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艰难的航程——人生最低谷 成功就在下一次
之前已经说过,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1号”在发射的前几个阶段接连失败。之后,“猎鹰1号”虽然发射成功,但在进入宇宙的预定轨道之前仍然坠落大海。
即使这样,埃隆也没有放弃这项事业,而是带领自己的技术团队为宇宙飞船入轨不懈进行第三次尝试。在此期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顶住压力,为取得成功倾尽全力;其中之一就是对马林发动机进行改良。迄今为止,“猎鹰1号”使用的都是马林A型发动机。
总的来说,位于火箭尾部的喇叭状的膨胀起来的排气喷管是火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高速喷射出的燃料通过燃烧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以此产生强大的推力。火箭燃料燃烧时的温度高达数千度,过去的火箭开发技术人员为使喷管和燃烧室耐这种超高温绞尽了脑汁,就连发明了德国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V–2、被誉为导弹之父的沃纳·冯·布劳恩也经历过这样的困难。
埃隆和他的工作人员在最初开发的马林1A中,使用的喷管是由一次性的不易导热的碳素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其采用剥蚀冷却方式,从而达到耐高温的效果。但是,在第三次发射中,工作人员对“猎鹰1号”上的喷管进行了改良,这次火箭上搭载的是再生冷却式的马林1C。
它的构造是这样的:在马林1A当中,将推进剂的一部分导入围绕在喷管和燃烧室周围的细管当中进行冷却,然后再将推进剂送到燃料室,这样燃料在燃烧时就能产生更高的温度,从而产生更强的推动力。
第二次发射失败一年半之后,也就是2008年8月2日,搭载着“先驱者”的“猎鹰1号”的3号机在南太平洋的夸贾林岛上伴随着轰鸣声发射升空了。
这次,在火箭第一级采用的马林1C发动机在点火之后正常燃烧,火箭飞行顺利。然而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在分离时却失败了。因为第一级的燃料还有剩余,所以第一级在加速时和第二级起了冲突,就像在接力赛跑中,前一名赛跑者超越了已经接到接力棒的后一名赛跑者一样,这样的失败真的很让人尴尬。
在人类历史上,如果有成功法则的话,那就是“不怕失败”。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溺于失败和挫折中不能自拔,永远也不会成功。虽然有人说“在硅谷,失败者的坟墓漫山遍野”,但对于埃隆来说,进入墓地还为时尚早。
埃隆曾评价说:“搭载了新型马林1C发动机的第一级火箭表现十分出色。”并且他还自卖自夸道:“在二级的分离阶段,发动机的点火也非常成功。”是的,如果他不自卖自夸,那么将没有人夸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此外,他还说:“整流罩的分离也很正常。”顺便说一下,所谓的整流罩就是位于火箭的最前端,罩在卫星及其他有效载荷上的“壳”,以防止卫星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振等有害因素的影响。
埃隆一开始就知道发射火箭是很困难的事,但没有想到竟然这样难。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这时的埃隆一定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