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都是读书种 会武术的武侠小说家
平江不肖生这个名字,小的时候没书看,被逼无奈读鲁迅的时候,听鲁迅在提及电影《火烧红莲寺》的时候,提到过,不过很快就没什么印象了。再一次听到,时间隔了差不多有三十年,是我到湖南平江考察私塾的时候,在一位老平江的嘴里,这个名字不断地冒出来,说这个人是中国最早的留日学生,写了许多武侠小说,还拍了电影。
平江之行,是我文字上的自信大受打击的经历。在平江作诗的农民面前,总感觉自己像文盲,惶恐得很。回来大肆恶补的时候,记忆的线总算连了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点关于这位平江不肖生的事情。此人姓向,名恺然,系清末就留学日本的留学生。据说在日本待了五六年,学成了什么不清楚,只知道此君装了一肚皮的留学生的风流韵事,憋得不行,写了本《留东外史》,在国内出版,一味拿在日本的“清国留学生”的糗事,用化名排铺起来。外头的人当然不见得明白说的都是谁,但当事者自然心知肚明,一肚皮不高兴,有人甚至放话,有权先杀向恺然。清末民初,恰是留日学生吃香的时候,占了各路要津,所以,向恺然找不到饭碗。没奈何,只好打卖文的主意,胡编了点武林侠客的故事,写了本《江湖奇侠传》,稿成的时候,已经潦倒到了没有饭吃的地步。据当时很有名的小说家包天笑说,向恺然这部开创了武侠小说先河的大作,千字一元就卖了。没想到书出以后,风行海内,一时洛阳纸贵。电影界还根据小说改编了一部电影《火烧红莲寺》,票房极佳,就像改革开放后《少林寺》放映一样,毛头小子个个迷上了“功夫”。向恺然也因此应书坊之约,接二连三地炮制出一本又一本的武侠小说,生活大为改观。可是后来书商高价催出来的小说,都没有当初千字一元的《江湖奇侠传》卖得好,一本不如一本,直至了无声息。
后来的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金庸、古龙之辈,虽然写的都是武林侠客,但这些人根本不懂武术,所有眼花缭乱的招数,都是闭上眼睛想出来的。向恺然不一样,他真的懂点武术,后来小说写不成了,还在长沙的国术(即武术)馆混过。在向恺然的家乡平江,现在还流传着一些他在武术方面的传奇,神勇了得。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既懂武术,又会写武侠小说的,只有他一个。可是,恰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也就没办法写出老百姓爱看的武侠,老百姓要的武侠,其实只是顶着武林头衔的成人童话人物(金庸们得其三昧)。一个《江湖奇侠传》其实要算是例外,因为那时穷困潦倒,急于将此换饭,没工夫讲究,信手胡编,想象力不免多些。歪打正着以后,正经把这劳什子当个营生做了,原来的武术招数、武林规矩就涌上来了,绊手绊脚,当然也就写不好,实际上是写不出读者心目中的武林奇侠了。
向恺然在写《留东外史》的时候,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特正派的角色,其实呢,他跟那些清国留学生一样,有寡人之疾,有阿芙蓉(鸦片)之癖。在那个短暂的红火时期,此公跟他的后辈古龙一样,醇酒妇人,还加阿芙蓉,潇洒极了。后来,小说没人要了,去教国术,身体又不行,只好在国术馆当顾问。再后来,听说此公上了南岳衡山,出家做了和尚,追随禅宗怀让大师去也。从此,江湖上再没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