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阅读季节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推荐《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

翻开这本书的序言,我的眼睛立即一亮。高万祥说,作为中学校长,他的理想是让学校成为真正读书的地方,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是培养“读书人”的地方——这个道理多么朴实,然而,一个校长只有自己是“读书人”,才说得出来,才会视为天经地义。

高校长的确是一个“读书人”。我和他结识十二年,见面不算多,最深的印象是儒雅,身上毫无官气和俗气,言谈必是书,旁及中外文化名人典故。他对文化人情有独钟,有一次在北京见面,他匆匆离去,为的是去寻访坐落在我家附近的康有为故居。

可是,在今天的应试体制下,又有几所中学称得上是读书的地方呢?基本上都是应付功课和考试的地方,培养出来的也不是“读书人”,而是一批批送往硝烟弥漫的高考战场的可怜“考生”。所以,高校长只好把本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当作自己的理想。所以,他要和徐飞合著这本书来推动理想的实现。

什么是“读书人”?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就是以读书为乐、为生活方式的人。人是要一辈子读书的,而能否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品味,中学时代是关键。在这方面,高校长所崇敬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相当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个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的一二百本好书;如果少年时没有品尝过阅读的激动人心的快乐,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其全面发展是不可设想的。高校长由此体悟到:对少年来说,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经典好书的阅读,办学应当从阅读开始,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我也认为少年期的阅读经验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妙的时期,恋爱是青春期最美妙的事情,我说的恋爱是广义的,不只是对异性的憧憬和眷恋,随着春心萌动,少男少女对世界和人生都是一种恋爱的心情,眼中的一切都闪放着诱人的光芒。在这样的心情中,一个人有幸接触到书的世界,就有了青春期最美妙的恋爱——青春期的阅读。青春期的阅读真正具有恋爱的性质,那样如痴如醉,充满着奇遇和单纯的幸福。人的一生中,以后再不会有如此纯洁而痴迷的阅读了,成年人的阅读几乎不可避免地被功利、事务、疲劳损害。但是,倘若从来不曾有过青春期的阅读,结果是什么,只要看一看那些走出校门后不再读书的人就知道了。

如果说少年期是养成读书习惯和品位的关键时期,那么,能否让足够多的学生拥有青春期的阅读,教师是关键。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是真正的“读书人”,才能在学校里形成一种风气,把学生也熏染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读书人”。高校长说得好:好教师一辈子只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读书利己,教书利人,教师的幸福在于二者是完全统一的。

这本书就是为有志于阅读兴教的教师们编写的,试图为他们提供一份案头书的目录和阐释。预定的数量是30本,如何来挑选?本书另一作者徐飞在后记中做了有趣的提示。他说,他在高校长家里感受到了藏书万卷的雍容气派,楼上楼下到处是书,而最爱的书在卧室里,那是其心目中的“书中的书”、“书中的恒星”,他从中看到了高校长的“精神纹理、思想底座”。可以想见,被选中的书大多出自其中,是其长期浸染、日夜相伴的精神挚友,凝聚了高校长自己的阅读经验。我们还可发现,它们大多同时也是中外历史上最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名著。如果让我来挑选,我一定也不会遗漏比如说《论语》、《理想国》这两本最伟大的古代哲学兼教育著作,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两本近现代最重要的教育论著,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这两本以中西两位天才文豪为传主并且也是写得最精彩的传记作品。

在具体编选时,作者做了认真的梳理,把所选的书分为三类,实际上是根据人的精神属性的三个方面来划分的。人的精神属性可以相对地分为智力、道德、情感,与此相应,素质教育可分为智育、德育、美育,而阅读好书则是提升这三种精神素质、进行这三种教育的最佳途径。第一类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著作,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是培育思想尊严,拥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类是伟人和优秀人物的传记,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是培育爱心、良心、社会责任心,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第三类是文学作品,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是培育诗意和创造情怀,拥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每一类各包括十本书,对于每一本书,作者着重阐释了其精华和在教育上的启示。

本书两位作者,一位是校长兼语文教师,另一位是语文教师。让学校回归读书和培养“读书人”的地方,校长和语文教师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高校长的理想成为每一位中学校长和语文教师的理想,距理想变为现实就不远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自己首先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