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小谈王力
曾来香港讲学的语言学家王力(了一)教授,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前曾任广州岭南大学文学院长,当时我在岭大读书,但没有上过他的课,不过因为性喜文学,也常到他的家中向他请教。他有一门“绝技”,和新来的学生谈了几分钟,往往就能一口说出那个学生是哪个地方的人,可知其对语言学的造诣之深。
他是广西博白人,法国留学生。他有一部语言学方面的著作是用法文写的,研究的专题就是“博白方音”,书名《博白方音实验录》(一九三一年巴黎出版)。广西的一个小县的方言,由于他的著作而为国际学术界所知,也可说是罕有的佳话了。
他对乡土的感情甚深,桂林发现芦笛岩时(五十年代中期),他是首批游客之一,曾有《游桂林芦笛岩》七律一首:
喜从地下得天宫,洞府幽深曲径通;
玉柱雕楹资鬼斧,碧文圆顶是神工。
天教名胜装新国,地以灵奇饷健翁;
出洞莫嗟人境热,披襟犹可捉雄风。
玉柱雕楹资鬼斧,碧文圆顶是神工。
天教名胜装新国,地以灵奇饷健翁;
出洞莫嗟人境热,披襟犹可捉雄风。
他在语言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当属《汉语史稿》。《汉语史》包括三部分:一、汉语语音史;二、汉语语文史;三、汉语辞汇史。《汉语史稿》本来早已写成,而且在一九五七年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的,但他觉得未能满意,目前正在加以重写。据他透露,第一部分“语音史”已经全部写完,只这一部分就有四十万字。另外一部他编的《古代汉语》则知名度更高,不仅在中国学术界获得盛誉,世界各国研究“汉学”的人,也都把这部书当做必备的工具书的。
他今年(一九八一年)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不过精神还很好。前两天我到港大拜访他的时候,已经先有一批他的门生拜访过他了,他仍然和我谈了个多钟头,毫无倦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