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宋鱼水、张华、张云泉、张秉贵、张海迪 47、张华——富于理想 勇于献身
我们不仅要在外表上像个大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道德上、知识上都是个大学生。
张华(1958-1982),男,汉族,黑龙江省虎林市人,中共党员。1977年入伍,生前系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
张华品学兼优、助人为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战士。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思潮复杂的形势,张华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他通过写信、寒暑假登门谈心,帮助多名中学同学战胜挫折,校正人生航向。1982年7月11日,西安市霸桥区新筑乡69岁的魏志德老人在一所公共厕所疏通粪便时,被沼气熏倒,落入粪池。正在附近的张华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地下到3米深的粪池内,奋力抢救魏大爷,不幸被浓烈的沼气熏倒在粪池中,因严重中毒窒息,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4岁。张华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格,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全国范围大讨论,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张华生前所在的学员大队,坚持以张华精神建队育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学员大队”荣誉称号。1982年他被中央军委追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四军医大学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一、优秀大学生张华
1977年1月,张华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多次受到奖励,入伍两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初秋,21岁的张华跨进了第四军医大学的校门,成为空军医学系的学生。
张华对雷锋一直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他真诚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不仅要在外表上像个大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道德上、知识上都是个大学生。”
张华不论走到哪里,都留下了令人称赞的言行。公共汽车上抓小偷,星期天参加义务劳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老人、帮助旅客……也不知做了多少好事,没人能说清。1980年暑假期间,他乘车回东北家乡。有一位孕妇在旅途中早产,只好倒车返回工作单位。产妇身体虚弱,归途尚远,举目无亲,急得落泪。张华看到了,主动端水送饭,热情照顾。他陪产妇下车后,把产妇和婴儿送到自己姨家,并设法与产妇的丈夫取得联系,然后才放心地登车北去。1981年暑假,他回到家乡,正遇上多年罕见的洪水。他家住地一片汪洋,房子浸泡在两米多深的洪水里。张华顾不得多管自己的家,只穿一条短裤,跳到水里帮居民转移,先帮助四户工人脱离险境,还帮助他们打捞起被洪水冲走的木箱、立柜、木料……
二、勇于救人的烈士之举
1982年7月11日,正在四医大第二附属医院上临床课的张华,一大早进城买东西。上午九点多,在离校不远的康复路南口,突然从马路东侧传来急促而焦灼的呼喊声:“快救人哪!”原来掏粪老汉魏志德在康复路厕所掏粪时,被粪池散发出的沼气熏倒。这是个有三米多深、池口只有两尺见方的蓄粪池。在气温高达三十六七度的伏天,老汉跌进粪池,哪能没有危险?张华听到呼救声赶到现场,把手中装有照相机等物的背包往地上一扔,三下两下脱下军帽和军衣,一把拽住正要下去救人的裁缝师傅李正学,高声说道:“你年纪大,不要下,让我下!”说罢,沿着竹梯,“嚓嚓嚓”地急速而坚定地下去了。跌下去的老汉这时已经俯卧在粪水里,只有头发露在外面。张华左手紧紧握住梯档,用右手从一米以外的粪水中拽过老汉,又一把抱在腰间,望着池上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没想到话音刚落,浓烈的沼气把他也熏倒了。只听“扑通”一声,他同老汉一起跌进粪水之中。他被在场的群众搭救上来,并拦了一辆救护车,用最快的速度送进了医院。值班医生赶来了,专家教授赶来了,学校和医院领导也赶来了。可是,注射强心针无效!吸痰给氧无效!医院采取了最后的抢救措施:打开胸腔,直接按摩心脏……然而,张华因吸入毒气过多,加上溺粪时间过长,光荣牺牲了。
张华牺牲后,陕西省委号召全省人民向张华学习,全国学联也发出向张华学习的号召。1988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张华以“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