈原名Daniel Nathan)

童年岁月

1905年1月11日 曼弗德·李波夫斯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Benjamin Lepofsky和Rebecca Wallerstein之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他的童年在布鲁克林度过;

时间不详 童年的李有一段被他称为街头暴力的困难时期,此时他开始通过书本寻求庇护;

1905年10月20日 丹尼尔·南西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Meyer H. Nathan和Dora Wallerstein之子;后来搬往纽约乡下的埃尔迈拉(Elmira);

1917年 丹奈全家回到布鲁克林,住进母亲娘家的房子;

1917年冬 丹奈左耳脓肿卧床,开始接触侦探小说,他的阿姨就在他的床头给他读阿瑟·柯南·道尔的《冒险史》,这影响了他的一生;

1920年 在上学放学路上,表兄弟构思过侦探小说,最初设想写一本发生在公共图书馆的谋杀;

1921年 时值高中的第三学年,16岁的丹奈辍学打工以便补贴家用;

1923年 李从男子高中毕业,进入纽约大学;

青年时代

1926年 丹奈与Mary Beck结婚,育有二子;而李从大学毕业,为自己找了一条通往广告业的路;

1927年 李与Frances Guihan合作,为无声电影“关闭的门”撰写剧本;

1928年 李与Betty Miller结婚;丹奈成为纽约一家广告代理商的编辑和艺术主管;

1928年 二人历时3个月写出了《罗马帽子之谜》,作为当时麦克克鲁杂志和利平科特书屋联合主办的侦探小说有奖征文参赛作品,原本应获首奖,因杂志社突然倒闭,继任者将奖授予了别人;

1929年8月15日 斯托克斯出版社(利平科特书屋)将《罗马帽子之谜》出版,共发行8000册;

1930年 创作了《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为他们以后坚持创作埋下伏笔;

冉冉新星

1931年 二人正式放弃工作,改为专心写作,预示了一个时代的来临;

1932年 二人发表4部长篇侦探小说,两部以“埃勒里·奎因”名义发表的《希腊棺材之谜》和《埃及十字架之谜》,两部以“巴纳比·罗斯”名义发表的《X之悲剧》和《Y之悲剧》。4部皆堪称解谜推理的经典作品;

1932年 二人戴着面具在哥伦比亚大学等会场展开辩论,当时人们以为埃勒里·奎因就是S.S.范·达因,而巴纳比·罗斯是亚历山大·伍尔科特,实际上在《罗马帽子之谜》的序言中奎因就留下线索告诉读者罗斯其实是奎因的分身;

1932年 在《X之悲剧》中首次使用临终的线索,此后在1933年的《孪生之谜》中将“临终留言”带入埃勒里系列,并成为奎因的标志性诡计;

1933年10月 二人创建月刊杂志《神秘联盟》,遗憾的是维持了4期(第5期出好但没有发行)就夭折了;

1932年-1935年 二人一共创作了6部奎因系列小说,另有4部署名为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即后来闻名于世的悲剧系列,塑造了哲瑞·雷恩这样一位睿智的老人;

1934年6月 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简写版发表在光面杂志《红皮书》6月号上,同年10月号上刊登了奎因的短篇小说《疯狂下午茶》;

1935年 美国自由公司出品了首部埃勒里电影“西班牙披肩之谜”,Don-ald Cook成为首位扮演埃勒里的演员,并不成功,此后虽然多家电影公司拍摄了奎因电影(大部分不是基于原著改编的),但是都相当失败;

1936年10月10日 世人第一次知道奎因和罗斯的真面目,《出版家周刊》的《神秘的面具作家》一文揭示了二人身份;

创作低谷

1936年 《半途之屋》已经可以看到奎因受到的光面杂志影响;

1937年至1938年 奎因创作了《恶魔的报酬》(1937)和《红桃四》(1938),作为他们进军电影界的号角;此段时期他们的创作受到女性光面杂志的影响较大,失去了一些公平性和智力的激情;

1938年 丹奈利用自己的藏书主编了侦探小说选集《挑战读者》,此后致力于收集短篇侦探小说,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私人短篇侦探小说图书馆,后将藏品卖与德克萨斯州大学图书馆;

1939年4月7日 二人首次合作播出系列广播剧“作者!作者”(共同广播网),持续到1940年2月12日;

1939年 丹奈全家搬到长岛的Great Neck;

1939年6月18日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埃勒里·奎因悬疑广播剧”第一篇“口香糖百万富翁案”,使用了“挑战听众”的独特手法,此后二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广播剧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每周的广播剧一直延续到1948年;

1939年 丹奈写好一部小说的大纲,却发现情节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新作《无人生还》类似,不得不放弃;

1939年 《龙牙》成为奎因最后一部为了迎合电影及光面杂志而写的小说,奎因第二时期结束;

1930年代末期 奎因曾在好莱坞当过一阵子的编剧,这段在哥伦比亚、米高梅及派拉蒙片厂工作的期间,写了不少迎合好莱坞口味的剧本,包括为“瘦子”系列创作了一个故事,但大都被束之高阁,没有拍成电影;

1940年4月26日 366期(连载到375期)的《盖夫趣味周刊》刊登了首篇奎因系列漫画“秘密搭档”(根据广播剧改编);

1940年11月 一场车祸差点夺走丹奈的性命,好在吉人自有天相,奎因逃过一劫,1941年初得以康复;

走向巅峰

1941年 为了纪念埃德加·爱伦·坡《莫格街谋杀案》发表100周年,奎因选编了《101年的娱乐:伟大的侦探小说1841-1941》,这是史上重要的文选集;

1941年 侦探推理的顶尖杂志《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诞生,开始为季刊。丹奈说,《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是要将侦探小说从通俗文学提升为正统的文学形式,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实践的场所来鼓励我们中间的人写出更好的作品,培养和发展更多新的作家。直至今日,EQMM仍是这一领域的翘楚;

1942年 《凶镇》发表,开创了埃勒里·奎因的新纪元,形成了埃勒里·奎因自己的模式。奎因小说完成了从解决心智游戏到哲人侦探的转变,进入巅峰时代;

1942年5月 EQMM改为双月刊,不久改为月刊;

1942年7月4日 经过三个月的求爱,李与Kaye Brinker结婚,后者曾经是奎因广播剧中的女演员,他们育有8个子女,4男4女;

1943年 丹奈受邀参加BSI(贝克街小分队,著名且相当严格的福尔摩斯迷协会)聚餐;

1944年 奎因选编《歇洛克·福尔摩斯失败史》,收录33篇小说,包括马克·吐温、欧·亨利等人作品,出版后遭到柯南·道尔之子埃德里安·柯南·道尔等人的反对;

1945年6月 丹奈的妻子玛丽因为癌症濒临死亡,并在当年去世;丹奈为了自己和两个儿子打算,坚强地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进行EQMM的工作;

1945年 包括埃勒里·奎因、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等人在内的一些侦探小说家聚集在纽约讨论一个专业侦探小说家的组织。于是后来成立了著名的“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MWA,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

1945年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埃勒里·奎因系列广播剧获得MWA埃德加第一届最佳广播剧奖;

1946年 奎因编辑出版《奎因奖作品集,1946》,收录EQMM年度最佳短篇小说,此后几乎年年出版;

1946年 奎因(主要是丹奈)成为MWA第二届主席(任期一年);

1947年 丹奈与Hilda Wiesenthal成婚,后者因为Isadore Silver-man医生在二战中战死而成为寡妇,后育有一子;

1947年4月 李和妻子因为广播剧的关系,随之搬到洛杉矶;

1947年7月 中国程小青、庞啸龙合译的《希腊棺材》(奎宁探案)开始在《万象》上连载(《万象》1年1期-3年2期,1941年7月1日-1943年8月1日),后由中央书店出版。

1948年 丹奈与Hilda Wiesenthal唯一的孩子斯蒂芬·丹奈呱呱坠地;

1948年 奎因编辑的选集和杂志获得埃德加奖最佳短篇奖;

1950年 丹奈成为BSI正式成员,受封“临终的侦探”(因为奎因小说中经常出现临终留言);

1950年 获埃德加最佳短篇奖:“十年以来自始至终为《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服务”;

1950年10月14日 首部埃勒里系列电视片“奎因冒险史”在杜蒙特电视台播出,持续到1951年;

1951年 《奎因的精选,侦探/犯罪短篇小说历史》获埃德加特别奖,这本书精选了105本具有重要意义的短篇小说集加以介绍,是读者和收藏家按图索骥的好帮手,1969年出版了修订版增订至125本;

1951年 ,EQMM十周年特辑上奎因对霍华德·海格拉夫的《为了娱乐而谋杀》(1941)中“读者选出的里程碑式侦探小说列表”进行了增补,推出了“HQ书单”(海格拉夫—奎因侦探犯罪神秘小说经典文库),在推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后又再次增补,1956年推出最终版);

1953年 小布朗出版社出版《金色的夏天》,署名为丹奈的出生名丹尼尔·南西,这是一本具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记叙了小丹尼尔在乡下的生活,其中包含一些丹奈写的诗;

1954年 斯蒂芬·丹奈因为脑部疾病夭折,这对于丹奈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1954年 小布朗出版了《埃勒里·奎因25周年纪念,来自作家、评论家、编辑、读者的赞誉》,纪念《罗马帽子之谜》出版25周年;

1958年 埃勒里·奎因写完了《最后一击》,一个时代渐渐地画上了句号;

1958年-1959年 丹奈作为客座教授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写作;

王朝渐逝

1961年 埃勒里·奎因获得埃德加“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1968年 以研究、介绍奎因为主的杂志《奎因正典文献》(后更名为“埃勒里·奎因研究”)出版,1970年停刊,由Robert Washer编辑;

1968年 爱奥那学院授予给奎因哥伦比亚侦探小说奖(Columbia Prize in Mystery);

1969年2月22日 《纽约时报》发表Israel Shenker为《罗马帽子之谜》出版40周年作的访谈文章;

1969年 埃德加特别奖:纪念《罗马帽子之谜》发行40周年;

1971年4月3日 曼弗雷德·本宁顿·李在New Milford去世。丹奈继续从事《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的编辑工作,此后没有丹奈发表过奎因的长篇侦探小说;

1972年 丹奈的第二位妻子Hilda Wiesenthal因为癌症去世;

1973年 弗兰西斯·M.里维斯和Ray Stanich合著了研究奎因广播剧的专著《推理的声音:埃勒里·奎因广播冒险》(2002年出版了增订版);

1974年 弗兰西斯·M.里维斯出版了研究奎因作品的专著《皇室的血统:埃勒里·奎因,作家和侦探》,获得当年的埃德加特别奖;

1975年 NBC(国家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埃勒里·奎因”播出,持续到1976年,Jim Hutton扮演的埃勒里,David Wayne扮演理查德,较为成功;

1975年11月 丹奈与Koppel Rose结婚,她是一位艺术家,她给了丹奈较为幸福的晚年;

1977年 丹奈去日本会见了松本清张、鲇川哲也等人;

1979年4月17日 丹奈被卡罗尔大学授予名誉博士,颁发了人文学博士证书;

1979年 日本松竹映画出品了基于《凶镇》的电影“三封没有送达的信”(但电影中的侦探不叫埃勒里),丹奈为此去日本参加首映式;

1980年10月后 丹奈身体情况开始恶化;

1981年6月 丹奈率领美国侦探小说协会代表团参加斯德哥尔摩的第三届国际犯罪作家大会(Third International Crime Writers Congress),并担当大会短篇小说征文比赛评委;

1982年9月3日 弗瑞德里克·丹奈在纽约White Plains去世;

奎因永存

1983年 MWA设立了“埃勒里·奎因奖”,用来表彰具有埃勒里·奎因精神的出版者和编辑等;

1991年 丹奈的第三任妻子Koppel Rose在爱尔兰科克市的一家医院去世;

1999年 EQMM出版特辑,纪念《罗马帽子之谜》出版70周年;

1999年 为纪念埃勒里·奎因70周年,克利彭·兰德鲁出版社出版《错误的悲剧及其他》,其中包括一部丹奈撰写没有写成长篇小说的大纲,6篇短篇小说以及有关奎因的评论、回忆文章等;

2005年 EQMM为纪念奎因百年诞辰,于2005年各期杂志刊登纪念性文章;

2005年4月28日 EQMM主办的“埃勒里·奎因百年诞辰研讨会”在哥伦比亚大学召开,众多研究者、作家、爱好者等参加;

2005年5月 克利彭·兰德鲁出版社出版《被谋杀的飞蛾以及其他侦探广播小说》,收录奎因的经典广播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