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高栋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寻思着,如果张一昂他们的调查没有疏漏,即胡海平案发当天,凶手并没有进入单元楼,那么凶手只可能用遥控装置操纵让石板掉下去。
据单元楼对面的那个住户说,他看到石板是立在六楼的。
石板分量很重,要把石板推下去,需要花点力。如果是遥控装置,小型的遥控装置不足以把石板推下去,那会是什么呢?
现场找得很仔细,唯一发现的就是六楼外面墙角的一块奇怪的铁皮,莫非答案果然在铁皮上?
胡和邵两起案子凶手的犯罪手法都闻所未闻,尤其邵案凶手到底是如何做到让邵小兵自杀的,至今找不到线索。
但高栋相信,抛开王宝国案,短时间内胡海平和邵小兵这两个一把手都遭遇如此离奇的犯罪,手法都从没见过,凶手必定是同个人。
他既然敢做出这么大的案子,并且把邵小兵案子做得这么匪夷所思,必然,他用石板把胡海平砸死,不会靠的是运气,而是有充分的把握。
如果杀胡海平时,凶手身处单元楼内,靠用手把石板推下去,那么他当时一定是站在挡雨板上的,这样的目标很大,石板砸下后,发出巨大声响,对面单元楼的人看过来,不可能没注意到挡雨板上的这个人。所以这不可能。并且用手推石板,推的时机和力度把握难以确定,不能保证一定会砸中胡海平。
如果凶手身处单元楼内,并没站在挡雨板上,而是站在窗内,用木棒之类的东西把石板碰下去,也不可能的,因为胡海平走到离单元楼较近时,六楼室内的凶手是看不见他的,没法判断何时推下石板。
凶手没有在单元楼内,而用遥控装置控制石板掉落,砸死胡,那么这一切就容易解释了。只要凶手事先计算好胡海平回家的走路速度,再计算出石板的落地时间,确定出一个点,当胡海平走到这个点时,操作遥控器让石板往下掉,就能砸死胡海平。
但立直的石板往下掉落的过程中,先做一个翻转运动,再做自由落体。而根据上回那个大学教师所说,如果凶手没做翻转运动的时间计算,而是当成自由落体计算,最后的误差很可能会导致胡海平没有在石板落地瞬间,踏入那个半米宽的“死亡区域”。
计算翻转运动所需的时间涉及到了微积分,此前高栋只是怀疑,现在结合邵小兵案判断凶手胆量和犯罪能力,高栋几乎可以肯定,凶手一定接受过大学教育,并且记得大学的微积分知识,身份可能是大学毕业不久、工程师、学校老师这几类。
光确认出凶手的身份类别并不够,茫茫人海,这三类人群在一个县里也数不清,很难逐一调查。
对于胡海平案,关于那个铁皮和遥控装置依旧想不明白。
推下石板需要力道,遥控装置的体型不会小,那么装置是什么样的,会放在哪?
装置是否被凶手事后拿走了?
不可能,高栋否定了这个想法。
因为凶手五楼涂玻璃胶,让警方误以为石板是从五楼掉下去的,多此一举的背后必然是要掩盖真正的证据。如果凶手犯罪后能够轻易地拿走装置,让警方知道石板是六楼掉下来的又如何,不还是抓不到他的把柄?所以凶手的装置肯定还留在楼上。
答案肯定是在六楼,但六楼仅留下墙角的一块奇怪铁皮,这一切是怎么实现的呢?
高栋吐了口气,摇头不解。
从胡海平案子的调查来看,现在高栋掌握的线索只有凶手是个知识分子,并且有车。这是凶手电瓶车在两个监控中间的路段消失的必要条件——当然,车也可能是借的。
但光知道是个知识分子,应该有车,这还远远不够。
他把思绪又回到了邵小兵的案子上。
毫无疑问,胡海平案仅是凶手安装了石板,又操作石板掉落两件事。而邵小兵案凶手显然做了很多事,费了这么大劲,总会留下线索,哪件事会是突破口呢?
先说家里,家里地有拖过痕迹,但无法判断是凶手拖的,还是邵小兵老婆当天拖的,但高栋认为肯定是凶手拖的。沙发少了一个坐垫,间隔的一个坐垫下方有匕首捅了多下的痕迹,这条线索最显得莫名其妙,用匕首捅几下沙发算什么意思,沙发只是皮破了,里面的海绵都没少。除此之外,就是邵聪说金条少了三根。这倒是个疑点,但如果是凶手拿走了金条,短时间内也不会直接把金条变卖,即使凶手缺钱,保险箱里还有现金,他拿走一些也看不出。现在人手不够,等过段时间再联系各单位周边县市的金店问问是否有人来卖金条吧。
之后就是大半夜在路上,邵小兵的车子开着大灯,车上遮阳板翻下,根据最新的侦查报告,开车人不光在小区内监控里拍不到脸部,沿路所有监控也没拍到脸部,说明开车人一直把脸部靠后,没让监控拍到。而高栋对比过之前邵小兵开车的监控画面,他开车时,一般都坐直着,并不是向后躺。基于这点,虽然开车人穿着邵小兵的衣服,但高栋判断,开车人就是凶手。
最后,沿路监控拍到车子并未去过其他地方,而是径直开向沙滩,此后车子在沙滩上转了几圈,沙滩上也留下过不少轮胎印,但最后车子出现在一公里的偏僻村庄。留下了邵小兵在沙滩上的自杀现场,并且现场保存极其好,脚印非常清晰。
另外还有个最大疑点,他老婆凭空消失了,任他们派出警犬和大量警力四处搜查,始终找不到。
高栋躺在椅子里沉吟半晌,看来,邵小兵案的犯罪地点出现过几次变换,每一处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最诡异的,还是那个保存完好的自杀现场。
突破口,应该还是在自杀现场。
高栋拿出文件袋,把所有现场拍摄的高清照片全部拿出来,一张张从头到尾仔细看过,这些照片他已经看了无数次了,并无任何新意。
只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回,他终于在照片中发现了一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