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第十七章 旌旗南指,万马千军箭在弦上
旌旗直指大江边
3月的江南一派春天的景象。
根据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部署,月初,刘伯承指挥第二野战军3个兵团分由阜?、沈丘、漯河地区,浩浩荡荡向长江北岸挺进。以3兵团为左路军,从阜阳直开安庆;以4兵团为右路军,从沈丘径指望江;5兵团为中路军,开赴桐城,尾3兵团之后集结待机。并令11、15两军为先遣队,先期到达预定地域,为主力开辟渡江前进阵地。为牵制迷惑白崇禧,又令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向安陆、应城、天门之线宽大机动作战,威胁武汉侧背,吸引白崇禧部分兵力西顾。
第二野战军渡江突破地段,为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接合部,又是长江向南突出部分,处于汤恩伯集团之左侧背。沿江守敌为第8兵团刘汝明部3个军8个师约4万余人。其第68军军部?于至德,3个师分布在东流至湖口线;第55军军部位于贵池,1个师位于乌沙闸至贵池段,2个师位于第三野战军部队渡江正面之铜陵、青阳地段;第96军军部位于殷家汇,2个师分布在吉阳大渡口至乌沙闸线。此段的纵深地区仅有第17兵团侯镜如率2个军在歙县至宁国地区。总的来看,第二野战军整个渡江地段敌战斗力较弱,机动部队极少,且皖南地区有游击队活动,成为我军有利突击方向。但同时,白崇禧集团的主力在二野渡江地段的右侧,严重威胁二野的侧背安全。其夏威兵团又以九江、安庆为据点,向望江、太湖、潜山伸出警戒部队,企图迟阻我军接近江岸,并破坏船只或将船只劫至江南岸,防我渡江。
根据当前敌情,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确定:以3个兵团并列在贵池至马当间宽约100公里的正面,以安庆东西地段为重点实施突破。具体部署为:第3兵团由安庆以东至棕阳镇段渡江,挺进歙县(即徽州)截断徽杭路,尔后沿公路东向杭州;第5兵团在安庆以西至望江段渡江,尔后速沿浮梁直出衢县,控制浙赣线,断敌退路;第4兵团于望江至马当间渡江,尔后沿江东下,接替第9兵团监视芜湖敌军的任务,并准备参加夺取南京的战斗。各部队在突破南岸后,即向两翼扩张,主动接应兄弟部队登陆,协同作战。暂归第二野战军指挥的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主力位于武汉以东地区,并指挥桐柏、江汉、鄂豫军区部队积极活动,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二野渡江作战。
滚滚铁流南进。东起淮海地区西至平汉铁路沿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组成浩浩荡荡的行列,汇成雄伟的巨流,千军万马,成数十路地越过江、淮、河、汉间一望无际的平原,奋勇疾驰,向南进军。
时任第二野战军第11军军长的鲍先志,对部队向长江沿岸进军和准备作战的情况,曾有过生动的描述:
江北的条条道路上,滚动着川流不息的炮车、辎重车;战马嘶鸣,风一般疾驰在辽阔的原野上;战士们排列成几路纵队,掮着枪,扛着炮,迈开矫健的步伐,唱着雄壮的战歌:“……血战两年来,胜利在眼前,长江南的父老姐妹们,你们解放的日子己不远!”成千上万的民工们,推着小车,抬着担架,赶着牛车,浩浩荡荡地跟随着大军向南前进!
百万大军渡江南征的历史性进军的雄伟场景,触动了无数诗人的革命豪情,指挥东线大军南下的第三野战军陈毅司令员,南进途中谱写了新的豪迈诗篇:
旌旗南指大江边,
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
万方争颂换人间。
在向江南进军的道路上,全军充满着高昂的士气和胜利的信心。第4兵团各部从淝河、周口地区出动的时候,正赶上连降大雨,部队冒着暴雨、踏着泥泞,日夜不停地前进,战士们的衣服、背包、面袋全湿透了,冰冷的雨水顺着颈项冲到背脊,湿透的衣服紧裹住全身。平坦的大道已变成了一条条泥沟,有些地方滑得站不稳脚,有些地方两腿陷进去拔不出来,许多人接连在路上跌倒,浑身沾满泥污。但是,渡江作战的光荣任务,极大地鼓舞着每一个人。尽管雨骤风狂,风雨声却掩不住部队高亢的歌声,大家唱起“狂风暴雨,北往南归”的豪放歌。
3月11日,陈赓兵团开始出动。队伍在黎明前出发,歌声不断。第二天,部队刚行军10多公里路,天就下起雨来。冰冷的雨点,一滴一滴打在身上。到达上蔡城的时候,战士们的棉衣棉裤都湿透了。不论风雨多么大,战士们内心燃起的渡江南征的烈火,则是越烧越旺。大家冒着更大的雨水,踏着更深的泥巴,坚持走到预定的宿营地。
部队从息县渡过淮河,渡口在城东七八公里处。河上有临时用木板搭起来的浮桥。修建浮桥的工程比较大,除了工兵部队,还有周围地区许多群众赶来参加,很快就把这座浮桥搭建起来。淮河的河床很宽,水流较急。浮桥两侧,千军万马的步兵,八匹骡子拉的野炮,昼夜不停地穿过浮桥,奔向南方。
渡过了淮河,人民的风俗、生活和城乡的景色,都与北方迥然不同。村镇上的街道漫长而狭窄,粮店里满放着白米,小摊上摆着竹器和鱼虾,人们说的话也与北方不一样了。到处给人一种新异的印象。沿途尽是一方方水田,到处流着清澈的溪水,也与淮河以北有显著的差别。
一过淮河,就进入大别山地区。这里大部分是过去的红色区域,工农红军曾经长期活动的地方,以后又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解放区。富有革命传统的广大人民群众,对解放军表现出无比的热情。这里也曾被白崇禧的桂系部队长期盘踞,给人民种下特别深刻的仇恨。
淮河南岸的潢川,本是一座秀丽的城市,也是大别山的门户。这里也是军事上的重镇,是几条公路干线的连接点。经过蒋军长期的残暴蹂躏,城市冷落,商业萧条,墙壁上还残留着敌人暴政的遗迹:伪镇公所绘制的“独子要应征”、“和尚道士要当兵”等标语。
当地流行的一首歌谣说:
生下孩子给老蒋,
打下粮食给保长,
黎民百姓饿肚肠。
敌人强迫抓壮丁造成许多人惨剧。潢川第二区小流店村的青年农民胡胖子、吴庄材,不愿给蒋介石当炮灰,都叫自己的母亲用菜刀砍断了右手。青年农民李成海在蒋军围起村子抓人的时候,叫他妻子用针刺破他的眼珠,变成了瞎子。在这一带地区,每逢部队进入驻地,都有许多遭受过残害的群众,怀着极大的悲痛和义愤,诉说敌人所造成的种种灾难。
离开滨川南行,渐入大别山老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建在山脚下的新县县城,全城部留有战争遗迹,尽是房屋被焚烧的残骸和许多被拆毁的破院落。新县原名新集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鄂豫皖红色区域的首府。在20年来的革命战争中,已经记不清与反动派争夺过多少次。红军主力离开红色区域西征以后,刘峙率部侵占这里,大肆掠杀,并把地名改为“经扶”。
进入大别山地区以来,陈赓一直浮想联翩,心潮澎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赓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第12师担任师长,带领部队在鄂豫皖长期进行过战斗。陈赓在到达新县县城时回忆说,内战时他曾来过这里四次,并在附近山头上的战斗中负过伤。当晚他住的房子,就是当年鄂豫皖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他热爱这片土地。
3月24日,部队到达新城,陈赓感慨万千,当天在日记里写道:
是日也,天气晴和。部队沿着公路前进,蜿蜒如长蛇。两旁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景绝佳。但十室九空……12时抵新集,县长及群众前来欢迎。新集曾为鄂豫皖苏区首都,国民党改为经扶。1931年我曾率部在附近作战,击溃国民党一个师,我腿负重伤,群众犹有能道之者。往事曰忆,不胜今昔之感。
四月天兵征腐恶
由秦基伟和李成芳率领的第15军和第11军是打前站的先头部队。
3月24日,刘伯承下达了《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的指示》,对实施渡江作战规定了十项重要的战术原则。其中要求先遣部队“首先要把敌人在江北的掩护阵地扫除,直达江边,才能进一步作切实的准备”。“在扫除敌人江北桥头堡支撑点时,特别对妨碍我主要渡江点之敌,力求截断其退路,割裂其部署,予以速歼,不使其退守江南,增加以后的抵抗力”。
为了保证先遣部队动作的突然性,刘伯承布下了一系列的疑兵计:在桐柏、江汉军区部队佯攻的同时,电令刚刚配属二野的四野12兵团直出信阳,威逼平汉路南段,加大白崇禧的压力;令经麻城、罗田的右路军4兵团故意暴露行军企图,制造欲袭武汉的假象。
白崇禧果然慑于鄂东空虚、九江受威胁,急将安庆守军46军主力经宿松撤往黄梅、九江,增强该地防务。仅留?174师一个团退缩安庆及其周围要点固守。
“4月天兵征腐恶”。4月8日,第11军在李成芳军长的率领下,以风卷残云之势一举解放了麻城以南的浠水县城。战斗的枪声还在响着,居民家家都打开了大门,工人、店员、学生和市民涌塞了街道,欢迎大军的鞭炮声和前线战斗的枪声连成一片。
打前站的队伍到了麻城县李家河,向全村人民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20年前当红军的李成芳今天要回来了。
大清早村口就拥满了人。他们等着,仰望着远远的绵延不绝的部队,走到行进着的人马跟前,向行列里辨认着每一副红黑的面孔。
李成芳参加红军的时候才16岁,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只因为受不了国民党的罪,就当红军闹革命直到如今。当他远远看到家乡的树,家乡的屋顶时,不禁兴奋起来了。见到自己家人该会怎样呢?见到熟人说些什么呢?在敌人面前他也没有现在这样紧张过。当他猛然看见村口站满了人,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他一直走进人群中,高兴地打着招呼,仔细地看着每个人的面孔,心头却慢慢地收缩起来,一个人也认不得了。好半天,一个老人走上前来,颤声地问道:“你就是成芳吗?”
这是他的叔叔李清义。
李成芳被一大群人簇拥着进了房里去。小孩们围在他身边?着、跳着,跟在这位“红军叔叔”后面闹着。老年人却万分感慨起来:孩子长大了,带着队伍回来了,最后的胜利马上就要来到了。可是……
李清义凑到李成芳身旁悲愤地说:“你们走了之后,白党(指国民党)把大别山压死了。你的爹娘都被打死了。后来你的妹妹也失落了。饿的谁也顾不上谁了。你家的房子也叫白军给拆了……”
说着,领李成芳走到一片瓦砾场上指点着说:“还记得吗?这地方以前是你家的堂屋,这是你吃饭的灶房。”
当他指着长满荒草的一角时,手指禁不住颤抖起来:“你小时候就睡在那里啊!”
李成芳忙着跑去看一位同志的母亲,他的儿子和李成芳一起参加革命,但早已牺牲了。屋里冷落的可怕,东西都被国民党军队糟蹋完了。破烂不堪的四壁被烟熏的漆黑,挂着一条条雨水冲注的水印。炉灶像是多年不生火了,满地灰尘,满屋蛛网。
突然草堆里站起来一个瞎了眼睛的白发婆婆,叫花子一样。她用力呼喊着他的小名,李成芳立刻跑向前去。她拉着他的双手,然后又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她的眼泪像泉水一样滚流到李成芳的衣裳上。在20年血战里锤炼成铁人似的李成芳,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了。
半天,老婆婆才说出一句话:“都叫白党杀光了,成芳?快带队伍打过江去,给我报仇呀!”
李成芳两眼湿润,命令部队加快步伐。
在秦基伟率领下,另外一路先头部队第15军取捷径,隐蔽运动。该部从周口地区出发,冒数日大雨行军,历经20天,连克湖北省英山、罗田及安徽省太湖、望江四城,按预定计划在3月27日占领望江、华阳镇和宿松以东的老洲头一线江岸。29日,军主力进至太湖、望江地区,控制沿江北岸以华阳镇为中心的滩头阵地(包括长江及附近大小湖泊),掩护兵团主力展开于沿江北岸一线阵地,做渡江作战准备工作。
第4兵团主力以13军为左纵队,14军为右纵队,于3月18日到达光山、潢川地区待命。3月20日,野战军令4兵团歼灭麻城、浠水、广济之敌,伪装抄袭武汉的态势,牵制敌人,使白崇禧部西顾,掩护全军右侧背之安全,以便野战军在安庆、望江段顺利渡江。
3月24日,13军在麻城地区与国民党176师一部接触,两天激战,迫敌退至麻城西南方向。25日晚8时,麻城攻克。
麻城之战与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直逼信阳南下相配合,迫使白崇禧将置于安庆的主力西调九江、武汉,188师从潜山、太湖西调黄梅。4兵团于4月5日由麻城东进,穿过湖北与安徽的边界,于11日到达宿松,开始在宿松、黄梅地区集结。
至此,二野完全占领了长江北岸的预定地域,开始转入直接渡江的准备工作。
江边大练兵
陈赓兵团一抵江边,就根据中央军委和野战军的指示,在沿江湖泊中开始进行渡江战术技术训练。15军到达指定地区以?,从秦基伟、谷景生,各级干部直到战士,昼夜轮流到江边观察敌情,了解地形与水情,选择地段、运动道路,研究渡江战术。还向当地的长江水利管理人员调查水情、风向和航线。
船只筹集工作,是渡江物质准备的首要工作。敌人从江北南逃时,将沿江北岸船只大都破坏或劫走,给渡江造成极大困难。15军到达江岸后,立即派出部队协助地方政府向群众宣传动员船只。沿江本有许多靠船为生的船家,因为蒋军害怕解放军渡江,强迫他们把北岸的船只拉到南岸或毁掉。船是这一带人民的生活本钱,为了活命,有的船家便悄悄地将自己的船划出长江,在湖泊?装上沙土沉下去,以躲避蒋军的迫害。如今一听到解放军要渡江,便兴奋地自动把船捞起来,迅速加以修补。有些还日夜不停为解放军制造新船。
首先到达江边的先遣军15军,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援下,8天就筹集与修补大小船443只,渡江前共筹集大小船784只,组训水手1,400人(群众水手800人,部队水手600人),一次可载渡一万人。群众还同部队指战员一起把民用船改造为战斗船。用土袋、湿棉被等加强了船只的防护,利用竹、木、稻草制成救生圈,准备棉花、石灰等以备修补弹孔。为了便利伪装,用砖粉、白灰、污泥混合涂抹船身、帆篷,使水船一色。
当时筹集的船只多在内湖,而出口又为对岸敌人炮火所封锁。在此情况下,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创造了开渠引水和翻坝、掘堤等办法,在不暴露战役意图和不淹农田的原则下,部队和沿江居民,在连绵阴雨中日夜紧张劳动,克服种种困难,把船只引入了长江,并挖掘了隐蔽的船坞。
随着船只的解决,部队即在内湖、江边等适宜地区日夜展开了紧张训练。训练内容按任务分别进行。突击部队着重进行上下船的队形动作、水上射击和攻占滩头阵地的战术训练及摇橹、划桨、掌舵、用帆等行船方法的练习。江中队形,一般以指挥船为基准,保持一定队形。基本要求是:按预先规定的登陆点,各船用最快速度,直奔敌岸,自然形成不规则的队形。各渡船靠岸后,主动配合迅速消灭当面敌人,尔后向心合击,夺取预定目标。渡江的后续梯队和预备队,则着重山地、河川、水田战斗的战斗技术训练。
刘邓大军的指战员,绝大多数是北方人。水上训练,备历艰辛。利用湖泊、河汊刻苦练习,熟悉水性,成为渡江练兵的首要任务。即组织指战员练习划船,从晕船和怕颠簸逐渐到行动自如,不晕船,不迷失方向。然后进行战斗演习,以大船、小船同时出发,试验哪种船速度快,目标小,靠岸近便,行动灵活。又在夜进行攻防演习,攻击部队从五里外出发,直到突然靠岸,等担任防御的部队发觉时,已经措手不及。战士们从工事里跳出来,高兴地拍手叫道:“我们才听见响声,你们已经到了跟前。渡江作战也不过如此。”
经过一段紧张的水上练习,大部分战士学会了划桨、掌舵和撑船,部队熟练上下船动作,许多原来不识水性的战士,都已变成熟练的水手。一般一个连的船行速度每分钟平均70米,靠岸后全连登陆动作只需30秒钟。部队的各种人员,也都结合自己的业务积极演习,卫生员演习水上抢救伤员,3分钟把伤员从离船100米处运到船上,电话员演习水上架线等?
渡江准备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战役、战术侦察。各级司令部在江岸设立了观察所,组织了敌前侦察和对长江水文、气象的观察和调查。各部队还同时选定起点和登陆地段,设立了渡口指挥所,确定了突击队,将船只进行编组,组织干部沙盘作业,统一了战术思想,并且根据可能发生的情况,预定了处置方法。
大兵团集结于一地作战,物资需要量特别大,是渡江准备工作中又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后勤部门在解放区党委统一领导下,配合地方支援前线的组织,在部队运动途中及集结地设立了兵站,构成了绵延千里的补给线,组织和运用了各种运输力量,克服了种种困难,保障了部队物资和器材的供应。安徽、湖北、河南人民积极组织民兵随军渡江。在绵延千里的道路上,成千上万的民工日夜运送军粮。沿江人民高兴得像过年一样,热情支援,献出船只,并派出自己的子弟,送解放军渡江。
“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船有船。”在沿江人民的热情支援鼓舞下,官兵们增强了渡江的胜利信心。
各师、团、营、连、排、班,都提出了各种理由,请求上级把第一梯队的任务交给他们去执行。
4月中旬,各兵团按照野战军司令部和总前委指示,完成了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战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枕戈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