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记 十九

“以前这里全是松林。一直延伸过去。后来把松林砍了,做地了。现在山丘上的松树大多是引进的,不知道名字,大家叫它国外松。这种松树长得太快,造型也没有性格。一点也不好看。

“本地松树都特别漂亮,棵棵像八大笔下的松树。你看那边就是,明显有自己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更好看。雪后树干上面堆一层,线条都出来了……这么大的板栗树得长四五十年。这片树林还有我小时候的影子。”

我们站在山路边。他经常在这里跑步。早上跑,跑完回去吃碗面条。这种泥地路面,刚下过雨,等出太阳了,湿气一收,就会很舒服。沿这条路绕圈跑,穿过丛林,越过山丘,尽量绕过人家密集的线路。

“在农村跑步,大家会觉得你很奇怪。农活都干不过来,哪还有闲情体力用在跑步上。我自己以前也没有这个习惯,现在跑着跑着有感觉了。不仅身体状态比原来更好,人生态度也更积极。”

他说起有一年特别干旱,从很远的地方用水渠引水库的水过来。水要流过好几公里才能灌到村庄的地里,水渠里、地里、田里,突然全是水库带过来的鱼。大家疯抢,很是壮观。每家每户都抱一堆大鱼回去,着实过瘾。

这里有别人体会不到的自在。他生在此,从骨子里热爱这片土地,谈不上有任何局限的感觉。

“这里椿树分几种,这是红椿。我家的门槛用的就是红椿。门槛是盖房子的最后一道工序,带有宗教色彩,所以红椿的地位很高。

“对我来说,内心宁静的话,守着几棵树一样可以过一辈子。它们可以成为永久的知己。山色这么美,看一整天也不会厌倦。得到的愉悦,远胜过赚一千万开奔驰、宝马。金钱、科技、物质解决不了人的空虚,这不是阿Q精神。幸福感百分之九十跟这些没关系。这些想法也许是上帝赐给我的一点慧根,加上童年的经历、后来的自觉。”

他一边走着,一边不经意间在泥地上或田地里抠起一块小瓷片。雨一淋,这些瓷片就出现。捡拾瓷片对他而言是极为享受的,会陶醉在丰富而又单纯的色泽里、潇洒的用笔中。

“你喜欢,它就会进入你的视线。当你经过它身边时,它会喊你,亲爱的,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其实我有点近视,但瓷片在哪里,它会叫我。一个地方有没有传承,就看它的载体在哪。你看这两块,颜色发贼,民国的。这一块就很深邃,像士。贼跟士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没有比捡拾瓷片更幸福的了,干吗要拼命消耗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去获取?况且获取的还并不一定是幸福。就算给你幸福,你懂得去享受吗?很多人体会不到由内而外的欢喜,也可以说上帝没有赐给他这份福。他们更享受一个恒温的游泳池、一辆昂贵的保时捷,然后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我说,现在的时代物质消耗过度,但人们在欲望中得不到真正的安稳。比如手机不断提高技术,更新换代,导致许多人手机根本没有用坏,但甘心情愿跟着潮流消耗金钱。拥有一个更新款、更先进、更奢侈、更好玩的东西,仿佛可以带来愉悦和成功的感受,即便这种感受转瞬即逝。

我们应该珍惜已拥有的事物,珍惜地球上的每一处资源,有感恩和平静的心态。

如你所说,人的生命可以在与自然的互动里得到滋养,但是很多人缺乏这种能力,只能尝试通过其他途径,通过各种欲望的实现让自己得到满足。人的心灵,有时躁动得一刻都离不开外景和外物,需索各种新闻、娱乐、讯息、声色,并被这些控制。

他说,人的心灵空虚,没有跟自然互动的能力。但物欲永远不能满足心灵。佛家有言,多欲则苦。无休止的吃喝、豪车、花样百出的商品,都是短时间的麻醉。

“有时候我怀疑,为什么几千年的文明在我们这一代就抛弃得如此彻底呢?为什么现在的人就把持不住自己了呢?是真的丧失了,还是一种短期的迷失?”

你在考虑这些问题吗?

不,只是感叹一下。我考虑不了这么大的问题。历史车轮如同离弦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