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记 十二

他出去看睡觉的孩子,我和娜娜说起话来。

我问她,房间有本佛经,是不是平时也看一点。

她说自己没有系统地看过佛经,也看不太懂,一般看有注释的书。上大学的时候皈依了,跟从一个学古典吉他的老师,完全属于机缘巧合。

“刚皈依的时候,跟师父接触不是特别多。他在大理的寺院。那时更多是老师听师父讲,然后跟我分享。皈依之后觉得遇到任何问题,心都不会慌。因为心里有一个法则,永远给你指一条对的路,对待一些问题可以持有原则。

“有时候我这个人挺懒的,一件事就记住一句话。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他说,学佛法最重要的是运用。”

小学毕业之前,她在黑龙江边境的乌苏里江边长大。之后去广西待了几年。她比他小十二岁。两个人几乎没有怎么恋爱,很快就决定结婚。起初结婚太快,她的妈妈无法接受,怀疑她为什么这么信任一个人,跟着他背井离乡。也担心她长年住在农村,会跟社会脱节。

“难得两个人都想在农村生活。往往出现的情况是,一个人想去,另一个人不想。我以前也没这样想,刚开始还想做点思想准备。跟他来了之后,觉得他是对的。这里住着特别舒服,觉得人就应该这样活着,住上一段就会喜欢上这种生活。

“女人跟着一个男人,他去哪儿,都要能接受。

“刚来的时候跟村里人都不走动,语言不通,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年龄差距最小的朋友就是那个邻居的小女孩。后来慢慢好了。

“现在没有工作,专门在家里带孩子。不过一日三餐,但也很忙碌。不打算再工作。想在家做一些手工,做衣服之类的。如果上班就得回大连,去别的城市不太可能。不想回城市,如果回去肯定要有原因,也许就是为我妈。

“稍微有点空闲也会想该做点什么好,觉得生命有点太平淡,或者说太轻了。但有时候又觉得这样其实也挺好。在城市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重要,存在感太强了。”

在这里住两年,觉得自己有变化吗?

不到两年就有变化。自然和天空特别容易影响人。大自然不动声色,但是给人很多启示,考虑很多事会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在城市里感受实在太有限,没有这么多。夜里灯火通明,会睡得很晚,在这里作息比较符合自然规律。这样很好。

她说自己性格一直都是很安静的。以前在大连,五年没有男朋友,也不想找。除了上班就是一个人。自己在家可以过得很好,没有觉得闷或乏味。

“刚认识他,他已经快四十了。看到他年轻时的照片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怀孕的时候就想,是个男孩就好了。孩子会长得像他,我可以看到他小时候是什么样子。

“奶奶说,施家台跟他小时候越来越像。他小时候淘气,跑到外婆家,把邻居地里所有的南瓜插进去一根筷子,那些南瓜过不了两天就全烂掉了。

“他身体不好。生病的时候很悲观,会想很消极的一面。病一好马上就像没事人一样。我尽量帮他一起控制。没有希望太多,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我跟他说,身体一定要好,如果我们两个有一个不在了,另一个很可怜的。他妈妈现在就是这样,她经常跟我们说着说着就掉眼泪。

“结婚以后,觉得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经营。刚开始互相包容很容易,生活久了,彼此需要给对方提供能量。

“平时他帮很多忙,做很多事,我挺依赖他,虽然忙碌也没有觉得很疲倦。从没吵过,也会你一句我一句,但不会吵。他比我大,会让着我,我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

“我以前挺自我的,说一不二的脾气,很倔,他改变我不少。是自己愿意改变。

“想不到太长远的。没想过跟他过多久,只想尽量地长。两个人白头偕老。”

她长篇的率直表达让我印象深刻。这个一九八一年出生的女孩子,真诚,随顺,处理家务耐心,对人善良。有超乎同龄人的早慧和成熟。

“我不知道是他的什么吸引了我。他很真实,当初就是觉得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个词都可以相信。以前的恋爱,好像心里没沉到底。跟他在一起,就再不需要做其他考虑。”

就是这样的一种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