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翡翠有多绿

(一)

中国文字有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字字有固定读法,跟所谓图画文字用图画来传达意思的理念不同,因图画文字不能分解成字,没有固定读法。但是,中国的方块字本身其实已经包含了很高的艺术形象;中国书道高深,每个字的体态骨格传达了不同的符号,这是其他民族文字都不太有的现象。我常常觉得,只要对中国文字浸淫够深,人人对一个字的理解和感受必然不尽相同。辞书上“媚”字条的解释大半只从“美好”、“喜爱”、“谄媚”三个领域去发挥,甚至“媚妩”一词,也脱不出“美好可爱”之意,很难从中分辨出形容女人意态妩媚之说,李渔和张岱的理解和感受之不同。在这样的文字氛围,中国语文往往徒具美学效应而缺乏科学意义。

翡翠以翠绿为主,历来珠宝行中为了界定翠色的深浅浓淡的色感,竟创造了好多种名目:玻璃种高绿、艳绿、宝石绿、鹦哥绿、黄杨绿、葱心绿、丝瓜绿、菠菜绿、水绿、墨绿、油青、油绿等等。我相信一般人一定很难说出葱心绿跟水绿有什么区别。黄杨木是蜜色的,黄杨树叶的绿色似乎跟其他树木叶子的绿色没有不同。中国传统的珠宝商大概还觉得这样分色毕竟分不出翡翠的神髓,他们於是参照文人议论诗文的字眼,再把翡翠的绿色分为“好”与“差”的两大类:“浓”、“阳”、“俏”、“正”、“和”是好的绿翠;“淡”、“阴”、“老”、“邪”、“花”是差的绿翠。“花”跟“俏”倒不难领会。怎么样的绿叫“正”?怎么样的绿叫“邪”?普通人恐怕说不出个道理来。宝石鑑定所用最现代的科学仪器去鑑定翡翠,鑑定证书上始终以英文为主,鑑定颜色一栏的确比丝瓜、菠菜清楚得多,比如说:“Colour: Bright medium green with light green patches”。用化学方法造假的翡翠处处都有,最有经验的珠宝商人也会走眼,科学鑑定一目瞭然,可以证明“IR Spectrum: No polymer is detected. No sign of chemical treatment”,然后下结论:“Natural color jadeite jade (Type A)”。

(二)

翡翠的“地”也很複杂,等级分为玻璃地、蛋清地、鼻涕地、浑水地、细白地、瓷地、乾白地。这里面牵涉到翠的透明度,中国珠宝界一向称之为“水”,有水头足、水头好、水头长之分。外行当然没有办法充份理解这几个形容词所形容的实际情况。民国初年北京有一位百万翡翠大王叫铁宝亭,他凭经验买翡翠石料,不必破开就猜得出石料里包着什么货色的翠玉。在没有科学鑑定和科学语言的年代里,铁宝亭把翡翠的绿色和水头用“分”去表示。绿从见绿到墨绿定为十分;水从不透明到通透也定为十分;翡翠既不能像玻璃那样通透,铁宝亭这个分类法於是有了“七分水八分绿”的说法,那是指足水足绿的上佳翡翠了。这的确比说什么“帝王绿”、“皇帝绿”、甚至“皇冠绿”清楚得多。连少卿说:中国皇帝哪一位皇冠上也没有佩戴过翠帽正或其他翠饰。中文太玄妙,格外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