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轮回梦海 十四
现在他有微博,在那里认识了很多陌生人。
在他看来,那只是所有缘分当中的一个。一个念头会变成一个行为。一个行为会导致再也遇不到某个人,但另一个行为会遇到可能再也遇不到的一个人。所以每一个阶段都是跟命运有关系的,有点像蝴蝶效应。“如同这个地方的蝴蝶振动了一下,某个地方会发生变化。念头有那样的作用。念头变成想法,思想变成语言、变成行动,然后人得到相应的东西。”
随着年龄慢慢增长,他相信自己会跟更多的人认识和来往,但同时也需要更为强大的出离心。也许可能更幸运地遇到的都是好人,但这不太现实,所以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试着慢慢用一些间接的方式去呈现,没必要的话不说。
“佛陀当时很多话也是只跟有些人说,有些人不说。不说是因为不适合跟他们说。不用说世俗这么复杂的环境,即便在寺院里也是一样。比如面对一个完全沉溺在自己的偏激当中的老僧人,我说出的话会伤害到他的感情。那还是不要说的好。”
在文字和照片中,他表达自己的修行心得,积极分享,有时也帮助了很多人。他们给他写信、寄卡片或者发短信表示感谢。但他觉得这是需要自己做的,做就行了,不会奢求有回报。现在要做的就是修行让他知道的事情。更慈悲,更智慧,运用它们来做一切事情,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有些人反过来试图伤害自己也无所谓。
“比如这次被狗咬了,反而会更为它着想。想它一定是受过伤害,比如有人砸了它的头,才会这样过激地反应。再遇到它时,给了它一些吃的。自己应该防止这种事情发生。而在以前,遭遇同样的事,可能会生气、发狠、再遇见会想向它砸石头。先要试着去了解,最后就不会有任何怪罪。有的话也只会觉得自己很愚蠢。”
我说,很多嫉妒及攻击别人的人,自身心理和情绪上就有问题,比如希望自己比他人优越、得到存在感。最终还是要用慈悲心解决,容纳下所有人。不管是奉承的人,还是攻击的人。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完成,这是对生命负责,不浪费时间。
他说,慈悲心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别人打你自己会痛,正好证明自己是脆弱的,不够强壮,只是别人提醒了你。龙树菩萨会把这些当作一种破除自我的很好的修行机会,或者是修行忍辱的机会。
这是老师和朋友都做不到的,只有这些人可以让你知道你是多么自我,多么在意符号或妄想之类的东西。
以前有一些修行者禅修的时候,会故意半夜到村里捣乱,以便让别人揍自己一顿,以此检验修行是不是起作用。因为有一些禅定可以超越痛苦。不管身体还是心,都需要一些考验。不然你外在庄严,穿着佛陀的衣服,有一个活佛或者是一个大师的符号,没有人是反对你的,大家都奉承你。慢慢很多人都接受那种奉承。奉承总是不嫌多的,那种状态也很可怕。
我后来也想,有时候我很需要批评、反对、否认。这些都是实践的过程。
现在会有情绪反复的阶段吗?
有。否则我认识不到现在的自己。可能会生气,在很小的事情里苦恼,不平静。这是因为被局限在情绪中。如果情绪是一头狮子,你尽量给它一些满足,但它一旦发怒,离开了圈子,你就失去了控制它的能力,会很不安全。我学到的东西会让我警惕,去直面它,尽量不让它伤害到我。比如愤怒的时候就看着愤怒,用自主的心试着去隔离情绪。能看到自己的愤怒可能会好很多,看不到时就完全被它控制。
需要平复情绪吗?
不用。无常使所有事情都不会长久。心不是永恒的,感受时刻都在改变,不会在哪件事上完全固定。痛苦也不是固定的,有了出现,就一定会有消失。
在寺院所受的训练是一个过程,你慢慢地掌握了方法。
一般我们会考虑最坏的结果。如果可以接受,自然就没有恐惧。理智的情况下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想法完全散乱的时候就有一点顺其自然。我看到一个本来很聪明的人,失恋时判断力会像小孩一样。人有时可以对别人的事情做判断,却无法处理自己的困惑。
修行人的身上有时候看不出很明显的性格。他们能把自己的棱角抹掉,不露痕迹。
他可以不受限于习性,而很多世俗中的人是有种种习性的,比如贪着,对物质、对人的贪着。执着于自己要有一种归类。执着于别人怎么说。一般修行人身上表现不出这些东西,这些是不重要的,微不足道的。
有时他在想这个问题,如果自己不是僧人了,去北京可能要见他的人会很少,所以几乎不会再跟很多人联系。
“认识很多人的话,去那个地方说你来了,是很麻烦的。所有人说你来了,晚上一起吃饭,一定要吃饭,这就很麻烦。除非你搞一个party。”
会有人来寺院里面找你吗?
会。
见到之后呢?
给他喝点茶,有点像休息站那样的。休息一下,就走了。然后再不知道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