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一节 慈禧为何突然向八国宣战?
慈禧太后思虑再三,没敢贸然决断,按照惯例着军机处给各地督抚拟发询旨,旨后自然附有毓贤折子的抄件。
李鸿章接读毓贤折子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毓贤在利用义和团围攻教堂、打杀洋人的事,不由大惊失色。他一面大骂毓贤误国,一面紧急上奏朝廷,先说毓贤糊涂,应革职拿问,又请求朝廷认清形势,不可为谬论所误,应速派官军征剿义和团。李鸿章认为民团不可恃,恃必误事乃至误国。
李鸿章的折子到京不久,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联衔的奏折亦飞到太后的案头,张之洞、刘坤一也不同意毓贤的做法。慈禧太后愈发不得主意。
六月十日,英、法、日、俄、德、意、美、奥八国,经过商量,组成两千余人的联军队伍,推举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联军司令,由天津出发,乘五列火车,向北京进发,欲动用武力逼迫清政府表态。
消息传出,义和团马上行动,先是拆毁进京铁路,又组织大量部众,拎了长矛大刀,沿途进行阻击,迫使八国联军在廊坊一带受阻,义和团愈加斗志昂扬。
这时,集结在大沽口外军舰上的各国军队,又组织新的联军,并突然袭击大沽炮台。炮台守军奋起迎战,经过激战,虽义和团也派了部众配合官军作战,又是念咒又是喝符水,但炮台最终还是陷入敌手。
但天津义和团马上联合当地官军,进攻当地紫竹林租界,廊坊的义和团也开始联合当地的官军,向西摩尔的联军发起攻击,致使西摩尔不得不率众败逃天津。
义和团在廊坊取得的胜利,使体仁阁大学士徐桐的双眼登时一亮。消息传进京师时天色虽已很晚,他仍让下人提了灯笼,乘轿赶进园子里,跪在太后的面前说道:“太后,毓贤说得对!际此时艰日亟,当以固结民心为要图。杀洋人的时候到了!杀洋人的时候真的到了!”
太后一听这话,精神很快一振,不由反问一句:“难道这义和团,当真是洋人的克星?”
徐桐连连说道:“义和团刀枪不入,洋人当真被他们制住了!”
太后马上便高喊一声:“快传所有在京的王公大臣们到园子里来议事!看样子,这李鸿章真是老了!张之洞、刘坤一也糊涂了!”
一班王公大臣连夜赶紧跑进园子里,继续着白天没有议完的话题。
接替恭亲王出任总理衙门大臣领班的端郡王载漪第一个说道:“禀太后,奴才以为徐中堂说得对。我大清受了洋人这么多年的气,该到头了。奴才听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讲,义和团战前都喝符水,交战当中默诵‘刀枪不入口诀’,果然让洋人的枪炮都失了效力。义和团当真是洋人的克星啊!”
军机大臣刚毅这时也道:“禀太后,奴才奉太后懿旨,赴涿州等地察看义和团虚实,义和团果然像端王讲的那样,当真把洋人杀惨了!我大清此时,正可借义和团的力量,把洋人全部斩尽杀绝!把洋人全部赶出国门!”刚毅话毕摩拳擦掌,仿佛他自己已然成了义和团的一员。
就在当晚,慈禧太后作出了同时向八国宣战并攻打各国驻华使馆的决定,并将反对宣战的徐用仪、许景澄、袁旭等人处死。
宣战诏书由军机章京连文冲拟就。
大意是:我大清立国二百多年,从来都是友好地对待各国。尤其道光、咸丰年以后,各国要求到我国经商、传教,我国都同意了。哪知洋人欲壑难填,三十年来,竟然累累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他们却越来越嚣张。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真正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我国赤子深埋仇恨,所以才有焚烧教堂、屠杀教民之事发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怕我国人民受到伤害,朝廷仍然不想开衅,同时降旨,保卫使馆,不要和教民械斗。可以说,朝廷已经对洋人仁至义尽了。但洋人不仅不感激,反而要挟更甚,昨日竟然发来一个照会,命令我军退出大沽炮台,把炮台交给他们看管,否则便武力夺取。真是欺人太甚!我国与各国相交,均是以礼相待。但洋人靠着自己船坚炮利,累累相逼,执意与我决裂。三十年来,皇帝视百姓如子孙,百姓也真心拥戴皇帝。皇帝今日涕告我朝列祖列宗,与其苟且图存,莫若大张挞伐,和洋人一决雌雄!皇帝连日召见大小臣工,定下作战方针。我大清泱泱大国,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达四亿,个个神勇,人人敢死。值此决战关头,凡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或仗义捐资者,朝廷将破格给予奖赏;若苟且偷生、临阵退缩,或甘心从逆,充当汉奸者,即可诛杀,决无宽贷。
宣战诏书在向各国公使馆递交的同时,亦用圣旨的形式紧急发往各省。徐用仪临刑前仍让行刑官给太后捎话:“民团不可深恃,外衅不可轻启。”
许景澄至死都坚持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袁旭反对宣战的理由只有一条:“衅不可开。”
慈禧太后将这几个人统统打成“任意妄奏”、“语多离间”的乱臣贼子,一律杀无赦,然后便在发布宣战诏书的第二天,着令庄亲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右翼总兵载澜、左翼总兵英年、端郡王载漪等人,统带神机营及京师所有义和团部众,围攻位于东交民巷的各国驻华公使馆。载勋等人为尽快消灭洋人,竟在京城各要道发布告示,称:杀一名洋人者赏银五十两,杀一名洋妇者赏银四十两,杀一名洋孩者赏银三十两。
整个京城于是疯狂了!先是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去总理衙门的途中被戕杀,随后又有多国公使馆员弁死于非命。消息传到德国,德国政府连夜派陆军元帅瓦德西率军,乘兵船赴华找大清国拼命。
大清国的宣战诏书震惊了世界,大清国下令围攻使馆的做法亦让各国为之瞠目,同时,也惊呆了李鸿章。
李鸿章未及传旨差官将圣旨读完便晕倒在地,苏醒后,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这是哪个混蛋给上头出的主意啊?我大清连一个小小的日本都抵挡不住,竟然要向八国宣战。这是要自取灭亡呀!”
宣战诏书的公布,乐坏了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徐桐抚须对一班大臣说道:“老夫总算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这一天!老夫有福啊!”
慈禧太后对八国宣战的同时,又严令各地督抚,配合当地义和团,对境内洋人大力围剿,克期殄灭!
山东巡抚毓贤在接旨的当天,便着抚标军配合义和团围攻教堂,将数十名传教士杀死。
洋人开始疯狂了,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后,各国又紧急从各自的国家增派兵员,很快便集结两万余名组成又一支联军,推瓦德西为帅,沿运河两岸向北京推进,立誓要把大清国的都城打烂。慈禧太后有些害怕了,急命毓贤回京供职,电令袁世凯速赴山东署理巡抚。
但南方各省督抚却没有马上行动,他们纷纷致电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李鸿章,请求办理方针,其中,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云贵总督崧藩、闽浙总督许应骙,以及即将署理山东巡抚的袁世凯等,还派了专人驰赴广州,盼李鸿章能早日拿出主意,究竟是奉旨还是不奉旨。
李鸿章着令电报局给各督抚发报称:“想亡国即奉旨,不想亡国就派兵保护教堂,保证在华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时间不长,英国怕义和团运动危及该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又暗中指使其驻上海总领事霍必澜,策动督办卢汉铁路大臣盛宣怀从中牵线,联络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上海领事取得谅解,制订《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史称“东南互保”。
消息传开,不仅两广参加了互保,连山东、浙江、福建也加入了进来。李鸿章参加互保的当日即致函各国驻广州领事馆,称:“此次宣战纯系朝廷受人愚弄,大清国并非真心与各国为敌,实属误会。”李鸿章这么做,显然是在为议和留后路。
结果再次被李鸿章言中,宣战诏书仅仅发布了五天,慈禧太后便紧急下旨收回成命,宣布停止围攻各国使馆,并令官军转而配合洋人镇压义和团,并以光绪帝的名义,向各省督抚及驻外使节发布圣谕称。
同日,慈禧太后又用光绪皇帝的名义紧急向各省发布《罪己诏》。
《罪己诏》全文如下:
“我朝以忠厚开基二百数十年,厚泽深仁,渝浃宇内,各有尊君,亲上效死,勿贰之义。是以荡平逆乱,海宇又安。皆赖列祖、列宗文谟武烈,迈越前古,亦以累朝亲贤,夹辅用能,宏济艰难。迨道光、咸丰以后,渐滋外患。赖庙谟默运,卒能转危为安。朕以冲龄入承大统,仰禀圣母太后懿训,于祖宗家法,恭俭仁恤,诸大端未敢稍有伪饰,亦薄海臣民所共见、共闻,不谓近日衅启,团教不和,变生仓猝,竟至震惊。九庙慈舆播迁,自愿藐躬,负罪实甚。然祸乱之萌匪,伊朝夕果使大小臣工有公忠体国之忱,无泄沓偷安之习。伺至一旦败坏若此,尔中外文武、大小臣工无良俱在。试念平日之受恩遇者,何若其自许忠义者!安在今见国家阽危若此,其将何以为心乎?知人不明,皆朕一人之罪。小民何辜,遭此涂炭!朕尚何所施其责备耶?朕为天下之主,不能为民捍患,即身殉社稷,亦复何所愿惜!敬念圣母,春秋已高,岂敢有亏孝养!是以恭奉銮舆,暂行巡幸太原。所幸就道以来,慈躬安健无恙,尚可为天下臣民告慰!自今以往,斡旋危局,我君臣责无旁贷。其部院、堂司、各官着分班速赴行在,以资整理。庶务各直省督抚更宜整顿边防,力固边圉。前据刘坤一、张之洞等奏,沿海、沿江、各口商务照常如约保护,今仍应照议施行,以昭大信。其各省教民,良莠不齐,苟无聚众作乱情形,即属朝廷赤子,地方官仍宜一体抚绥,毋得歧视。要之国家设官,各有职守,无论大小,京外文武咸宜,上念祖宗养士之恩,深维群辱臣死之义,卧薪尝胆,勿托空言。于一切用人、行政、筹饷、练兵在出以精心,视国事如家事。毋怙非而贻误公家,毋专己而轻排群议,涤虑洗心,匡予不逮。朕虽不德,庶几不远,而复天心之悔,祸可期矣!将此通谕知之。钦此。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