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作品研究 埃勒里·奎因系列全推介

伤痕/文

奎因的小说就是推理史上最像博物馆的东西,每部小说一个诡计套着一个诡计,让人眼花缭乱,因此才会有人感慨,看了奎因,等于是总结一次推理小说的百年传统一般。我从不会去崇拜一个作家,他的签名、照片、手稿,对我来说都没有比去听他们讲这些精妙曲折的故事、和作者作一对一的较量来得更吸引人。无疑,奎因系列,给我带来了最大的满足感。读完这些书后,我发现我真的很喜欢埃勒里·奎因,包括里面的名侦探、这对令人尊敬的作家以及他们的故事……谢谢他们给我带来的快乐。而现在在这里,我拿出我的阅读经验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同样喜欢奎因的朋友们一同与我交流。

关于奎因作品的阅读顺序,我觉得最好要按照原著出版时间先后来读,因为有些案件的前后有所关联,读者不会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而且按照创作的时间顺序来读也能够体会到埃勒里的成长和变化。

我打分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推理性、阅读感、意外性、感动性等等。综合总分为5星。每部作品都会作一下简单的评论。

长篇作品:

1.《罗马帽子之谜》(1929)★★★

在罗马大剧院的演出散场前,一位瘦小、驼背的观众却突然死亡……留在现场的只有罪犯作案后留下的一具穿着晚礼服的尸体———奇怪的是死者没有戴礼帽,而丝绸质地的大礼帽却是本案唯一的线索,但它却神秘失踪了……

这部作品是奎因的处女作,目的是应征杂志的7500美元的奖金。结果奖金没有拿到,作品却在1929年出版,并轰动一时。EQ以前供职于广告业所带来的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不久奎因开始专职写作,并拉开了长达50年的奎因王朝。消失的证据成为这桩案子的破解中心,作者在隐藏证物上略施小计,以及在繁复线索中的抽丝剥茧,终于理出了一条逻辑思路。

2.《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1930)★★★★

12点整,弗兰奇百货公司的展览橱窗像每天一样开始展示现代家具,当工作人员按下按钮,一张隐于墙的床稳稳落下时,一具女尸从床上滚了下来。死者是公司总经理的夫人,她是在头一天晚上来到公司楼上寓所中的。是谁杀了她?为什么?凶手为什么要不避被人发现的危险把她的尸首从楼上寓所中扛到楼下,藏进展示橱窗中?这些难题又必须奎因去解决。

这部作品具有奎因早期作品惯有的特点,也是我读的较早的一部,而那一次,我完全的没有猜到凶手,并从此喜欢上了奎因。这部小说有一个惊人的推理片断,非常值得推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凶手十分难猜。然而最后奎因的推理却是出奇的简洁。而商店橱窗里发现尸体的画面,也慢慢地成为历史经典了。论推理,本书绝对挑战最高的逻辑思维。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本书的原因之一。

3.《荷兰鞋之谜》(1931)★★★★

外科专家让奈医生在将给荷兰创办人道伦夫人做胆囊切除手术时,惊讶发现道伦夫人已被人用细铁丝勒死。是仇杀?还是图谋财产?凶手是谁?而让奈医生是手术前最后一个接触道伦夫人的人,但他又被以相同的手段杀死……

很多朋友把这本书称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奎因的书,而凶手我也是全然的没有猜到,只是记得最终非常的惊讶,原来推理居然这么简单明了。在享受这个落差的同时,我静静地开始了我的奎因探索之旅,并一本本看了下来。作为奎因对我的启蒙作品,我自然万分怀念。而作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也是不无道理的!这部小说无论是在诡计还是推理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让我明白挑战奎因绝不是一件易事。

4.《希腊棺材之谜》(1932)★★★★★

卡尔基斯案件一开始调子就是阴沉的。他以一个老人的去世作为引子,这和接踵而来的事件,气氛极为吻合。乔治·卡尔基斯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和经销商,死于心脏衰竭。葬礼之后,他的律师发现他的遗嘱被窃,于是立刻打电话给地方检察官。奎因侦探长和他的儿子埃勒里·奎因奉命来调查这件遗嘱失踪之谜,埃勒里用他的演绎法推断遗嘱在卡尔基斯的棺材里。当他们开棺之时却发现棺材里不是一具尸体———而是两具!谜案就此拉开序幕……

《希腊棺材之谜》被奎因研究家里维斯赞誉为“黄金时代美国推理史上最复杂,最费脑筋,构想最不可思议的侦探小说”。这部作品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多重解答,在作品的逻辑推理和结构上已经达到完美。小说里的埃勒里从大学毕业之后不久,是奎因系列中最初探案作品,因此埃勒里也显得更加年轻气傲,满口引经据典,相当有趣。堪称奎因作品中不能不读的经典作品。

5.《X之悲剧》(1932)★★★★★

在众目睽睽之下,股票商在电车上被谋杀……他的合伙人最为可疑,当案情即将出现转机时,他却被杀死在火车上。谜案重重,案中有案。充满神秘色彩的雷恩先生再度出山,他是否能力挽狂澜……

《X》是我最喜欢的奎因的作品。天才的凶器,神秘的死前留言,离奇的密室杀人,华丽的诡计,突兀的情节,终章炫目的解释,哲瑞·雷恩的初登场。这部小说汇聚了太多构成完美的元素,使本书当之无愧地成为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作之一。对于这部作品,我曾经有过太多推理小说阅读的感受,这也是我阅读推理小说的进程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6.《Y之悲剧》(1932)★★★★★

疯狂的黑特家族的悲剧以黑特先生自杀拉开序幕……数次被下毒,露易莎却“大难不死”,而黑特夫人却被谋杀于床上……警方和雷恩先生为破此案使出浑身解数,而结果却如此出人意料……

相比与《X》的那种平均的完美,《Y》则是一种突兀的完美。《X》的每个完美的要素重量都比较平均,而《Y》却在拥有相当多称得上完美的推理小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让人震惊的东西!这是一部华丽的解谜小说,也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推理故事。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梦幻”般的推理小说。

7.《美国枪之谜》(1933)★★★★

在容纳两万人的椭圆形大竞技场,众目睽睽之下,重出江湖的老艺人巴克·霍恩在飞奔的马队中被一枪毙命……尽管警方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搜查,但……一个月后,相同的地点,相同的场景,死神故地重游,复制了另一场谋杀……警方四处碰壁,埃勒里·奎因似乎胸有成竹,却不得不坐等一个神秘人物的出现,他出现了吗……

本书的诡计比较惊人,但是还是被我看穿,嘿嘿。但是如果不仔细分析,还是会落入怪圈,上作者的当。其实里面稍稍有些不公平竞争的意味。这次嫌疑人场面要更宏大。露天大剧场上的两万多名观众都是嫌疑人,而众目睽睽之下,牛仔被枪杀,经过严密的搜查,发现凶器居然不翼而飞。这个不可能消失的案例也很经典。

8.《孪生之谜》(1933)★★★★

燃烧的山上住着一群怪人,奎因父子是不得不然的闯入者。名门贵妇隐藏了16年的秘密,招致了两桩谋杀案。然而大火封山,除了奎因父子每个人都是嫌犯,老探长不翼而飞的戒指,是引领埃勒里破案的关键。

封闭山庄的杀人模式,山火造成的恐慌和紧张,惊天的诡计手法,戏剧化的过程和结局。埃勒里·奎因与父亲的深厚情感,在这里也有体现。永远无法忘记埃勒里痛哭的那天。而死前留言这个奎因的标志性诡计,也有超级经典的运用。本书也属国名系列中的一部,原名《暹罗双胞胎之谜》(注:暹罗=泰国)。

9.《Z之悲剧》(1933)★★★

州议员竞选即将开战,现任州议员佛西特却被谋杀于家中。此前,他曾收到一封恐吓信……刚刚出狱的阿伦·得奥涉嫌谋杀,再次身陷囹圄……初出茅庐的佩辛斯与雷恩先生联手,是否能够扯开黑幕……电椅已准备就绪,坐在其上的究竟是谁……

相较雷恩系列的前两部作品,本书显得不那么华丽和优秀,不过也在奎因的平均水准之上。小说的最大卖点在于雷恩最后所作的推理,借由一系列证据爆发性地推理出真凶。此外,萨姆巡官之女佩辛斯的加入使得小说风格显得较为轻松。

10.《雷恩先生的最后探案》(1933)★★★★

一封神秘的信件,引出一个奇特的案子;一份出自莎士比亚之手的亲笔文件,引发一系列谋杀、盗窃案;一组令人百思不解的文字符号,蕴含着破案的玄机;一对孪生兄弟的出现,更令此案显得扑朔迷离……在侦探行业初露端倪的佩辛斯终于侦破此案,却不能将凶手缉拿归案……

一直没看到本书有多大的好评,但是我看的时候觉得非常过瘾。因为是最后一本,有些东西我的确有点先知先觉了,而这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看着出现短短两年但却深深吸引了我的侦探雷恩先生以那样的方式死去,胸中不免有一些忧伤和不舍。短短的4个故事,却在我心里镌刻下了一个完美的侦探形象,我永远也无法忘怀。

11.《中国橘子之谜》(1934)★★★

一具尸体横卧在出版商科克的接待室,全身衣裳都反穿着,室内所有家具也都位置颠倒。倒置的目的是什么?是暗示什么还是要隐瞒什么?在调查的过程中,奎因最终找到了罪犯的蛛丝马迹……

虽然贵为推理小说史上密室的前十作品,但是由于机械密室的复杂性,我一直都未很清晰地理解到精髓。但是“所有不合理之处必有原因”这句话,倒是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展现。这部作品是我在和作者公平竞赛的阅读推理小说的进程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关于案件推理的思考)。对于里面描写中国人的镜头有些感觉莫名其妙,太过神秘,毕竟本身就是中国人吧。

12.《西班牙披肩之谜》(1935)★★★

年轻潇洒的美男子裸尸沙滩,众女伴惊恐万状……基德船长奉命绑架却荒唐出错,埃勒里隐入迷雾,难圆其说……勒索电话敲诈不成反露马脚,谜案现出冰山一角……西班牙披肩充满神秘色彩……

国名系列的最后一击,但并非是强弩之末。小说再次带给读者仿佛置身推理博物馆中的感觉,黄金时代作家的诸多手法在这儿得到体现,豪宅(英式古典推理迷喜闻乐见的场景)、相对封闭的孤岛(黄金时代的谋杀好去处)、一个个心怀鬼胎的人、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管家等等。风格更接近于转折期的几部作品,谜团富于趣味,而解答却简单明了。

13.《半途之屋》(1936)★★★★

在半途之屋一个男人被杀了,他有两个名字、两个职业、两个家庭、两个妻子和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保险单。是因妒成恨的情杀,还是图财害命……凶手———一个戴着面纱的女人?法庭辩论,激烈紧张,扑朔迷离。是权势和金钱的力量使无辜的人遭到陷害吗?奎因没有放弃他的推理,6根火柴成为破案的关键。只一场戏,凶手就会自动现身吗?精妙的推理命名凶手终于现形。

可以看出这部作品,埃勒里已经从纯粹的解谜走向了另一种风格。本时期的作品受到好莱坞和光面杂志的影响,但是情节却是非常完美,也有令人震惊的推理段子,让人大呼过瘾。以后的作品几乎都包含一些浪漫元素……但是就推理和故事性而言,《半途之屋》绝对是精品,尤其这个名字,取得特别好。

14.《生死之门》(1937)★★★★

以《升起的八朵云》赢得美国重要文学大奖的女作家卡伦·蕾丝,在即将获得个人幸福和大笔遗产的时候,却倒毙在自己的寓所内。是他杀,还是自杀?所有受警方调查的人都有不在案发现场的足够证据。令人吃惊的发现……不可告人的秘密……埃勒里·奎因又一次与罪犯展开了心理较量……

太多的偶然和必然,就能构成难以破解的案件。本书也算是一宗密室杀人,而且复杂的超出想象,结尾一波三折,回味无穷。这部作品,是近期让我产生联想最多的作品之一,但是中间作者一定程度上没有进行公平的竞赛,最终的结尾部分也有些牵强的地方,总体上我还是蛮喜欢的。相较于先前的国名系列时期作品,书中的人物描写生动了很多,还运用了很多非常有趣的词句,是部有趣的小说。

15.《红桃四》(1938)★★★

人生如戏,两个当红演员两代之间纠葛不清的爱怨情仇,透过扑克纸牌,奇情上演———黑桃杰克和黑桃七是“敌人”,梅花九意思是“最后警告”,黑桃A加上红心四点则是……这是侦探作家埃勒里·奎因在好莱坞的惊奇历险。

这篇小说故事性比较强,可以说是非常之复杂,而动机却……落差比较大,让人觉得有些郁闷,凶手也没找到,不知道是我不行还是他们耍诈。作品有些吵闹嘈杂的奇怪感觉。给个印象分,70。不得不提到,这部小说中的一个诡计还是令我比较欣赏的。

16.《龙牙》(1939)★★★

奎因先生受刚刚立下最古怪遗嘱不久便离奇死去的百万富翁的雇请,这是一桩既无内容、又无目标、更无头绪的“乌有”案子;且平生第一次不得不处身局外,完全依赖他人的感官来间接断案。围绕巨大的遗产,种种阴谋和恶行策划得极其老辣周密,踪迹朦胧,证据难觅。面对不寻常的挑战,奎因先生不得不调动他全部细密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推理思索……

这个故事明显能看得出受到了好莱坞的影响,而凶手我几乎是毫不费力地指了出来,因为线索实在太明显。这段时期奎因作品作为侦探小说来说水准不如前期,但是故事的趣味性增强了,阅读富于趣味。《龙牙》称得上是奎因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17.《凶镇》(1942)★★★★

《凶镇》和其他奎因小说一样,都有一个奇异的谜题要解决,在这里谜题是:谁在酒里下毒,谁又能确定喝酒的人是他要杀的人,几十杯酒一起端出来,没有人知道谁会拿起有毒的那一杯……可是《凶镇》又与其他奎因小说不一样的是:这本小说处理了更多伦理问题,就连谋杀与沉默的原因都与人性与爱情有关。

奎因转型的代表作,也是后期伟大的作品之一。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更有预告杀人的诡计,而身份替换杀人手法更是应接不暇。如果本书我是在半年前读的,我必然看不透真相。但是受过奎因的严格训练,使我不得不在推理性上扣去一点分数。这里有奎因那笔下的最完美的爱情故事,也蕴涵了奎因的某种赋有哲理的世界观。

18.《从前有个老女人》(1943)★★★★

波兹鞋业的几位继承人相继死于枪口之下,谁是凶手,为什么?……最后线索集中在死者的同母异父兄弟瑟罗身上。但这个神智不健全的瑟罗能两次骗过奎因和警察吗?

这部作品完全不像是转型后的作品,奎因依然在怀念黄金时代的那种纯净的感觉。完全的解谜作品,童谣城堡式的杀人,曲折离奇的情节,意外的结局。这部作品在西方奎因研究圈子内的评价还蛮高的,确实是很精彩的解谜作品。

19.《十日惊奇》(1948)★★★★

因受请监护一位身患失忆症的青年雕塑家,奎因见到了那位青年强悍、智慧的父亲和年轻、艳丽的母亲;……似乎还见到了深夜花园中飘忽游荡的幽灵……自始至终不安……难以明晰的神秘……层层叠叠的疑惑……直到一切都已结束的一年之后,奎因心中仍然会颤怵着巨大的惊奇……

非常有意思的一部作品,涉及宗教、英文字谜、人类世界观和思想等等诸多因素,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埃勒里·奎因侦探事业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埃勒里开始对案件背后的哲理含义进行思考与追求。这部小说对奎因后期的生活和探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后面的作品中经常被提到。

20.《九尾怪猫》(1949)★★★★

《九尾怪猫》是一个奇特有趣的案子,纽约市出现了一位连续作案的神秘杀人狂。在不断增加的被害人当中,警方完全找不到一点规律,被害人的活动地缘毫无规则可循,被害人的性别、身份、财富也看不出任何端倪,唯一一致的是杀人的凶器———一条罕见的蚕丝做的绳索。在纽约市民的惊恐慌乱中,市长虽不相信奎因但却还是为了其政治目的不得不出面邀请奎因出马。

应该说,这部小说符合奎因后期的所有特征,是典型的后期代表巨作。连环杀手是永远无法褪色的恐怖,一个连环杀手就能让整个城市陷入恐慌。犯罪心理学,连环杀手,很多精辟的论点,奎因精神态度的变化(由于《十日惊奇》的影响),都是本书的看点!

21.《王者已逝》(1952)★★★★

大王收到恐吓信,凶手要在指定的时间内谋杀大王。奎因父子被挟持到岛上查出真相,讶异见到传说中的本迪戈岛。这个连美国政府都无可奈何的军武贩子,像孩子游戏般地建立一个自己的王国,有忠诚的兄弟辅佐,陆海空三军,一切现代化设备,聚集各方优秀的科学家……

这是一本不可能犯罪的杰作!密室之外众目睽睽下放出空枪,却导致密室内的“国王”中枪而死。没有灵异现象,没有不可解释的事,相信这一点,相信自己的推理!而且这部作品也没有运用机械密室的诡计,更具备解谜游戏的特质。加上奎因擅长的消失线索,使之成为50年代的优秀之作。

22.《玻璃村庄》(1954)★★★

在靠古老民风维系着道德评判的小村落,一桩谋杀案发生了……名播美国艺术界的妇女画家芬妮·亚当斯被当头棒杀……倾盆大雨中,一个外地流浪汉匆匆逃窜的身影映入高等法院退休老法官辛恩的眼帘……暴怒的村民自发组织了“审判法庭”,外地流浪汉命在旦夕……谁能力挽狂澜?谁能在蛛丝马迹中悟到案发真相?谁杀害了受全村人爱戴的芬妮·亚当斯?

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谜题,也没有什么震惊的场面,诡计也比较平淡,然而却是一本看过之后让人思考的小说。这部作品有着其典型的社会背景,50年代正是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的时期,作为反麦卡锡主义者,奎因通过小说让我们看到麦卡锡主义的恐怖后果和非理性冲动。尽管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但是奎因小说所寓言的社会现象没有过时。

23.《另一方的玩家》(1963)★★★★

谋杀行动是从一个字条开始的……活尔特是约克广场的维修工,而约克广场上的住宅群现在由约克家庭产业4个在世的继承人分而踞之。这4个人是:为人刻薄、处世严谨的罗伯特·约克;温柔美丽但生活暗淡的麦拉·约克;把自己豪华的住宅变成清寒的宗教苦修室的埃米丽·约克;还有帕西活·约克———那个花花公子、赌徒和酒鬼。这些人的生命受到来自一个神秘人物“Y”的威胁———但是,谁是“Y”呢?

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一篇。而日本的一个我蛮喜欢的作家也尝试了这种模式,但是却有些像心理学作品。相比之下,本书的谜团诡异富有吸引力,让到了最后仍是不确定谁是凶手。因为这种案子,有着奎因后期的典型特征。我虽然知道X是凶手,就是没证据……在推理性上要扣分。

24.《然后在第八天》(1964)★★★

奇特的地方,奇特的人群……半梦幻般的奇人奇事……令人惊异的谋杀案及其怪异的犯罪动机、手段和情节……埃勒里在最特别的神志状态下,调动了他所有的知识和想象力,办了一个令人称奇的案子。这是埃勒里·奎因最奇特的经历。

是个相对平淡多了的案子。但是推理已经不是主要。本书充满了怪异空灵的气氛,一个莫名来到世外桃源的故事。前后充满了想象力,具有深厚的宗教特色。这部作品可谓是奎因后期世界观味道最浓重的一作。

25.《脸对脸》(1967)★★★

过气的中年女歌星在立完自己的新遗嘱后,被杀害于自己的书房内。而怀疑对象完全集中在其只贪求金钱的丈夫阿曼都身上。而遗嘱的新继承人更是另有其人。众人均推断为是一次阿曼都谋财害命的行动。而与之牵连的众多女性都一一成为嫌疑对象。蹊跷的是,被害人在死前留下了很奇怪的口信“face”。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口信让埃勒里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

《脸对脸》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来说,要说优秀,很牵强。在一通艰难的思考之后,没有丝毫的逻辑来由,埃勒里犹如一个神经质的艺术家,总是在偶然中灵感闪现。他的这种做法所造成的局面是———答案与推理之间没有形成必然关系。我遗憾地看到,奎因在这部小说中,利用偶然机遇查找线索的次数比例已经大大超越了客观的临终线索。

短篇小说集:

26.《疯狂下午茶》(1934)★★★★

最具奎因特色的短篇集。包括11个短篇,属于严格黄金时代的解谜作品,每部小说都可以分开成一部极高水准的谜题,喜欢解谜的朋友不妨在奎因作解释之前停住,整理一下思维,挑战埃勒里·奎因。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推荐《非洲旅客》,多重解答的经典之作。

27.《上帝之灯》(1940)★★★★

这个短篇集大多是黄金时期风格的作品,也和《疯狂下午茶》一样非常有意思,读法基本相同。其中中篇《上帝之灯》讲述了一个房屋消失的诡计故事,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华丽的表演,属于惊艳型的小说,需要一字一句地读。其余短篇也都是天才想象力和智慧的产物。

28.《犯罪日历》(1952)★★★★

活泼的人物,严谨的推理,部分作品改编自奎因的广播剧,大都富于趣味。奎因的短篇总是我的最爱。重点推荐最后一篇《皇储的玩偶》,不可能消失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