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受命查处老熟人 第五十九节 推敲条约
李鸿章回到行馆,将请旨折子发走,这才掏出伊达宗城递上来的条约,交给应保时带过来的翻译,让他逐字逐句地翻译过来,以备阅看。
第二天早饭过后,翻译把译完的条约交到李鸿章的手上。李鸿章接过一看,胸间腾地便生出一团怒火来。
原来,日本人拟就的这个条约,从一开始便提出“照大清国与西人成例,一体订约”,接着又提出“荟萃西约取益各款,而择其优”,并特别着重地要求取得“一体均沾”的特权。
李鸿章气就气在,总理衙门以前与西方各国所订条约,是列强用枪杆子逼着签下的,均是不平等条约。如今日本初请订约,竟然也要求大清国照西人之约办理,这不是妄自尊大吗?
李鸿章把应宝时、陈钦二人传来,气呼呼地把条约一掷,冷笑着说道:“倭寇就是倭寇,一贯不知深浅!你们两个看看,倭寇递给本部堂的是个什么条约!简直是在胡说八道!这几个倭寇,胆子也太大了!他们到了我大清的疆域,还敢大放狗屁,真正可恶!”
应、陈二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拾起条约来看。陈钦把条约看了一遍,说道:“大人所言不虚,倭寇果然是信口雌黄,乱说一气。”
应宝时也愤愤道:“倭寇虽成人形,总不脱草寇的习性!依职道看来,倭寇反复请求与我国订约,却原来是心怀叵测,别有用心。职道大胆地说一句,与倭寇这约不订也罢。倭寇终非善类。”
李鸿章笑道:“朝廷既已允准倭人所求,这约自然还是要订。不过不能他们说什么便是什么,总要有我们自己的主张。你们把这个条约拿回去,逐条驳复,好好计议一下,再另拟一份出来送给本部堂看。”
圣旨如期递到天津,诏授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全权办理日本通商条约事务;应宝时、陈钦二人随同帮办。圣旨最后又特别加上一句:“着该大臣,悉心筹办,务臻妥善。”
李鸿章于是着人知会伊达宗城等人,确定会谈日期,告知会谈场所。伊达宗城面对差官,连连称谢,把腰弯成了九十度。
会谈一开始,伊达宗城不及李鸿章讲话,当先起身朗声道:“我国所拟条约各款,均系我国天皇允准后之条约,万望贵大臣不要改动。如果贵大臣执意要改动条款,便请只斟酌小节,莫动大款。如期不然,本大臣回国便无法向天皇陛下交差。”
李鸿章听完翻译的话,缓缓站起身,冷着脸子道:“本部堂听不懂伊大臣在说什么。本部堂以为,两国既然同意订立通商条约,就该从两国共同之利益发端。贵国天皇既然不准改动条约,本部堂却不明白,他缘何还要把贵大臣派遣到我国来呀?”
伊达宗城起身道:“贵大臣容禀。我国天皇派本大臣等一行前来,就是要表达与贵国订立通商条约的良好意愿。我国很尊重贵国大皇帝,也请贵国能尊重我国天皇。请问贵大臣,我国拟出的通商条约,有什么不好吗?我国完全仿照贵国与英、法等西国订约之例,并没有额外的要求啊!”
李鸿章冷冷道:“我大清与西方各国所订条约,并不适合贵国。何况,英、法各国与贵国的情形也不尽相同。如果贵大臣执意要照搬我大清与西国订约之成例,本部堂只能说一句:贵国与我大清订约之请求,我国不能答应。本部堂还想告诉伊大臣,伊大臣会商前递交过来的条约,本部堂已全行驳复。如贵国诚心要与我大清订立通商条约,则须重新商谈,不能搬抄与西国成约之例。”
伊达宗城听完李鸿章的话,竟半晌无语。
柳原前光这时起身说道:“请问贵大臣,本国与西方各国一样,都是对贵国非常友好的国家,贵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做让我国天皇感到失望的事。”
李鸿章笑着说道:“柳大臣的话让本部堂更加听不明白了。我们两国尚未正式订约,不知贵国天皇缘何要失望?柳大臣莫非在同本部堂讲笑话不成?”
柳原前光未及讲话,伊达宗城起身说道:“本大臣一行,确是秉承我国天皇的旨意,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到贵国的。希望贵大臣能将我国的请求,转呈给贵国大皇帝,请答应我国与贵国订立通商条约的请求。”
李鸿章听完翻译的话,笑着对陈钦说道:“陈道,你同他讲吧,容本部堂喝口茶水。”
陈钦忙起身道:“贵大臣容禀,我家钦差李大人已经言明,我国大皇帝已经答应同贵国订立通商条约,只是不能搬抄我国与西国订约之例,须重新拟定。如贵大臣无异议,我们双方就计议商讨一下将订条约之款项。”
伊达宗城与柳原前光小声交流了一下想法,总算同意了陈钦的话。
会商整整进行了二十几天,双方对将成之条约几乎到了逐字逐句推敲的程度,才最终达成一致。
李鸿章反复斟酌,确认可行后,才着文案誊写清楚迅速递往京师。
他此次代表大清国共与日本达成三十一款条约,主要有下列几条:“一、日本货指定口岸销售,不准运入内地(大清国开放口岸十四个,日本开放八个);二、日本不准入内地置买土货;三、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五、两国人民在彼国有犯凶盗,及诸重大案情,或聚众十人以上,由地方官分别会办,或径行严办;六、彼此往来,不得携带刀械……”
条约中另有:“两国商货进入对方口岸,均照双方海关税则完税;两国在对方指定口岸可设领事,约束本国商民,民事案件归领事审理,刑事案件则由领事会同地方官共同审理。”
此次与日本所订之通商条约,与大清国在此前与西方各国历次签订之条约相比较,还算比较合理,也反映了大清国同日本真心修好的愿望。但伊达宗城与柳原前光二人,自始至终都对这个相对平等的通商条约不满意,他们违心地同意签约,其实只是权宜之计,他们正酝酿更大的阴谋。
圣旨很快颁下,朝廷对订约条款一一照准。
双方于是又重新坐在一起行画押钤印之事,然后便是举行酒会,将各国驻天津领事一一请来,通报消息。
伊达宗城等一行于第二天便告别李鸿章,由陈钦、应宝时二人陪同,由陆路赶往京师,依礼去拜会总理衙门及恭亲王等人,同时与总理衙门会商成立日本驻大清国公使馆的事,为了以后能随时了解、掌握大清国的军政动态。
李鸿章依礼制加派了一队兵勇护送。
中日通商条约签成,李鸿章真正是长出了一口气,但他并不知道,只因有了这个相对平等的条约,他李鸿章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的心目中,已非昔日的李鸿章,他已被慈禧太后列入外交能臣行列了。
恭亲王一连几日在王公大臣们面前夸奖说:“这个李少荃,真是一等一的外交人物,本王总算没有看错他!”
慈禧太后则在私下感叹:“想不到这个李鸿章年纪不大,办起事来竟这么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