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作为皇帝 以毒攻毒
26岁的皇帝在王国各地任命了地方长官和司法、警察等长官。而被任命的不是别人,正是封建诸侯。这就像任命黑帮头子来做以剿灭黑帮为目标的部门负责人一样,令人啼笑皆非。不过,腓特烈并没有不加区别地让所有拥有领地的诸侯都担任要职。也许没有来历清白的黑社会,但却有来路正当的诸侯。在传统封建诸侯中有很多是家族中能力教养俱佳之人,因而也有与不法行为无缘的诸侯。以这点作为录用标准,便可极其自然地起用这些人。
恩里克·迪·莫拉就是用这种标准用人的好例子。这人是典型的封建领主,在那不勒斯北面的腹地拥有辽阔的领地。腓特烈任命他担任了类似司法长官的要职。这就等于腓特烈把回溯30年,即根据30年前的法律从封建领主手中收回领土还给国王的使命交给了一个封建领主。
腓特烈让这位貌似年长自己10岁的恩里克担任这个职务共21年,直到他去世。腓特烈的用人方法是提拔、重用和充分使用。恩里克除了担任司法长官以外,还被“充分利用”在了其他领域。这也显示出,他和巴勒莫大主教贝拉尔德及条顿骑士团团长赫尔曼等心腹中的心腹一样,也成为腓特烈的重臣。像恩里克·迪·莫拉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四五个人。
腓特烈开始重组自己王国的时候,采取的是让黑帮头目站在打击黑帮最前线的做法。如果这个说法不好听,可以换个说法,叫作以毒攻毒。不管怎么说,这个战术取得了成功,因为原本很可能发生的封建诸侯叛乱,最终并没有发生。
但孤立的叛乱还有过几次。叛乱立即遭到镇压,造反的一方便发动了军事行动。根据在卡普亚定下的法律,腓特烈对叛乱分子处以死罪,没收财产。他们对此也无话可说。
然而,如果有人深信不疑地认为,只有严格实施法律定下的所有事情才是行使正义,那他对法为何物便是一个无知的人。腓特烈采取了政治解决,而非法律解决的办法。他没有杀掉那些叛乱者,而是把他们交给了条顿骑士团团长赫尔曼。于是,保卫朝圣者的使命成了这些叛乱者的二度人生,虽然这的确是体面的海外流放。
腓特烈在卡普亚拟就了《卡普亚宪章》,但他在卡普亚却只逗留了一个月。1221年1月,他转往那不勒斯。他把整个1月份花在了视察那不勒斯到萨莱诺一带的意大利南方地区上。同行者中一定也有法学家罗弗莱多。我认为,腓特烈在那不勒斯创办大学,充实已有的萨莱诺医学校的构思一定完成于这一时期。作为法学院的那不勒斯大学于3年后开课,首任校长就是罗弗莱多。毋庸赘叙,创建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优秀官僚。
罗弗莱多·埃皮法尼奥是一位法学家,出生于由那不勒斯进入内陆的要冲贝内文托。他是意大利法制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其原因不仅是他担任过腓特烈的法律顾问,也不仅是他当过至今仍存的国立大学那不勒斯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还在于他的代表作《关于教会法和市民法的考察》(Libelli de iure canonico et civili)在250多年后的16世纪又不断在各国再版:
罗马,1500年;阿维尼翁,1500年;斯特拉斯堡,1502年和1516年;巴黎,1519年;威尼斯,1537年;里昂,1538年和1561年;科隆,1591年。
生活在基督教思维方式规范着日常生活各个角落的社会中,如何才能实现世俗法律的公正实施呢?这个问题意识对16世纪的欧洲人也起到了巨大影响,那本书的不断再版便是一个证据。其时,文艺复兴正进入鼎盛期。而在罗弗莱多和腓特烈一起工作的时代,只有他们两人才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
不论有多么高尚的问题意识,只要不解决横亘在眼前的课题,你就无法把你的统治者地位维持下去。学者只要具有问题意识便足够了,政治家在这点上不同于学者。
1221年(26岁)、1222年(27岁)——我忍不住要写出年龄——在这两年间,腓特烈席不暇暖,遍巡意大利南方和西西里岛。德国出过一本研究著作,整本都是腓特烈的活动日程表,记录了腓特烈在某地住了两晚,又到下一个城市住了一晚,等等。我一边看着这书一边想,尽管皇帝很年轻,可随从却很受累。我可以不同情年轻的皇帝,但却不禁同情起他随行的人。
这一时期的腓特烈必须遍巡自己的领地。诸侯们趁着30年来的无政府状态,恣意扩大领地。这次巡行的目的,就是要从他们手中收回这些领地。有领地就有税收。扩大国王直接统治的领地,就等于给国王的金库里增加税收。封建制度是一种地方分权制,要想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税收也必须改成中央集权。目标再豪迈的政治改革,如果没有财源保障,无外乎是书呆子的空谈。
这一时期的腓特烈一边要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地,一边还要应付追着要他进行十字军远征的执拗的教皇。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抚慰教皇,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教皇同意他再次延期。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让教皇洪诺留绝望,派腓特烈去充当十字军,成了这个老教皇的执念。
教皇和腓特烈关于十字军远征延期一事观点对立。这归根到底源于两人想法的不同。
在罗马教皇看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最优先要做的事应该是远征东方,从伊斯兰异教徒手中夺回耶路撒冷。
而对腓特烈皇帝来说,最优先要做的事是确立自己对领国的统治,其次才是远征。教皇嫌时间太迟,不肯让步。双方的对立由此而生。腓特烈因为发誓进行十字军远征而得以在罗马举行加冕典礼,这时他也像过去一样敷衍着。他这样做有惹恼罗马教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