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自序 到了终站的时候
先说一个微博留言的小故事,据说真实:
一位网友买了老版本的《死在这里也不错》,午饭时在餐厅翻读,上司坐在桌子对面,没说半句话。午饭后,上司忽然把他唤到上上司的办公室,两个人望着他,脸上尽是安慰的慈悲笑容,轮流对他“晓以大义”,说什么年轻人千万别自寻烦恼,生活必须积极,为自己、为父母、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工作和学习,诸如此类,诸如此类。
网友如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反问道:“领导,我最近做事有犯错吗?请明确批评指示。”
上司焦急了,道:“我们担心呀!我们知道你在读一本什么‘死’什么‘也不错’的书,封面又是一张上吊的照片,担心你年纪轻轻,看不开,看不透,自寻短见,所以得跟你说几句,开导开导!”
好一场书名风波,唯望没替网友带来后续麻烦。
看书,毕竟如看人,你带着什么去看便会得到什么。写书也一样,书名构思亦一样。《死在这里也不错》,你看重的到底是“死”还是“不错”,往往关乎自己的心境明暗,而明暗变化有时,沉淡有时,光亮有时,所以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能够带给你完全不一样的联想和感觉。
所以书本值得重出与重读,尤其是作者自身非常喜欢的书。
《死在这里也不错》初版于2007年,由北京三联出版,薄薄的编排方式,精致细致,必须偏袒承认,这是我在十七八本散文作品里最珍爱的一本。眨眼十年,我由四十四岁的小叔变成五十四岁的大叔,人仍未“死”,日子也仍自觉“不错”,于是动念替旧书再编一个增订新版,纪念十载的读写因缘。而我是贪心之人,不仅增订此书,干脆把《日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和《温柔的路途》(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同时重编,《日月》还加入张家瑜的文章,改称《你走过的和我走过的不同的路》,合为“马家辉家行散记”,交由中信出版于读者眼前。出版社的朋友花了许多心血编排处理,这三本书的当下新版,便又成为我的最珍爱。
十年前读过老版本的朋友,跟我一样,成长了十年,不知道于此十年间可曾去过什么地方行走探索?会不会,我们可曾在地球某城某处相遇,甚至曾经都以旅途过客的身份聊过几句?希望我们没有在旅途上吵过架吧。但即使吵过,又如何?旅行不也是为了享受各种意料未及的喜怒哀乐?包括惊喜,包括抱怨,包括圆梦,包括迷途。日子就在跌跌撞撞里走下去,发生了便发生了,若以平常心对之待之,尤其事后回看,都可以觉得“不错”。
我们控制不了死亡,却可以控制心境。到了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在生命之旅到了终站的时候,希望我仍能笑着说:不错,真的不错。
是为十年典藏增订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