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评论与序言 用文学表达我们对海疆的情感

有一块地方,过去我们的国人对它似乎缺少太多的关注和重视,那就是我们国家面积达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这块疆域如今事最多,也最被世人关注。有人说,中国的未来发展和希望皆在于此,看来这种结论越来越被接受。难道不是吗?否则,当今的头号强国和诸多想食肉我南海、东海列岛者为何如此频繁出现?中国应警惕兮!

从清朝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塞的国门终究还是被迫打开了,开始向我们称之为“蛮夷之地”的外国开放。我们已经习惯于唯我,习惯于固步,更习惯了以“疆土”为名的中国称谓,对于大陆之外、海洋之滨的他国实情知之甚少。正是这种故步自封的意识让中国的脚步在十九世纪末停缓下来。甲午海战水师惨败,八国联军跨洋越境,可以说,中国的大门是从海洋上被打开的。就在那时,清政府竟还在用骑步兵来做着拯救自己国土的梦。他们对海洋没有概念和意识,所以,当外国人打进了北京城,我们看到黄头发、蓝眼睛的他们,仓皇地称之为“洋人”。“洋人”表明了少见多怪的我们对异国人士的印象,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告知世人:当时中国对于海洋的熟悉就如同刚见到外国人一样陌生和新鲜。

假若抽去时间的间隔,将一个半多世纪前后叠加在一起,我们总能发现中国海洋主权意识错愕不已的前后对比。历史车轮碾过一百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宣布在海南成立三沙市,正在为南海黄岩岛海域的主权之争与菲律宾展开激烈的对峙与抗争。而在东海,美日屡次为钓鱼岛与中国展开明与暗的种种博弈,我国据理力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捍卫自己的海域主权。经过了一个半多世纪,从最初的“洋人”之称,到如今的捍卫之举,国人的海洋主权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众所周知,海洋是人类生命和文明的摇篮,人类对于海洋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凡是有水流经过的地方,我们就会播撒耕种,繁衍生息。同时,海洋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滨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的意义。海洋不仅是一个国家天然的生命线,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还有文化等各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了解了这些,再回头看《中国海洋轶事》便会对杨钦欢先生格外钦佩。杨钦欢不仅有出色的商业头脑,更有着一流的思维“移植”能力。在他的眼里,文学作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的点就在于对于当今时代的独特的把握。在与他的长期交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中国企业家的锐利和智慧,更能看到一位爱国者强烈的文人情怀,这是非常难得的。杨钦欢先生具有博大的战略胸怀和深谋远虑的思想意识,他对构建当代国民文化素质体系也有独到的深层思考。他在倡导编撰出版《中国治水史诗》后,再度策划主持《中国海洋轶事》工程,可见他的涓涓爱国之情。

《中国海洋轶事》是一部文学体裁的“海洋知识”书,内容丰富,文采飞扬。其中无论散文也好,小说也罢,无不在告诉我们,中国自远古以来就有海洋文化和文明,对于海洋轶事的记载则是最好的历史证明。这无疑又在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书纪实性强,同时也不乏许多有趣的海洋故事。读这本书,从头到尾是心情澎湃的,激动昂扬的,一腔爱国热血驻足胸间。该书上到远古神话,下到当今故事,很系统和生动地把中国海洋的文化发展史展现出来。该书以体裁分卷,分为纪实、散文、小说、神话、史论,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海洋文化,虚实结合,实例丰富,内容读起来娓娓道来。每一篇文章的作者大多为知名作家,其功力在文字之间可见一斑。可以说它对于弘扬国人的海洋主权意识、传承海洋文化及文明,功不可没。

应该说,由这么多的作家集体创作一本海洋书还属首次,文学家能用自己的笔去记录和传承中国海洋的文化发展史和文明史,对于中国海洋的现在和未来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其文化和社会意义非同寻常。我们知道,文学是社会的绘版,作家是时代的学匠,用文学去记录和反映时代生活是作家的特殊使命。作家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给大众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更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振兴、文明的传承以强有力的支撑。事实上,随着文化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作为历史印记的文学作品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日本觊觎我钓鱼岛,抢夺之心未死,中日在东海上摩擦不断。而在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也是野心勃勃。而书中周羽的《南海:祖国的神圣主权》、吴维的《泱泱大国的伟大航行——郑和下西洋》、傅波的《中国广阔东海的印记》等文章篇篇真切地反映了中国版辖、经营东海、南海相关海域及其渔民从事渔业生产的历史;刘兆林的《甲午中日大海战》、邓刚的《千奇百怪说海洋》、陈世旭的《海上札记》、冯艺的《风向北部湾》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南海、钓鱼岛等海域古今各个时期的维护海权方面的诸多史实。诸如此类为代表的文人所著的篇章是我国拥有海域主权的有力证据。这一切,就是文学所具备的社会意义。用文学表达我们对祖国海洋的赤诚之情,便是本书诸多参与写作者的共同心愿。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那么21世纪的文学必定也会去激情拥抱海洋。海洋带给文学的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养分,我们何不行动起来!

最后,要感谢杨钦欢先生的策划促成了本部书,也感谢《中国海洋轶事》编委会的各位同志的努力,以及各位作者的辛苦创作。尤其感谢程贤章和张笑天主编,他们对于文学的执着值得我们学习。更应该感谢的是中国海洋文化史中的那些人和事,它们无疑是中国海洋文化的血肉所在。我相信,中国海洋的发展必将蒸蒸日上,更加辉煌!

2012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