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秋冬季反“讨伐”:艰苦卓绝、以弱胜强 8、盘点
1939年,日军在东北增兵达70万,其中40万用来“讨伐”东北抗日联军,战事达到空前频繁与残酷阶段。根据形势需要,东北抗日联军改变斗争方式,化整为零,进行潜伏活动,分区作战,相机打击敌人。秋冬季反“讨伐”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共进行战斗318次,毙伤俘日伪军3186人,挫败了日伪军的“讨伐”计划。仅9月份,第1路军第3方面军在寒葱岭就伏击日军军车12辆,击毙日军少将司令松岛以下270多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迫击炮1门、步枪150多支、子弹70多箱及大量军服、粮食等。
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东北人民的支援下,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长期坚持东北抗战,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坚强无侵的革命精神。在全国抗战爆发后,抗联钳制与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大量兵力,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战略上的配合作用,支援了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长期残酷的抗日斗争中,抗联受到很大损失。客观上是敌强我弱,特别是1938年以后敌我力量更为悬殊,而东北铁路、公路交通发达,便于敌军机动,并且自然环境比较艰苦,抗联活动地区大部人烟稀少,冬季严寒长达半年;加之敌人实行“归村并屯”,建立“集团部落”,切断抗联与人民的联系,迫使抗联退居深山,风餐露宿。主观上,长期得不到中共中央的领导,独立奋战的局面;特别是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王明、康生决定撤销中共满洲省委,使东北抗日斗争失去统一领导,形成各自为战,缺乏战略上的有机配合,给敌人各个击破以可乘之机。
抗联的斗争实践表明,要坚持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就要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破敌人的“讨伐”;在军事上反“讨伐”的同时,还必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要坚持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还必须建立根据地;坚持长期敌后游击战争的部队,还要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战胜,应付尖锐复杂的斗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