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争爆发 联合国决议

与此同时,在纽约的成功湖畔,把这场战争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工作正在迅速进行。以查尔斯·诺伊斯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发现,国务院起草的关于谴责北朝鲜“无端侵略”以及要求联合国制止这场战争的决议案遇到了重重阻力。

反对意见主要来自英国、法国、埃及、挪威以及印度等国。仅凭星期日中午收到的零星情报,联合国怎能断定是哪一方最先挑起战端的呢?有人认为,“这是朝鲜人在打仗”,应该把它看作是一场内战。埃及代表马哈茂德·法齐·贝建议,鉴于两个朝鲜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无端”一词要删去。法国代表让·肖夫尔提出对提案做些更改,命令双方,而不仅仅是北朝鲜人停火。诺伊斯“竭力陈词”反对修改。相反,土耳其和澳大利亚的代表要求通过一项“采取强硬路线”的决议。

挪威政治家、联合国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在犹豫不定的代表团中间展开工作。在他看来,北朝鲜的行为就是“明确无误的侵略——显然经过精确算计和精心策划,并具有出其不意的所有因素,这让我回想起纳粹侵略挪威的情况”。赖伊个人感到愤怒,因为仅仅一个月前,他访问莫斯科时还受到了苏联人的热情款待,当时苏联人大谈特谈和平的意愿。他感到,苏联人“一直在营造一种和平气氛,完全为的是发动这场猝不及防的进攻”。

一个能让国务院感到满意的决议最后文本于星期日下午6时左右,即杜鲁门从独立城回到华盛顿前一个小时,在安理会以9票对0票获得了通过。决议对北朝鲜军队“向大韩民国发动武装进攻”表示“极大的关切”,并且呼吁“立刻停止敌对行动”,北朝鲜军队应撤回三八线。

苏联代表团并未返回安理会参加投票,因此失去使用否决权置决议于死地的机会,这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决议责成联合国采取的不过是道义上的支持(澳大利亚代表尚恩认为,“显然”共产党人对这一决议根本不屑一顾)。但是,这一决议把挑起战争的责任归罪于北朝鲜人,它在这方面具有法律效力,因而艾奇逊当时感到心满意足。要忽悠联合国做出更为强有力的命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见机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