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札记——春节广西行 六

早晨开着车在藤县城内寻找袁崇焕故里、祠堂、纪念碑之类,结果什么也没找到。一是当地人对自己的人文历史不太关注,多是一问三不知;二是语言不通,广西话根本听不懂。我奇怪,怎么广西人都不讲普通话呢?查当地网络,说袁崇焕的纪念物正在筹划中,只好作罢了。

藤县很新,与国内任何县城没有区别,没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早饭后出县城,沿着省道376向正南行驶,中午时分到达容县。容县人说这里是杨贵妃故里,县内有贵妃园,十里乡有贵妃故里、贵妃井、贵妃庙。

先去贵妃园,园内有娱乐场等无意义的内容,且流行乐声大作,好像非此不是现代化。园内唯一值得一看的是唐朝建的真武阁,真武阁造型独特,有着放荡不羁的模样,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对此阁多有评论。真武阁建在高台之上,因是唐代进士唐经略(官名)所建,故名“经略台”。

至于杨贵妃的事情,都是现代人做的蜡像,在各屋内展览。观众围观最多的是“贵妃出浴”,因为那是个一丝不挂的全裸女人。看蜡的裸女竟然也挤得水泄不通,不知看了意大利那些光屁眼子雕像又作何情状。

园内立一石碑,刻着此地为贵妃故里的依据,《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系唐天宝时官四门助教许子珍撰。说:杨妃,容城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常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士,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出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孕十二月始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

据说此碑文收入了《大明一统志》《永乐大典》《广西通志》《梧州府志》《容县志》等书。

无论真假,去实地看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于是驱车朝东十里来到了贵妃庙,庙在十里乡杨外村一座秀丽小山上,庙前有两丛茂密的罗汉竹。因是过年期间,香客不断,有挑着担子全家来奉献的,也有担着供物独自上山的老妪。庙下有一口井,圆石砌就的井壁,内中有水,并不清澈,关于这口井,《容县志》记载,“杨妃井在云凌里(今十里乡),水最冷冽,饮之美姿容,下多芳草。”明朝广东南海县进士邝露曾专程来考察过贵妃井和博白县的绿珠井,留下了诗句。

在容县吃了午饭,普通的粥,吃着剩余的回民火烧,跟大米周旋了几天的我对面粉有久违之感。走324国道,进玉林市,玉林火车站不远南江镇岭塘村有座叫朱砂垌的围屋,围屋的墙是用坚实的三合土砌成,有枪眼,有垛口,有关门打狗的瓮城,为防兵匪设计。厅堂坐东朝西,前有大池塘,周围有护城河,围屋实际就是个大院落,院内是一个大家族,祖上在同治三年当过大夫官职,官不大,家的防范却很严。三排房屋半环护卫着祠堂,建筑都是对称的。我们来时,门上贴着大红对联,内容都是百年不变的。围圈内的住户都已搬出,一万五千平方米的三合土圈子内空荡荡的,靠池塘有一户没搬,一老汉坐在门前晒太阳。问为何没搬,说此屋风水好,他们家出了个博士,现在博士在大学当教授,昨天还回来过年。朱砂垌的居民有三百多口,都姓黄,是从广东梅县迁来的客家人。但是祠堂的大门两旁却贴着“江夏遗风”的对联,大概是有讲究的。如今政府要搞旅游开发,让垌内百姓搬了,重新安置,人去屋空,只我们几个在其中游历,如同走进了百年历史,走进了黄姓人家的生活。

出玉林市,沿省道216南行三十八公里到达博白县,宿博白万兴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