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北方味 饽饽桌子
这种汉地点心,现在吃过的人,恐怕不多啦。满洲自从进关入主中原,所有郊天祭孔,一切全部遵循历代相沿仪注,所有献礼祭器食命、捭豕燔黍、蒸凫炙鸠,丝毫没改殷周旧制。可是每逢岁时令节,帝后妃嫔忌辰,举行庙祭,那就仍按满洲旧式,用饽饽桌子上供啦。
饽饽桌子,是有一定尺寸的,高宽都是二尺,长三尺有余。这种桌子,厚而坚实,金漆缕彩,丹艟交错。最矮的三层,最高有二十一层的,每层有高脚铜盘二十四只,每层要摆点心二百多块。这种点心名日“点子”,分甜咸两种,是用油酥白面、白糖,或椒盐、奶油做原料,由大内饽饽房承制的。祭完撤供,就把这些点子分给大家吃,叫“散福吃克食”。
宫中忌日多,大家吃不完,而且吃腻了,给谁,谁也不要。于是有的太监委托小太监们,到各宫向妃嫔宫女们收买。买来之后,就用来做酱。宫里迷信忌讳都多,上供的点子,是祭神佛供祖先的,谁也不敢偷工减料,真材实料的点子,造出酱来,味道还能不好吗?太监们就把这种酱送给王公亲贵们品尝,谁也不能白尝,当然变成了太监们一笔额外收入了。
流风所及,后来北平体面人家办白事,要是交情够的至亲好友,也讲究送一堂饽饽桌子供奉灵前,给死者风光风光。可是没办法找大内饽饽房去做,于是北平像兰英、毓美、正明几家大点心铺,都可以代客订做,而且供应桌子祭器,等金棺出堂上大杠,点心铺才能来取桌子收家伙呢。
民国初年您到点心铺订一堂饽饽桌子,如果仿照大内饽饽房的式样,以七层的来说,大概是半棚和尚经的价钱,十一层就要整棚经的价儿啦。人家饽饽铺说得好,做“点子饽饽”,第一,要十年以上陈猪油起酥,才能放个四五十天不发霉长绿毛。第二,十好几层饽饽,要不是经验老到的师傅亲自动手,让伙计们做,摆上十天八天饽饽一干,让风一龇,裂开就散,岂不是全部垮台。第三,当初既没有荷兰奶油,更没有美国产品,所用奶油全是装在牛皮袋子里、从蒙古运到京来的,一堂饽饽桌子焉能便宜得了。
您要知道京里头的人,是最要面子的。不是饽饽臬子价码高吗,我更得送堂饽饽桌子才够气派。于是把“点子”改成毛边花糕,或者是菊花饼,摆上个五层也不算寒碜,价钱比用奶油点子可就便宜多啦。
从前宫里一撤供,就分给大家叫散福,一般人家办完白事,所有撤下来的饽饽也要分送至亲友好。要是凑巧赶上冬天,北平住户家家都有一只烧煤球的白胖小子(白灰炉子),把点子饽饽放在炉台儿边上慢慢地烤透,夹上保定府的熏鸡肠儿吃,午夜驱冷消寒,比吃什么清粥小菜,都来得够味儿。凡是尝过这个滋味的,大家一聊起来,真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这种点子饽饽,平日点心铺也没得卖,都是人家整桌预订的,所以本就不大容易吃得到,今后再想吃点子饽饽更是难上加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