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雄鸡昂首高唱,东北遍洒阳光 第八章 清秋深锁,惊雷顿志运兵辽西

国民党在东北只剩几座孤城。毛泽东令林彪速下锦州,关门打狗。林彪几经犹豫,终于秘密西下。辽沈战役拉开了帷幕。蒋介石声泪俱下,亲点侯镜如、廖耀湘拼成两个兵团,东西对进。罗荣桓夜劝林彪。吴克华傲立塔山六昼夜,华北十万大军寸步难进。

林彪与毛泽东的分歧

1948年的春天是破碎的。

蒋介石匆匆从庐山返回了南京。坐在地图前,他恍恍惚惚地想,整个东北就像是一只散发着珠光宝气的金玉杯子,却让林彪几年的旁敲侧击,化成了几块零落的碎片。郑洞国去了长春,可长春能因此而保住吗?不能。谁去了也保不住,不仅长春保不住,沈阳也会丢的。早晚的事儿。城可以丢,但兵是万万不能丢的。

想到此,蒋介石突然在心中窜起一股怒火:“那个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命令的卫立煌!”

一纸电文从南京直发沈阳。

在这个春风轻荡的4月之初,卫立煌遵照蒋介石的命令飞到南京。

蒋介石压住心中怒气,尽量显得心平气和地说:“现在,长春和沈阳之间已经交通断绝,单凭空运无法维持多久。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将主力部队撤到锦州方是上策,至于沈阳和长春,只要留下少量部队防守就行了。”

卫立煌立即站起身来:“目前,各地的军队整训尚未完毕,我们的主力部队根本就没有能力打到锦州,很有可能走到中途即已被共军吃掉。”

争执再起。几经争吵,蒋介石忽然冷笑道:“当前,沈阳、长春等地的物资补给已无法长期保证。”

哪知卫立煌却不紧不慢:“物资补给不是难题,我们可以与美军顾问团商量,相信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蒋介石本想以物资补给要挟卫立煌撤军锦州,不想卫立煌另有对策,只气得一甩袖子:“那你就自己去解决吧。”

二人再次不欢而散。

卫立煌的确是个执著的人,出了总统府,立即找到美军顾问团。5月,美军顾问团代表在团长巴大维的带领下飞抵沈阳。他们视察了沈阳城内外的形势,并观看了国民党军队的各兵种联合演习。随后,巴大维向卫立煌许愿:同意另外拨给国民党军10个师的武器装备。

此后,美军运输机源源不断将兵员装备、粮食、弹药等运到沈阳、锦州。

蒋介石不断找卫立煌协调意见,却令毛泽东对东北局势担心不已。

毛泽东担心蒋介石一旦说服了卫立煌,将会破坏自己的战略设想。他希望能将东北的国民党军全部拒之关外,原地消灭。否则,如任其撤入华北,不仅将助增国民党在中原的实力,而且再想寻机歼灭也实为不易。所以,自1948年2月起,毛泽东就指示林彪: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攻下锦州以实现“关门打狗”十分关键。

然而,此时林彪却另有想法,整天面对地图,苦思冥想。毛泽东多次催促他早下进攻锦州的决心,身边的罗荣桓和刘亚楼也急得团团转。但林彪不为所动,几天后,他给毛泽东发了一封冗长的电报,认为锦州城防工事坚固,又有15万国民党重兵把守,如同攻打四平一样,久攻不下,必因敌军援兵涌至而造成被动。此外,要打15万人设防的锦州,必须有大规模的重武器,和六七十万人的后勤供应,这样庞大的供给需要大量汽车和油料,如果油料耗尽或遭到空袭,大批机械化装备都将丢给敌人,解放军也难以安全撤离战场,只会陷入危险之境。相比之下,长春距解放军后勤基地最近,且守敌最弱,受援困难,眼下攻打长春方为上策。

电报到了西柏坡,毛泽东拍案而起,大发雷霆:“这个林彪,我看胆子太小,二月份就叫他南下北宁线,两个月过后,仍然迟迟不动,还要先打长春,不然,我去东北带兵去!”

周恩来见毛泽东发怒,忙上前劝说:“主席,林彪似乎也有他自己的顾虑,既然他要打长春,就让他试试吧,同时,更重要的,我们要多加申明南下北宁线的重要性,让他尽早下定决心。”

毛泽东十分不悦地走了两个来回,挥了挥手:“也罢,就先让他试试,不试试,他是不会下决心的。”

4月22日,林彪的计划勉强得到批准。毛泽东以少见的批评口气在电报中说:“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但绝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打沈阳附近之困难,打锦州附近之困难,打锦榆段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因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实际的困难,在你们打下长春南下作战时会要遇着的。特别在长春万一不能攻克的情况之下更要遇着的。因此,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林彪看着电报默默不语。过了许久,他才有气无力地下了命令:“围攻长春!”

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集聚于长春城外惊醒了枯坐城头的郑洞国。他现在无处求援,国民党军占领的一座座城池早已被解放军切断了联系。郑洞国如一头困兽,在城头上四处巡视。

“与其坐而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5月21日,郑洞国命令新7军新38师主力和暂61师主动冲出西门,占领了长春西北30公里处的小镇。林彪见郑洞国率先出战,立即命令一纵和六纵前去迎敌。哪知一出手就碰了个硬钉子,一场恶战直打到5月24日才将国民党军打回城内。

林彪浓眉紧锁。长春守敌远不是他想像的那样不堪一击,初次交战,已发现他们实力仍然强大,硬攻长春,目前没有绝对把握。

5月29日,林彪致电中央:自己对长春之敌估计不足,郑洞国不仅抵抗坚决,而且工事完备,攻打解放长春,即使付出最重大的伤亡,最后仍可能无法解决战斗。此种战斗绝非一个猛攻所能拿下,而须逐屋逐堡夺取。因此,建议不再硬攻,改为以一部分兵力对长春久困长围。

毛泽东仔细看着电报中的内容,又多次向林彪询问具体情况,最后于6月7日同意了围困长春的方案。但他同时也指出:围困长春更要立足于打,而不是围而不攻。同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尽快完成下一步入关作战或在冀东、锦州地区作战的准备。

但林彪没听进毛泽东的提醒,仍在计算着长春的攻守力量。直到7月20日,他算不出一个有把握的进攻方案,终于将地图一摊,回电中央:“放弃攻打长春,同意大军南下。”

毛泽东长出一口气:“这个林彪转个弯儿还真不容易!”立即发出回电:抓紧时间,争取8月间在北宁线和承德一带打响战斗。

但毛泽东想错了,林彪的弯儿还是没有完全转过来。他虽然同意南下作战,但在总的战略意图上,仍有不同想法。他的意图是只打辽西走廊北宁线上的几个小城市,先放开锦州等地。

几年来,连续攻打四平和长春已慢慢地使林彪的头脑中产生了对攻坚战的畏难情绪。

毛泽东看出了林彪的痼疾所在,向他明确提出:“作为一名高级军事将领,必须要有敢于与国民党军打大仗的信心和勇气。此次南下作战,首要目标是锦州和唐山。”

毛泽东这一明确指示如给林彪当头一棒,他枯坐不语。拉着脸沉默了几天,连续给毛泽东发去几封电报,先是提议要华北的杨得志、杨成武两个兵团出动配合,然后又说自己粮食尚未准备好,南下途中桥梁已断等等。

毛泽东终于怒火又起:“林彪所提出的困难全是借口,速给林彪回电,原话不变。”

8月12日,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接到毛泽东的电报,面面相觑,他们从未见到过毛泽东如此口气的电报,再也不敢推说什么,只得一面委婉说明具体情况,一面明确表示:马上南下。

为了迎接新的战斗,林、罗、刘三人决定随军南下。8月14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正式将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分开,军区工作由高岗、陈云、李富春、伍修权等负责,而林、罗、刘等则专心负责前方作战指挥。

经过紧张的粮食筹备和道路抢修,林彪于8月29日向各纵队下达了战斗动员令。1948年9月10日起,东北野战军从各处火车站秘密登车。运送部队的列车全用棚车,开车前车门加锁,贴上封条。列车运行时看不到部队人影,听不到说话声音,就连铁路员工也不知道运的是什么。在短短的9天之内,十万大军安全、迅速、秘密地运到了辽西。

国民党军队的情报机关对此居然一无所知,而辽沈大决战的序幕却已悄然拉开了。

1948年9月3日,林彪将刚刚制订的东北野战军作战计划发送到了西柏坡。

毛泽东手持这份计划,踱着大步子,不禁再皱眉头,说:“林彪还是不愿打硬仗,看看这个计划,他把兵力部署的重点放在了锦州与沈阳之间,这仍然是准备打援,重点要消灭沈阳来的援敌,根本就不想全力打锦州。”

毛泽东走来走去,他举着电报转身对周恩来说:“他这个样子……”

周恩来接过话来说:“不如我们制订好新的作战方针,直接发给林彪好了。”

9月7日,毛泽东正式指示东北野战军:你们应当使用主力攻打锦州一线,并时刻准备歼灭来自长春、沈阳两地的援敌。如果你们将重点放在攻打援敌上,长春、沈阳之敌可能会因你们的威胁太大而不敢出动。同时,锦州一线分散的敌军也会乘机收缩于锦州和唐山两地,那样,锦州将更不好打。所以,你们必须确立两个决心,一要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要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

毛泽东一锤定音,林彪无法再作他想。“按新的作战方针全面部署。”他面无表情地说。

此后,东北各条铁路线上一片繁忙,兵员和物资纷纷调往各战略要地。为了隐蔽战略目标,所有的铁路运输一律采取夜间满车、白天空车的方式进行。

在此期间,国民党空军已经发现辽西地区铁路夜间运输繁忙,白天也有大量人员运动。但未能引起国民党高层的警觉。蒋介石正忙于应付西北和山东战场,而卫立煌却在忙着想办法解决长春问题。东北野战军将长春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粮食匮乏,军心不稳。但谁也没想到过锦州的危险,甚至连驻守在锦州的范汉杰都感到高枕无忧。8月底,范汉杰去南京开了一次会,蒋介石很担忧地告诉他,一定要警惕解放军进攻锦州,范汉杰却不以为然,背地里还说蒋介石是神经过敏,返回东北时,甚至顺便把家眷也接来了,打算长住下去。在他的影响下,锦州城内一片太平景象,甚至沈阳等地的有钱人也纷纷迁往那里。

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早在9月10日,林彪、罗荣桓已根据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拟定了第一步作战计划:以三、四、七、八、九、十一纵、二纵5师、炮纵主力、冀热辽察军区独立第4、6、8师和骑兵师出击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同时以一、五、六、十纵和独立2师集结于彰武、新立屯地区,准备截击沈阳西援之敌。十二纵和5个独立师则继续围困长春。

一场旨在关上东北大门的血战即将展开!

要锦州,还是要长春?

1948年的初秋,辽西大地金风阵阵,草虫高唱。骤然之间,却迎来了一片枪响。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指挥十一纵及三个独立师、骑兵师从建昌出发,在北宁线上首先打响进攻战。17日攻克昌黎、北戴河,28日攻克绥中并包围兴城。秦皇岛港与锦州之间的联系立即被切断,在秦皇岛守军的求救下,锦西国民党54军只好分兵向南增援。而野战军四纵和九纵则分别从台安、北镇出发,于16日包围了锦州以北的军事重镇义县。几日之后,三纵、二纵5师和炮纵主力也到达了义县外围,而四纵和九纵则继续南下,进入了锦州外围,攻上了帽儿山。

帽儿山是锦州东北部的一座很孤立的高山,山脚下有个小村庄叫帽山屯。帽儿山地形险要,既可观察锦州至义县公路的活动,又可俯视锦州机场。九纵赶到时,93军的两个工兵营正在那里构筑工事。9月24日夜,九纵发起突袭,拿下帽山屯。正在帽儿山指挥修工事的暂20师副师长赵景高见势不好,狼狈逃往锦州,野战军随即占领了锦州北部的亮甲山、白老虎屯等地。

东北野战军突然进攻锦州外围!

这一消息吓得卫立煌脸色苍白,他立即命令范汉杰和93军军长盛家兴一定要夺回帽山屯。范汉杰听得总司令下达指示时声音发颤,丝毫不敢怠慢,紧急调动184师配合暂20师向帽山屯、亮甲山和白老虎屯同时发起反攻。国共双方在9月26日苦战了一整天,范汉杰无力取胜,又怕锦州空虚,遭到偷袭,只得下令撤退。野战军坚守白老虎屯的英雄连队因顽强抗击而荣获了“白老虎连”和“死打硬拼”两面锦旗。

锦州附近战事已起,国民党方才如梦初醒,原来解放军攻打锦州已在旦夕。

9月26日,惊慌不已的蒋介石派出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自飞临沈阳,命令卫立煌与廖耀湘:立即空运49军增援锦州;同时由沈阳派出得力兵团向锦州进攻,以解锦州之围。

卫立煌徘徊往复。“空运49军援锦,我同意。但从沈阳派兵西下,却是万万不可。”他告诉顾祝同:“根据情况判断,目前共军主力部队在辽西走廊的彰武、新立屯一带已经集结。如果沈阳出兵,中途必遭覆灭,正中了共军围城打援之计。同时,也会造成沈阳空虚。我们倒是希望华北地区增兵葫芦岛,由锦西增援锦州,这才是良策。”

顾祝同挥手拒绝道:“总统的命令,不是保住沈阳的问题,是要你们出兵辽西,东西对进,夹击锦州。”

廖耀湘听到此处立即插话:“但沈阳主力单独出兵辽西,中间隔着三条大河,极有可能被共军节节截断、分别包围、各个击破。”

顾祝同见二人不听,也不多说:“我只是来下达总统命令的。这样吧,我再征求一下总统的意见。”

9月27日下午,蒋介石回电:必须按原命令行动。

卫立煌抓过电报,一把摔在地上,火冒三丈地喊道:“我宁愿不干,也决不愿再让沈阳主力单独出兵辽西。”

一场争吵顿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卫立煌与廖耀湘共同对抗顾祝同,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直吵到28日早上,卫立煌才同意暂时出兵到巨流河、新民地区,视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殊不知,这一吵已耽误了大半天的时间。由于卫立煌拒不出援,东北野战军八纵、九纵已进逼锦州机场,七纵攻占了锦州以南的高桥和西海口,四纵12师进占塔山,切断了锦州与锦西敌军的联系,二纵5师、三纵和炮纵主力,则完成了对义县的包围。29日,四纵绕过锦州攻克兴城。由于锦州机场被野战军炮火封锁,准备前来增援的49军只空运了两个团,就再也无法降落了。至此,林彪对锦州外围的包围封锁,基本完成。

10月1日,林彪下令首先对锦州北部约50公里处的义县发起进攻。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担任总指挥,率领三纵、二纵5师、炮纵、热河独立师等部队高声喊杀,冲出阵地。一场硬仗由此展开了。

义县是锦州北面的屏障,也是野战军南下锦州的必经之地,县城虽小,却是城高墙厚。守在这里的93军暂20师在师长王世高的统领下倚仗防御优势固守待援。韩先楚则利用炮兵火力不断摧毁义县的各个碉堡。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攻战中大显神威,只见他一声令下,100多门大炮齐声怒吼,很快就把义县打成一片火海。三纵战士乘威勇进,冲进城中,经过4个小时的巷战就结束了战斗,敌师长王世高等被俘。但在战斗即将结束时,朱瑞司令员因在城边不幸触雷,壮烈牺牲,这是辽沈之战中解放军阵亡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员,毛泽东闻讯后专门发出了慰问电。

10月2日,林彪与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等率前线指挥部机关乘火车南下锦州途中抵达吉林双辽的郑家屯。就是在这里,林彪收到电报,国民党军正在增兵葫芦岛。

原来,蒋介石因见到东北危急,已于9月30日带着空军司令周至柔、海军司令桂永清亲临北平,一见到傅作义就急匆匆地说:“现在东北紧急,立即抽调华北的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62军、92军一个师、独立95师由塘沽海运北上,同时再令守卫在烟台的39军两个师也渡海北上,在葫芦岛会合原驻那里的54军,将这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在海军和空军的配合下由锦西登陆,向东增援锦州。”

10月2日,蒋介石匆匆离开北平,抵达沈阳,召开师以上军官会议,声泪俱下地号召各级军官珍惜机会,全力西下,就此一拼。“这是我们拯救国家的关键时刻了,”他挥舞着白手套,“如若不利,只好来生再见!”

会议在蒋介石的一阵抽泣声中结束。

会后,蒋介石单独召见廖耀湘,见面就大发脾气地说:“你是我的学生,为什么你也不听我的命令!这次沈阳军队出兵辽西,解锦州之围,完全交给你负责。如有贻误,唯你一人是问!”

蒋介石不再理睬卫立煌,直接命令新1军、新3军、新6军、71、49军主力和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向彰武、新立屯前进,先切断解放军的后勤补给线,然后再与华北兵团夹击锦州。

蒋介石正在亲自部署东西对进、挽救锦州的战略计划。

林彪在郑家屯恰恰收到了大批国民党部队从华北开进葫芦岛的消息。畏惧感再一次涌向了他的心头。

林彪担心傅作义的华北兵力大批北上,将会使野战军攻打锦州困难重重,而一旦锦州打不下,野战军将被困辽西,无法回撤。

想到此,林彪翻来覆去下不了继续攻打锦州的决心。

夜里22时,林彪终于向中央发出一封电报:“由于华北敌军向葫芦岛增兵,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两个方案:一个是打锦州,但锦州战斗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而且若葫芦岛之敌出动,我打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另一个是回攻长春,因长春已被围困数月,士气必低,我军实力又大大加强,胜利把握大为增加。”

由于事情紧急,此电报经罗荣桓、刘亚楼匆匆看过后就连夜发出了。

大家各自休息。

夜是如此地静寂,罗荣桓打开门,望着漫天的星斗,一阵阵弥漫着庄稼成熟后特有香味的空气扑面而来。刚刚发出的电文仍在他的头脑中闪现。

“不妥!”罗荣桓暗暗叫道。目前毕竟是一次关系到全东北的大决战,攻锦计划已经中央军委批准,南线攻势也已全面展开,如临时改变计划,不仅违背军委意图,而且大部队回返,也可能造成混乱。

想到此,罗荣桓披上大衣,拉起刘亚楼一起去找林彪了。

林彪没有睡。发出电报后,他的心里也在打鼓,就攻锦问题,毛泽东已多次对他提出批评,现在战斗已经打响,在这个时候发出这样的电报是不是太不合适了呢?

见罗荣桓和刘亚楼专为这份电报而来,林彪更加动摇了。自己的一时糊涂已经铸成错误,现在电报已发,无法追回了。

罗荣桓略作沉思:“我建议不要等军委回电了,咱们立即重新起草一个电报,表明仍要攻打锦州的决心。”

林彪点头同意。天渐渐地亮了起来。

10月3日9时,林彪发出了第二封电报。几乎就在这个时候,林彪发出的第一份电报已经到了毛泽东的手上。

毛泽东果然火气又起:“林彪又想打长春!都到如此关键的时候了,怎么还要打退堂鼓?”他于17时和19时连续给林彪发出两封电报:现在绝对不能再考虑长春的事情,必须全力攻打锦州!

两份电报发出不久,晚上20时15分,林彪的第二份电报也送到了毛泽东手中。这时,毛泽东才转怒为喜,并于4日凌晨回电:“你们决心攻锦,甚好甚慰。”“你们这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希望你们大胆放手和坚决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

就在毛泽东发出回电的4日凌晨,林彪率领的前线指挥部到了铁路终点阜新。由于前面的铁路尚未修通,再下锦州只能乘汽车而行。

次日,刚刚走下汽车的林彪亲自登上帽儿山。他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锦州阵地,望了许久,才心情沉重地叫过罗荣桓和刘亚楼:“现在,在锦州的两侧,东西两个兵团正在相对开进,东边的廖耀湘距离还远,暂时构不成威胁,但西边的侯镜如已离锦州近在咫尺。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就是一定要把锦西敌军挡住。塔山是侯镜如接援锦州的必经之地,那里东起海滨、西到虹螺岘的30多公里阵地务必守住才行。”

1948年10月5日下午,正在兴城休整的四纵司令员吴克华突然接到林彪发来的作战命令:现令四纵、十一纵及热河的两个独立师,共同阻击将由锦西向锦州增援之敌。请四纵马上前往塔山、高桥一带布防。

吴克华带领全纵队的3个师立即启程,一夜行军,于10月6日早抵达塔山。

经过初步侦察,吴克华发现塔山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海边小村,该村位于锦州至锦西之间的北宁铁路线上,地势平坦,村北最高的地方是一座叫做白台山的小丘,海拔260多米。于是,吴克华派江燮元的12师进驻塔山村。

江燮元分别派出34、35、36团守在塔山村、白台山和附近的潘家屯。由于四纵纵横南满,屡打攻坚战,此时守在如此一个无险可倚的海边平地上,都有点不太情愿。修起工事来热情也不高。

“别人去打仗,我们却在这样一个小山丘下挖土坑。”一些战士嘟嘟囔囔地说。

他们却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座200多米的小山丘下,即将到来的竟是一场震惊历史的“塔山阻击战”!

誓与塔山共存亡

吴克华初到塔山,并没有怎么重视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负责防守那里的战士们也牢骚满腹。

但在林彪的心中,塔山已是关系全局的生死之地。侯镜如的东进兵团能否解救锦州之围全系于此。于是,他再次电令第2兵团司令程子华和四纵司令员吴克华:“锦西以北的大、小东山,锦州以南的松山街都是敌军阵地,两地敌人仅距15公里,我军绝对不能采取运动防御方法,必须在塔山、高桥一带进行英勇顽强的阵地防御战,必须死打硬拼,死守不退,即将开始的这次塔山阻击战将完全是一次正规战,绝对反对游击习气,不能以本身伤亡与缴获来计算胜利,要坚决阻住敌人。”

10月8日,程子华、吴克华接到电令后,立即赶到塔山阵地,亲自视察12师的布防情况。随后,林彪又派出身边的参谋处长苏静再至塔山,特别强调:不管付出多大的伤亡,都要坚决挡住敌军。

到此时,江燮元才深感此次任务艰巨,迅速展开作战动员,提出“誓与塔山共存亡”的口号,并连夜加强防御工事建设。

此时,蒋介石正在积极调动援锦兵力。10月6日,蒋介石抵达葫芦岛,要求东进兵团尽快启程行动,并命令侯镜如亲往唐山调动部队,塔山前线则由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海军司令桂永清和第3舰队司令马纪壮负责指挥军舰用重炮轰击塔山阵地。

10日凌晨4时,阙汉骞令暂62师派出三个营的兵力,乘落潮时偷偷越过海滩,率先向塔山阵地发起进攻。江燮元指挥两门大炮奋起反击,第一个回合便将其击退。

待天色微明,阙汉骞已调来40多门重炮,向塔山、白台山前沿狂轰猛炸。野战军的防御工事纷纷破损,地堡掀掉了,掩体炸塌了,铁轨飞上天,枕木碎成片。阙汉骞见炮击已大见成效,便命令3个师分头向塔山村、铁路桥和白台山发起冲锋。

整个上午,阙汉骞连续对塔山发起6次进攻,皆被四纵部队击退。到了下午,阙汉骞另生一计,又调动大批飞机对塔山的阵地进行俯冲扫射,待压制住炮火后,又发起3次进攻,结果仍然未能得逞。

第一天战斗结束后,四纵深感几天来所建防御工事不成功,于是,他们相互间交流经验,研究探讨,特别是向一些原来在国民党军里经常挖工事、后被解放过来的新战士学习,白天战斗,晚上修工事,让四纵这支没有打过防御战的野战部队有力地加强了防御能力。

阙汉骞见第一天进攻不利,于11日再增加1个师的兵力,出动4个师向塔山发起新的进攻。双方拼杀惨烈,有些连队为了坚守阵地,由近200人的队伍拼到只剩几个人,小小的塔山地区尸横遍野,血流漂橹。但直到天黑,各阵地仍然紧握在人民解放军手中。

经过两天进攻,阙汉骞付出2,500人的代价,却毫无所获,顿时变得有些垂头丧气了。11日下午,侯镜如带领一个师从唐山到达葫芦岛。在此前后,华北的独立95师、塘沽的62军、烟台的39军也先后抵达。侯镜如马上召开军官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阙汉骞因屡战不利,马上提出应改变作战方案,以主力攻击白台山以西的山区,那边地形广阔,工事稀少,容易突破,并可由此迂回到塔山背后,突破解放军的防守。而东进兵团的参谋长张伯权却在侯镜如的暗中授意下提出:仍按前两天的打法,在炮火掩护下,从正面推进,依靠目前的优势兵力必可攻下塔山。

事实上,侯镜如并不想真正前去救援锦州,他曾私下说:“按我们目前的情况,对塔山和锦州是不能打进去的。如果打进去就很难再回来了,而不打进去可能还可以多维持几天。”他见阙汉骞提出的建议确实有可行性,就马上让张伯权提出坚持现状的看法。正在他思考着怎么拒绝阙汉骞的提议时,刚刚抵达的督战官罗奇却说话了:“没必要改变打法,坚持正面进攻,拿下塔山,这是总统指示的基本精神。如要变更,也得先请示好,否则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由于罗奇是蒋介石派来的督战官,他自己又紧接着自告奋勇要带着老部队——号称“华北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担任主攻,大家也就无人反对,听之任之了。

12日,罗奇宣布停战一天,他要亲自查看战场地形。次日天刚破晓,罗奇亲自指挥着独立95师在54军8师和林伟俦62军的配合下,向塔山发起新的冲锋。

在冲锋之前,罗奇明确宣布,凡是攻下塔山的部队及个人都有重赏,每人赏“金元券”外加三个月薪饷,而完不成指定任务的则提头来见。在此命令下,独立95师的确战斗力不弱,他们使用“波浪”式冲击战法,以团为单位分成三波,每个营为一波,轻、重机枪集中火力,掩护步兵连前进。第一波受挫,第二波接着上,更少见的是他们的营、团军官都冲在队伍前面。

塔山阵地上顿时杀得天昏地暗、血肉横飞。整个战斗几乎就是在阵地上不断有人倒下、阵地外不断补进的过程中进行的。10月13日成为塔山阻击战中最残酷的一天,战至天黑,四纵的阵地仍然寸土未失,敌人被消灭1,245人,吴克华部队自己也伤亡了1,048人,一些排级单位最后只剩下了几个人。

得知这个情况,林彪连夜向塔山阵地上的四纵发来嘉奖贺电,并在锦州总攻之战即将打响的情况下,毅然调令李天佑率领最具战斗力的一纵开往高桥、杏山地区,作为四纵的预备队。当吴克华听到李天佑在电话中说“我们奉野战军首长命令来做你们的预备队,现在高桥一带。只要你们需要,我们随时可以上阵”时,不禁热泪纵横,激动不已。

当夜,受到重挫的罗奇满怀愤怒地召开了师以上军官会议。各师师长垂头丧气、相互抱怨,罗奇对这些军官一顿狠批,然后不顾众人反对,要求独立95师在天亮之前发起夜间偷袭战。

14日凌晨,天地间还是一片漆黑,95师派出两个营经过长距离爬行,悄悄进入塔山阵地。挖了一夜工事的野战军战士们正在休息,听到声音,惊起应战。双方短兵相接,在战壕各处捉对厮杀。随后,国民党军后续部队也纷纷赶来,双方展开拉锯战。在天亮前,独立95师曾一度占领了铁路桥附近阵地,正在罗奇高兴之时,野战军突然发动炮击,95师伤亡惨重,要求62军21师前往救援。62军军长林伟俦见形势不利,不愿白白消耗,令21师原地待命,反令其他两师转攻塔山村。战斗持续到黄昏时分方才罢止,守卫塔山阵地的野战军寸土未失。

经过13日和14日两天战斗,罗奇的独立95师损失惨重,3个团只剩下3个营,基本失去了战斗力。但罗奇此时仍不死心,14日黄昏,国民党军的一批坦克海运到葫芦岛。罗奇大喜,建议15日休战一天,再于16日出动坦克攻下塔山。然而为时已晚,15日,防守锦州的一名国民党军官逃到塔山,向罗奇报告:锦州已经失守,范汉杰集团全军覆灭!

罗奇立即呆坐无言。这时,旁边有位军官悄声说道:“那我们明天还打塔山吗?”

侯镜如闻听,高声吼道:“还打什么塔山?共军下一个目标说不定就是我们了,马上命令各部队退回原地,加强阵地建设,要力保锦西和葫芦岛不失。”

罗奇和侯镜如都没想到,林彪竟然如此迅速地打下了锦州。

事实上,早在10月7日,林彪就已亲临帽儿山仔细观察了锦州地形。经过毛泽东的多次电报批评与解释,林彪此刻已下定决心一定要攻下这座素有“山海要冲、边关锁匙”的战略重城。但林彪同时也没有忘记,锦州城中驻扎着卢浚泉第6兵团所属93军、新8军等7个师,加上冀热辽国民党地方武装共有十万之众,范汉杰亲自在此坐镇。相比之下,无论从兵力和防御的坚固性来看,锦州都远远超过四平。因此,如何顺利打下锦州,需要费一番脑筋多加思考。

回到指挥部后,林彪不发一语,静坐沉思。忽然他想到了刚刚结束的义县攻坚战,战士们大挖战壕、交通沟,不仅可以快速接近敌方阵地,而且极为有效地减少了伤亡。想到此,林彪立即命令各围城纵队:以师为单位,每个师派出2/3的兵力,全部用于挖交通沟;每个师要挖五条或三条,每条沟须高宽各一米五;要不怕伤亡、不怕疲劳,每条沟要大胆挖至距敌五六十米处。

10月8日早,林彪召集二纵刘震、三纵韩先楚、七纵邓华、八纵邱会作、九纵詹才芳共商攻城大计。他命令韩先楚负责总指挥,二纵和三纵进攻城北,是这次战斗的重点;七纵进攻城南,九纵配合七纵。韩先楚接令后,立即开始对锦州外围进行进一步的清扫。

范汉杰坐于城中,见解放军攻城在即,慌张不已,早在10月6日,他就向沈阳发电,准备弃城而逃,受到了卫立煌的严厉斥责。到了10月10日,塔山方向炮声震天,范汉杰这才略有安稳,日夜盼着援军到来。哪想到,侯镜如的10万援军却被四纵阻在塔山,寸步难进。

到10月13日,韩先楚经过几天的艰苦作战,已将锦州外围打扫干净,所有守敌全部退入城中。

10月14日上午10时,8颗信号弹升入半空,韩先楚下达总攻令。近千门大小火炮同时怒吼,锦州城内顿时变成一片火海。城墙、碉堡纷纷崩塌,野战军特种兵战车团甚至开出了15辆坦克,带着哗哗的履带声响也冲过了城墙。各纵队主力沿着早已挖好的交通沟奔向敌军阵地,国民党军对着交通沟无能为力,只听人说话,却不见人影子。

当天中午,野战军各路大军相继攻入市区,展开巷战。战斗打到天色已暗,林彪直接下达命令:各纵队通夜作战,不给敌人任何机会重整部署!

在野战军的猛烈进攻下,范汉杰已被打得晕头转向,见到锦州大势已去,侯镜如、廖耀湘谁也不来救援,便于16时左右,带着老婆子女、参谋长和亲信随从来到卢浚泉的指挥所:“赶快突围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由于国民党高级指挥官纷纷独自逃命,其他敌人已乱成一团。战斗到15日拂晓,野战军攻城各部队在锦州市内胜利会师。到晚上18时,锦州城内的所有残敌全被清剿,锦州攻坚战胜利结束。

此时,范汉杰已逃出了锦州城,但身边的人失散殆尽,只剩下了侍从副官、卫士和女秘书。当夜,他们跑到城外东南的一户老百姓家中,换上了破旧衣服,于16日晨继续潜逃。当行到一个叫做谷家窝棚的地方时,被九纵的后方部队拦住。

当时范汉杰头戴一顶烂毡帽,穿了一件露棉花的破棉袄和一条不合身的小棉裤,肩上搭着一条破麻袋,边走还边啃着一根萝卜。后面跟着两男一女也穿得破破烂烂。

九纵人员见这几个人形迹可疑,便上前盘问。一听却是广东口音,必是从锦州逃出的国民党军无疑。带回去一审,范汉杰立即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九纵人员不敢耽搁,立即将此四人交送给林彪指挥部。待见了林彪,范汉杰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家属以及卢浚泉等人无一幸免,全已被俘。

10月16日,蒋介石带着满脸的震惊和沮丧飞临葫芦岛,一进东进兵团会议室,就痛斥罗奇连小小的塔山都冲不过,实在无用。罗奇忙解释说解放军的塔山阵地坚固,独立95师已打得只剩3个营,仍然未见进展。蒋介石转而大骂阙汉骞:“塔山如此靠近,共军修建了这么多的坚固工事和障碍物,你身在葫芦岛,却不闻不问,不加破坏!你还是黄埔学生吗?我看不是,你是蝗虫!”蒋介石气急败坏,已语不择言,并高叫要枪毙了阙汉骞,吓得在场众将谁也不敢说话了。

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他的十万大军拥有11个师的兵力居然被一个200多米的小山包阻止不前。可他当时更不知道,阻住他这支大军的四纵却只有三个师的兵力。

吴克华带领四纵在塔山地区浴血奋战了6昼夜,使得四纵从此名声大振。战后,四纵的12师34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36团被授予“白台山守备英雄团”称号,10师28团被授予“守备英雄团”称号,四纵炮兵团被授予“威震敌胆”锦旗,仅12师就有2,026人立功。塔山阻击战成为中国解放战争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光辉战例;而锦州攻坚战也是辽沈之战中我军进行的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一次战役。锦州被攻克后,东北国民党军队进出的大门已被彻底地关上了,所有东北残余守军都已成了瓮中之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