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灌汤包子

“摞城”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东部,方位在东经113°52′至115°16′,北纬34°12′至35°01′,开封城埋着中国好些隐秘的历史尚未开封。开封全区由黄河冲积形成,城市低平坦荡,北依黄河,南接黄淮平原,东连鲁苏皖三省,举世无双的是开封城的摞,自魏武侯五年(公元前391年),魏败楚于大梁、榆关一带,占领大梁,国势日盛。为争霸中原,魏惠王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把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这是开封最早的建都,也是摞城之始。考古学家已经确证,开封城地底下3米到12米,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3座国都,两座省城,魏大梁城在地下10余米深;唐汴州城在地下10米深;北宋东京城在地下约8米深;金汴京城在地下约6米深,明开封城约5米~6米深,清开封城约3米深。开封城段的黄河,是著名的地上悬河,河高于城,在河沙淤积的平原上,恐会每晚都在梦的头上流,清朝那时候的人是这样记载的:开封城“城在釜底,仰视黄河”。

开封城最早的水灾发生在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派大将王贲攻魏国,攻不进,就引河沟水猛灌大梁,大梁城就被淹掉了,魏国亡了,秦国在大梁置浚仪县。开封城以后与水相关的故事,不是挖河修渠,就是饱受水淹,人却偏要在开封修城建都,水淹一回,河沙埋城一回,后人接着在原址再造一城,这就摞了6个城,加上地面一个,开封是七个城,若像切西瓜那样横剖了看,肯定要惊醒了好几个朝代的梦。

七朝古都的开封府,最辉煌也北宋,最落魄也北宋,因为金人一击把它打成了南宋。宋朝的词人,抒愁情时必拍栏杆,拍却雕栏无数,词人还往南渡,金兵大举入关,此恨千古悠悠。我读宋词,多感内中有脂粉气弥漫,读宋代科技史,始知北宋重理工。唐是失之太监,野史家如是说。科技兴盛,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北宋何有灭之天理?盖一词以蔽之,兵临城下,王朝更迭,贯穿华夏五千年文明史。

我是从郑州出发去开封的,坐的火车。联系了开封宣传部、团委及旅游局,便已至午时,该操练美食课目的时候了。人不好吃,天诛地灭,我以为比其正宗说法来得正确。有关自私,确乎不能完全成立,至少人还能为爱情牺牲自己吧。开封有两大名吃,鲤鱼焙面和灌汤包子,皆为皇家经典美食。或许是东道主未知身边坐有一民间美食家,居然没有上鲤鱼焙面,给我留有印象的是蟹黄鱼丸与灌汤包子。关于蟹黄鱼丸,我另篇讲述,此说灌汤包子。

灌汤包子,就是包子里面有汤。应该说,我是先认识武汉的四季美汤包而后结识灌汤包子的,去开封以前,我尚不知有灌汤包子一说。席间摆谈,知为灌汤包子是皇家食品,估计灌汤包子还是在前,四季美汤包在后。皆因四季美汤包落脚大武汉,享誉武汉三镇,商业大埠,南北东西交通枢纽,占了一个好地盘。看起来包子也一样,置身于好的位置,就能声名远扬,成为掌门包子。

吃开封灌汤包子,看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灌汤包子皮薄,洁白如景德镇细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折32道,均匀得不行。搁在白瓷盘上看,灌汤包子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这个唯美主义的赏析过程,不可或缺。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唯要记住,吃灌汤包子注意抄底,横中一吃,未及将汤汁吸纳,其汤就顺着筷子流至手上,抬腕吸之,汤沿臂而流,可及背心。吃灌汤包子烫着背心,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所以,吃灌汤子必须全神贯注,一心在吃,不可旁顾。

灌汤包子有了形式美,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一种整合的魅力。吃灌汤包子,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汤如诗歌,肉馅为散文,面皮为小说。因为小说什么都包容,散文精粹一点,诗歌乃文中精华了。故此,吃罢灌汤包子,率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随汤进入味觉感知面,肉馅球状,饱浸汤汁的鲜肉泥。面皮除去嚼感,几乎可以忽略。南人吃北国之体验,面退居末位,未知北人是否列面为第一。

从吃而领悟到哲学的意境,在我们人界从思想始祖至今均无二样,心灵美是为重要,设若内容与形式主义同美,当是至美境界,美人与霓裳相得益彰,造化万千世界,恰给了人间恒久记忆,不可以分离。诚然,灌汤包子是精致主义佳构,如宋词的精细化写作,已然脱离了民间的粗鄙化虎咽牛饮,与翰林院为同宗,翰林院,应类同今时的社科院吧。

吃罢灌汤包子,再游览开封城的山陕甘会馆、铁塔、龙亭和清明上河园。铁塔实为琉璃塔,甚是精湛,美食美景美人,与古城开封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