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享受口福之外
近段时间,常有文友与我谈及我的美食图书的出版和讨论饮食文化。其实,这个话题说来话长,我从2003年始,利用出差、旅游、探亲的机会遍尝各地美食,十多年的功夫吃遍大江南北,品尝的美食有数千种小吃和菜肴,因行旅匆匆,很少静心记录,闲暇之余记有数百种,多散见于报刊,以专栏、专版、专题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在旅游、饮食报刊发稿较多。在同乡好友马灯的协助下,终得以图书的形式行于世。
吃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单单是品食者在味觉上的享受,还调配了尝食者诸多神经组织的运转,把一个极其简单的吃全面阐释出来,涉及到咬嚼啃撕吞咽尝品等动作。《食全酒美》所记录的各地美食,我在于保存它们的特色和流传它们的制作方法,莫被时间所漫没,为后人遗憾和追忆。我寻觅美食,注重挖掘民间食材,寻找优良和健康的烹饪方法及技巧,深挖其文化内涵,寻找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我是个闲散惯了的人,厌恶那些繁琐的礼仪和中规中矩的条款,常研究吃喝玩乐的奇闻逸事,被人说成心怀闲情逸致;其实只是一种心胸的超脱,沉湎于书山稿海的低唱浅吟,这种文化的淘洗,积累了知识和素养。长期的品食养成了关注地方美食的习惯,每到一地,十分关注当地的名优小吃、品牌菜肴、土特产等,并且想方设法尝食、品味。我十多年来广交文友,结识食客,了解各地美食资源,乘机现场体验美食滋味,终有所得。
十多年来,我一直处于遍地游食的状态,吃到过很多美食,却都是偶遇和碰吃,带有尝食和体验接触,无法考察它的细枝末叶和历史渊源。我深入美食原产地,在于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人文地理及土壤、气候、阳光、水分等形因,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及对这道美食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的人和事及形成鼎盛之势的过程进行全面了解,经过尝食了解这道美食的文化品位和生活习气,感悟它的精髓所在,加入我独特的品味方式和味觉识辨能力,对每道美食进行细微的区别和鉴赏,形成自己的文字,对食材和配料及烹饪方法、技巧及主要食材的药性、营养成分进行鉴定、区别,再记录成文,奉献给天下食客和吃货。
我记录美食始终抱着一个信仰——全国百姓的贡献,普天下人的口福,把自己吃到的极品美味和特色美食介绍给读者朋友,让他们通过我的文字去了解、品味那些美食,再寻找机会去当地体验、品味、感受。
我在全国各地尝食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我吃过的很多奇异美食,只在小范围内流行或者很少流行,也很难吃到。当地人不关注它的存在,习以为常;当地餐饮企业也视若无睹,从来没有人要挖掘、包装此菜的想法;厨师把精力集中在改版经典菜上,加入过多的现代元素和饮食垃圾成分,把一道原本人见人爱的美食做得四不像,还美其名曰创新。我国八大菜系及没入流的菜系,有数不胜数的新派菜、创新菜,其实都是不健康、不营养、不绿色的垃圾菜,却堂而皇之在餐馆里出现,食客也不拒绝。地方美食与餐馆美食已经严重脱节,成为各自的阵地和阵营,吃货在两者之间无法抉择。
我在思考之后,决心把自己尝食过的美食记录下来。我注重挖掘每道地方菜的文化底蕴,进行合理改良,适应都市食客和方便厨师开发,推荐给尊重文化的厨师和餐馆,由餐馆推荐给食客,给人类留住口福和味道,也给城里人带来美味。这几年,我一直兼职做美食推广、包装的工作,不仅推荐美食的外形,还推广其产地的文化和人文,做到推广产地文化的功能。我一直在寻觅一条绝佳的推广之路,让我所发现的美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把地方美食介绍给国人,做到广布世界、宣扬吃法,就是现在的《食全酒美》。
中国饮食资源丰富,我已经尝食过的有数千种,还在继续尝食,将撰写更多的饮食书籍来完成我的尝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