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官场的扩散效应法则
所有的官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郁闷:自己做好了一件工作,往往得不到正面的肯定,即使表现得再优秀,有关这件事的消息,也始终无法传递出去。所有的同事就好像是齐了心,闭紧了嘴巴,拼了老命也要封锁对你有利的消息。
反之,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往往还没等你明白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轰动了整个世界,甚至连与此事无关的人都已经听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乐此不疲地谈论着你,似乎坏消息对人们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现象,就是官场上的坏消息扩散法则。起因是所有的人都在官场上争夺利益,这种争夺甚至波及到交际场上,就连你的朋友也在心里暗暗地与你比较,你的成功就意味着别人的失败,至少也是一种无言的羞辱,所以大家才会对好消息三缄其口。而你弄出的纰漏,或是有可能导致你人生失败的事情,这对于暗暗与你竞争中的同事与朋友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大家当然会因此而变得亢奋起来。
古代有个叫陈东的人,在苏州做官,有个犯人被判流放,于是陈东命人在罪犯的脸上刺上“特刺配”三个字。刺完了之后,同僚们纷纷摇头,反对说:“这个说法不对,罪犯脸上刺字,怎么可以用特刺配这种说法呢?应该改过来。”陈东被同僚们说糊涂了,当即下令修改,把犯人脸上已经刺好的三个字,改为“根据律令……”又重新在犯人脸上刺。结果这件事传扬开来,成了一桩大笑话,以后但凡陈东竞争升迁的时候,大家就会说:“这个陈东,莫不是在人家脸上打草稿的那个吗?”这话一说,陈东这辈子的升迁可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陈东这个纰漏,成为了他一生的把柄。所以说人在官场,犯错不可怕,就怕你犯的错误太蹊跷,恰好让人抓在手上,想放也放不下,那你可就惨了。
五代十国的时候,尽出草头天子,所以当时的人们为了压别人一头,就想尽办法炫耀自己的家世,以世家出身者为荣。然而真正的世家已尽数焚灭于兵火之中,所以那些自称世家出身的人,说的全都是谎话。
到了后唐小帝国建立,后唐庄宗李存勖就在自己的妃子中挑选皇后,一个姓刘的妃子声称自己出身世家,于是刘妃就成为了刘皇后。可是不曾想,她刚刚把屁股挪到皇后的宝座上,皇宫门外就来了一个捡粪的乡下老头,原来是刘皇后的亲爹,听说女儿当了皇后,就急忙跑来认女儿。刘皇后见此情形,情知这个亲爹是绝对不能够认的,倘若认了,不要说皇后的位子,就连性命也难保,索性翻了脸皮,硬说这老头是个骗子,让人拿大棍子把父亲赶了出去。
但是刘皇后的这番伎俩,庄宗李存勖看在眼里,心里明镜儿似的。而那李存勖心眼也坏,他先找优伶秘密排了一出戏,然后请刘皇后出来欣赏。刘皇后出来后,坐下一看,这出戏演的正是她富贵了之后,不认亲生父亲的故事,羞得刘皇后无地自容。幸好这个后唐小帝国很快就灰飞烟灭了,否则的话,单凭这桩事,刘皇后迟早也会死于后宫的攻讦之中。
事实上,刘皇后的罪孽时过近千年,仍然为民间所津津乐道,有关这桩事,至少有几部戏仍然在民间传唱,用以讽刺如刘皇后这样的人。所以人在官场,尽其可能地小心,避免犯错,但利益相争无所不在,官场陷阱星罗密布,有时候,纵然是你肋插双翅,也照样逃不过去。
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个阁学赓泰,其人城府较深,不苟言笑,不管同事们说什么,他就三个字:“可不是?”结果这事被皇亲宗室辅国公晋隆知道了,晋隆这个人生性滑稽,爱开玩笑,就故意来找赓泰聊天。
晋隆说:“今天天气可真冷啊!”
赓泰回答:“可不是。”
晋隆说:“天冷了,群臣上朝的时候,都添了几件棉衣裳。”
赓泰回答:“可不是。”
就这样,两人一来一去,不管晋隆说什么,赓泰始终是以不变应万变,单只是“可不是”三个字,就足以应付了。这情形让晋隆说不出来地上火,他故意又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等到赓泰回答得已经习惯了的时候,却突然提起当朝中的一位重臣,说:“我听人说他有龙阳之癖(同性恋)……”赓泰脱口冒出一句:“可不是。”
完了,这句话一出口,赓泰如梦方醒,想要弥补,却已经来不及了,聚拢在身边的同僚们,已经飞跑了去,把赓泰说那位重臣有龙阳之癖的事情说了出去,那重臣羞恼万分,当场将赓泰一顿破口大骂。此后,但凡涉及赓泰的晋升之事,那重臣都挡在前面,让赓泰一生一世也没有抬起头来。
这几件事,都是非常小非常小的枝节,却毁掉了当事人一生的前程。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职场,情况就是这样,但凡你有一点点小过错,都会被夸张到离奇走形的程度。许多官场人就是这样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往往是连替自己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家人对她有一句忠告:不可走错一步路,不可说错一句话。这固然是有人心险恶的成分在内,但实际上,贾府在本质上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群体的博弈规律就自然而然地起着作用,稍有差失,往往是万劫不复。不知道这个规律的人,也就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沦为官场的小草,任人践踏,永无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