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真话代价 初闻民间疾苦声
曹嵩看着空空的院门,听到大街上渐行渐远的马蹄声,抬抬眼皮,表情无奈,转而逗曹德玩乐。
每次都这样,走之前被曹操弄一肚子气,走之后又拼命地想念他,为他担心得睡不着。只有儿子待在身边,他才能感到踏实。
曹操骑在马背上,走上洛阳的官道,就要去拥抱无限广阔的世界了,油然而生的自由如轻风拂过水面一般。他本来可以约上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考察方向。
曹操单骑匹马,准备出洛阳西路前行,只需二三百里,有老子曾经过的函谷关,历代争战之地,是千古雄关,保护中原和皇都洛阳安全。还有历代文人辈出的弘农郡,风光出奇俊秀,原始森林茂密,到处都是千年古树。然后向北,回程经过首阳山,那里曾经是伯夷、叔齐隐居让贤的地方,最后一路向东,沿黄河以北经黄河大桥回洛阳。
曹操的马经过皇城前面的官道,照例需要下马步行。
然后一路向西,他要经渑池、曹阳到郏,然后向西南去弘农,最后到达函谷关,路上再问行人,哪里有显名的私学,顺路可以拜访。这一路快马来回至少需要两个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春色。
从安帝去世以后,除了边疆常常获胜之外,内忧不断,“党人”遭到禁止,太监执政后所委任之人,多数是关系和派系。
他们为官到地方,只负责征收税赋、吃拿卡要,地方老百姓越来越穷,人民的生活已经贫苦到了极限。
加上地震、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百姓更加水深火热,一个地方受灾,周围四五个郡县都不得安宁,守法的求亲靠友,不守法的烧杀抢掠,贫穷生暴乱,此箴言万古不变。
公元173年春,洛阳周边发生一场大瘟疫,死难者多为无钱救治的贫民。
家里缺少劳力,或者将谷子卖掉治病,很多人家刹那间失去粮食、土地,人口买卖市场惨淡,一是怕传染,二来连官员家庭都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省下钱来接济宗族亲友。
刚出洛阳西门二十里,曹操便发现沿途两边有等待购买他们和乞讨的人群。那些病饿的穷苦人大多在等待中饿死、病死。
看到穷人们习惯性地朝曹操伸手乞讨,曹操快马飞驰而过,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三个瘦得不成人形的孩子,老奶奶连痛苦都失去的脸上,悲伤不再,好像只是为了一口气存在备受煎熬。
曹操调转马头,来到老奶奶跟前,从马背上拿出炒面袋子,递给伸过来的数十双瘦骨嶙峋的手。
其他穷人们潮水般地向曹操积聚而来,离开一丈远的距离,跪地乞讨。他们害怕自己身上会有瘟气,传染给曹操。
曹操心生感动,将要濒死的百姓却懂得爱惜和尊重他的生命。
住在洛阳城内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忙于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争夺利益,置万民困苦于不见?百姓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屋子,依然安贫乐道,试问世间到哪里找这么好的子民?
曹操心潮起伏,抬眼朝城门看去,城上锦旗招展,士兵们像城门砖一样沉默地看着城外聚集的穷苦人。
城门口有两队士兵把守,这些穷苦人不可以进城,名义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实际是为了不打扰城中的达官贵戚、皇帝太监,而把这些穷苦人挡在城外不管不问。
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们,和他们爱戴的天子只一墙之隔。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
老子还说过“天地间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惜圣人已逝,真理不存。
一时间,在太学学习过的圣贤道理浮现耳边,但事实上呢?难道为这些穷苦人解决困难很难吗?他们平时纳税供养的天子呢?他们敬仰的子民之父呢?他在干什么?玩权力均衡?跟宫娥嬉戏?和太监们厮混?
曹操把马背上的袋子解下来,将所有粮食都拿出来,连同袋子一起放在脚下的空地上。父亲不是说过,有困难找官驿吗?只要是大路,沿途每隔三五十里都会有官驿,这些穷人不可能从官驿弄到钱和吃的,而堂堂大司农的儿子可以。
曹操将袋子放在地上,转身上马,穷人们蜂拥而至,哄抢袋子里的食物和钱财。
曹操不管身后的喧闹和熙攘独自上路,前路有无数驿站在等待他,吃饭睡觉这等小事算什么。人都有乐观过了头的时候,情况真的如曹嵩所说的那样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