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书林风景 中国当代农村现实的一个缩影

三年前一个秋日,田江水叩开了我的门,他那时还在当镇长,一落座就滔滔不绝说起他当镇长的所见所思所为,我听得入迷。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而镇长正是一个矛盾聚焦的岗位,当镇长何其难也。可是,眼前的这个中年汉子,却似乎游刃有余,既能深入其中,东奔西突,短兵相接,又能出乎其外,做一个观众和认知者,看舞台上的活剧。我相信,这两种身份的并存互补,正得益于他的写作爱好。

江水喜欢写作,平时就有写日志的习惯,他曾经发给我看若干篇,写工作中遭遇的事件、难题和思考,文字也讲究,是很认真写的。这些日志成了他的文学创作的素材库。现在,他的第一部小说《燥春》出版了,由八个短中篇组成,多半贯穿着一位镇长的视角,将之联结成了一个整体。作者当了八年镇长,小说的题材正是这个时段里农村最尖锐的矛盾焦点,包括征地和拆迁,城中村改造,村委会直选,以及由此引起的上访和截访。这些都是他天天面对的现实,而他是有文学才华的,善于捕捉和构思富于戏剧性的情节,把故事叙述得跌宕起伏,很能抓住人心。难怪已经有制片人和他商谈,要把小说搬上银幕。

在中国农村,当镇长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夹在官和民的中间,真正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在农村基层目前的县、镇(乡)、村三级治理结构中,村委会由村民直选,村长可以不听镇长的,但镇长由县市政府任命,必须听县市的。因此,当县市的指示与农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镇长就难免两头不讨好,两头受气。一方面,上级决策的推行及其后果,其责任直接压在了第一线的镇长身上。毋庸讳言,近些年来,相当一部分决策侵犯了农民的正当利益,镇一级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从那根源发生的无数具体纠纷,镇长必须去阻挡、补救、解决,怎能不疲于奔命呢。另一方面,镇长直接面对村委会和村民,必须应对农民的两面性,农民的利益诉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要给出一个答复。在农民眼中,镇长是上级政府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代表,一旦诉求受挫,镇长就成了第一罪人。于是,一个忠于职守而又有良心的镇长,内心往往不断经受着官场压力与乡亲感情的纠结。在基本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形下,诸多矛盾的解决方式也许就只能是折中、妥协、抹稀泥了。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到对上述情形的生动描述。然而,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镇长,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熟知农民落后的一面,但更能切身地体谅现行体制下农民的无力、无助和无奈,因而立志通过文学创作来为农民代言。书中多篇小说是围绕拆迁和城中村改造所导致的各种冲突展开的,而在故事的叙述中,作者明确地警示,问题的症结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中农民的不平等地位,而且这种不平等事实上在扩大,政府往往只在经济补偿的多少上做文章,不尊重农民的心理感受和精神诉求,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怕的恶果将是精神的颓废和心灵的荒芜。他沉痛地指出,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什么时候他们的目光里没有了可怜的乞求,面庞上不再是冷漠和麻木,“三农”问题才是真正得到了解决。

这部小说为读者展示了中国当代农村现实的一个缩影。这是从一个镇长的视角所看到的现实,而这恰恰是一个最能反映农村复杂现实的视角,其价值不容置疑。江水是一个有心人,他当了这么久镇长,真是文学的幸运。我可断言,在全国的镇干部中,没有几人能给这个阶段的中国农村留下一份如此真实的记录。我期待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农民将获得真正平等的地位,这个阶段会成为历史。唯其如此,这一份真实的记录就更加宝贵了。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