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书生之见 文化就是命运吗?
文化就是命运吗?这个问题的提出,是鉴于相当多的人认为,由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从西方文化传统中发展出来的自由、民主那一套不适用于中国。它包含两个问题:一、西方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中有没有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二、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能否成为拒绝这些普世价值的理由。
我是学西方哲学的,我觉得西方哲学里有两个好东西,是中国哲学里缺少的。一个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终极真理和终极价值的追问,奠基于古希腊,发展于基督教和德国哲学,由此形成了重视灵魂生活的信仰文化。另一个是个人主义,即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奠基于古罗马,发展于英国哲学,由此形成了以保护个人自由为最高原则的法治文化。上有信仰,下有法治,他们主要靠这两个东西治国,社会就有了高质量的稳定。
中国的主流文化传统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是信仰文化,也不是法治文化,而是道德文化。儒家以德治国,“仁”落实为“孝”,“孝”推广为“忠”,在宗法基础上建立起等级秩序,终极目标是社会稳定。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们的悠久传统,为了稳定,就既不要灵魂的追求,也不要个人的自由,结果是维持了社会的低质量的稳定。今天我们看得很清楚,正因为信仰文化和法治文化的缺失,中国的社会转型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信仰是灵魂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法治是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尊重,这两个东西是不是普世价值?当然是的,因为它们的根据是人性,而不是某个民族的特殊民族性。问一下自己,你愿意作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东西活着吗,你愿意作为一个不自由的人活着吗,因为你是中国人就愿意了吗?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承认普世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努力在中国实现这些普世价值。某些人的做法正好相反,一面拼命反对普世价值,一面又拼命要移民到实现了这些普世价值的国家去。
不要总是拿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说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好像很复杂,还原到价值观的层面,事情就清楚了:你拒绝的不是西方的特殊文化,你拒绝的是普世价值。文化好像很难变,可是在价值观上人是有主动权的,是可以做出选择的。尼采有一个观点:评价就是创造。这个命题正好可以用来消解文化就是命运的命题,你改变了价值观,你也就改变了文化,改变了命运。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东西文化的问题上做了许多文章。依我看,东方文化是好东西,西方文化是好东西,就东西文化不是东西。我的意思是说,文化不分东西,只要合乎人性,表达人性,就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你到这个世界上来,投生在哪个国家完全是偶然的,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拘在某个文化传统里想问题呢?为什么不能跳出来,作为一个人想一想你的生命和灵魂的真正需要是什么?所以,普世价值的道理丝毫不复杂,需要的只是常识和良知。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今天我们最缺的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普通的常识,不是高超的信仰,而是基本的良知。如果大家都能回归常识和良知,只说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不跟着别人胡说八道,也不口是心非,我们这个民族就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