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琴·古音·淡味 七

第二天,叶老师需要休息。我在苏州的时间留出空当,不想荒废。早上起来,先去琴社经常举办雅集的怡园走一圈。

她曾多次提起怡园,因为它一直延续着与古琴的因缘。其间被时代冲击,也是几起几落,经历各种破坏和荒败。一九三五年,这里曾成立过今虞琴社,后又式微。四十年代,被改成游乐场所,成为“苏州大世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各地琴社从一九七八年起慢慢恢复。这座被捐献给政府的园子,重新修缮,对游客开放。从一九九二年开始,琴家们聚集于此,恢复了雅集。

坐公车前往。车上没有太多乘客,一路停停走走,经过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也很闲适。下车之后,略略步行一段,便到了这座清代光绪年间建造的园子。看解说,是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的旧宅遗址上建立的,花了九年时间和二十万两银子。园名来自《论语》中“兄弟怡怡”一句。

不知为何,那日游客可说是寥寥。

人迹稀少的园子。高大碧绿的中国梧桐树,叶片在阳光下发出亮光,格外优美。所有空洞下来的园子,即便被游客人潮日日充斥、洗刷,也依然是荒废。如此便有一种幽幽的惆怅。不改初衷的,是建造起它的主人们的深意。腊梅,荷花,松柏,山石,时时处处,寄托着精神趋向的寓意。

各种意趣之地,复廊,石舫,亭阁,精巧微妙。一处坡仙琴馆,里面曾旧藏宋代苏东坡的玉涧流泉琴。边侧是石听琴室,窗外庭院里立两方湖石,清奇脱俗,如同聆听琴音状。可见当时的主人,对古琴的欣赏爱慕。

琴有十四宜弹。“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开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仙阜。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即便是对物,也要“惟乔木怪石、江梅崖挂、松风竹雪、槐阴萝月之下,猿鹤麋鹿之前可也。其他妖艳之花凡类之物切宜忌之”。

它是这样有讲究的乐器。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音。如此,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也是理所当然的。那本就是一种高远的超脱的追求。

人们赞颂它的音色“中正平和”“虚静简淡”“清微淡远”。而通过这振动的余音,试图触及到的,不过是自己的心。

在面壁亭里站了良久。亭子里设置了一面很大的明镜,正对石壁,人也可以面壁对镜。镜子两旁有两行诗。扫地焚香无俗韵,清风明月有禅心。

廊壁上嵌有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的刻石,逐一欣赏。有一处是石韫玉手抄《佛遗教经》,那一年他七十五岁。在道光十年的元旦抄完这部经。细细观赏石碑上的每一个凝神的字迹,心里生起感动。

所谓琴道,“至于未悟,虽用力寻求,终无妙处。”“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这般禅意的深远,好像除了感悟,也不能再有什么解释和说明。

中午在同德兴,吃了一碗爆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