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躁 给国产电影的偏方
几年前的一首《北京欢迎你》唱至街头巷尾妇孺皆知,据说出了好几百个版本,那是为奥运会,为宣扬我国威特制的。现在奥运过去4年,只等方舟拯救了,电影界还是一派“北京欢迎你”的客气景象。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詹姆斯·卡梅隆两口子脸都笑烂了。如此灿烂的原因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能受到如此盛情、深情、高规的接待,除接待外,中国观众还顺手把1亿以上美刀赠与了卡梅隆十几年前的一部爱情旧作。尽管这部《泰坦尼克号》有了3D包装,其实就只是整了下容,它在欧美不怎么受欢迎,在中国,那简直——让卡梅隆夫妇来值了。
今年还签了让很多美国特效电影来中国的约,许多人鼓掌欢迎,认为电影总票房又会增加很多很多亿,电影产业又如何欣欣向荣云云。但我不怎么高兴得起来,一是很多我想看的外国片进不来;二是这些厅若被挤占之后,国产电影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国产片去跟好莱坞的片子正面冲撞,那肯定冲不过,就像拿黄岩岛的渔政船去冲密苏里号,吓吓人而已。
有人已经把北京称作北莱坞,这种类比太乐观,我觉着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跟好莱坞的差距是中超冠军跟西甲冠军皇马的差距,上次恒大跟皇马打过,惨不忍睹,连孔卡都跟不上对方节奏。这种水平,在亚洲有时虽能耀武扬威,但它是用钱堆起来的,投资大,烧钱多,是极个别现象。我们的电影市场,据信是今年内超过日本,位居世界亚军,但那也是数字而已。真实的性价比如何,有另一个说法:国产电影,一年之内赚钱的不会超过5%。这个数字骇人听闻吧,我私下都觉得比例高了,最真实的情况,5%往下吧。
我们在电影业虚假繁荣,好奇和好色的资本频频遭遇重创的情况下,还收拾好心情,带着笑脸,在红地毯上迎接来自好莱坞的重量级对手,这事儿,体现出5000年古国的好客。但好客好到了准备把自己人往外挤,好到了鸟枪入库举手投降,那就是情商不足脑子进水了。我昨天看了一部管虎导演的好电影《杀生》,这样的预言加寓言式作品,按估计,在好莱坞利舰的冲撞下,排厅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票房很难有保障。电影不好,认了,但好电影几乎都没机会跟人见就“好梦几日游”,反映出我们在电影拍、映策略上的巨大Bug。
或许有人说,这不正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吗,说明政府没有干预市场,让中外电影在同一背景下竞争。我最初也这么认为,并对那些希望给予国产电影特殊照顾的人嗤之以鼻,有点不屑兼不忿;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原因是这些好莱坞大片或特种片,并不是跟国产电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首先,它们大部分是国有最大的电影公司引进的,为最大限度保证利润,在排厅上拥有相当特权,反之,许多国产片都是民企拍的,无政策优势;其次,进口大片的审查并不是按照国产片审查来,许多国产片的禁区,出现在进口片里,一路绿灯。比如《阿凡达》《2012》,就算国产电影人有相同资金或技术,拍出来也不让过,因为会“制造恐慌”及“影响中美两国关系”。这条虽然不怪人老外,但确实存在不一样的“红线”,难言公平。
好莱坞大片有些像使馆车,偶尔闯闯红灯,也没人罚。国产片就是私家车,车流再长再堵,都得等着。在这些情形下,非说我们电影的竞争很充分,我们的市场很开放,表面是说给老外听的开心话,骨子里是对国内民营电影资本瞧不上,不给相同地位。得罪这些私人老板有啥?让他们赔点钱算啥?只要不得罪洋人、公家人,就没事。这句话揭示的心态可能接近于电影产业某些要害人物的所思所想。这些想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吗?答案其实很简单。
我们需要“北京欢迎你”,但不能完全无原则无条件地“北京欢迎你”。卡梅伦是笑得见牙不见眼,谁想过有多少优秀国产片的导演和投资方在哭?!我从未存抵制好莱坞的念头,但觉得目前的现象有些病入膏肓了。怎么办?在行政命令未取消的今天,在不违背有关规定的今天,我只能提供一条偏方:咱们能不能一年6个月只放国产电影,另6个月80%放国外电影啊?国产的跟国产PK,外片基本跟外片比赛,在半年的时间里,为国产片全面提供舞台,让它们尽情发挥,这样,输赢都能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