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十六、已故
某出版社有一批新书刚刚印刷出来。
这天夜里,门卫在楼里巡视,看见一个办公室里有灯光,就推门走了进去。他看见一个人,正拿着一支碳素笔,在那些新书的封面上画着什么,累得满头大汗。
这个人听见门响,转过苍白的脸来,看了看门卫,说:“他们忘了在我的名字上加黑框了,我得一本本补上。”
他是作者,刚死的。
作家在电视里演讲恐怖故事,文字作品在出版社出版,在网络上传播,在手机上下载……全方位。
在他遇到“小人”的第二天,有一个姓张的老编辑出了车祸,不治身亡。
次日,张编辑被拉进了火葬厂。
本来,作家最不愿意参加别人的葬礼,可是,这个人是他最新一部书《已故》的责任编辑,他无论如何都得去。
上午,他开着那辆桑塔纳,来到了郊外的殡仪馆。
狭小的告别厅,遗像,挽联,黑白花圈……
仪式还没开始,他的手机响了,是短信。
他掏出手机,四下看了看,悄悄打开,原来是公司办公室秘书发来的:老师,《已故》印好了,出版社刚才送来了样书。
告别厅里安静而肃穆,不方便讲话,他就回了一个短信:先放在你那里吧,我下午回去取。谢谢。
秘书又发来了一个短信:现在,您最好回来看一看……这个秘书心直口快,这次却欲言又止。
他皱起眉头,发回了一个问号。
秘书吞吞吐吐地补充道:只有你回来,才能做一些补救……
这一天是4月1日,愚人节。可是,这个秘书平时从不开玩笑。
作家悄悄退出告别厅,开车回公司了。
一跨进办公室,他就问秘书:“书呢?”
秘书朝墙角指了指。
他走过去,拿起一本看了看封面,瞪大了眼睛——他的名字上,圈着一个重重的黑框。
众所周知,作者的名字上圈着黑框,就表明这个人刚刚去世。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名字钻进了黑框中,就是走进了一扇死亡之门。
他把书一摔,吼起来:“这是谁干的!”
秘书小心地说:“你打电话问问出版社吧……”
他抓起电话,气呼呼地拨过去,停机。再拨,还是停机。
秘书站在一旁,小声问:“老师,你在给谁打电话呢?”
作家说:“出版社啊。”
秘书说:“你拨的是……张编辑的手机号啊。”
他下意识地打给了一个死人!
他使劲一拍脑门子,赶紧挂机,又拨出版社编辑部电话。
没人接。这个办公室里的人,都去参加张编辑的丧事了。
他想了想,拨通了出版社的总机:“请转印务科。”
电话很快转了过去,有人接了。
“《已故》的样书是你们送来的吗?我是作者!”
“是我们送的,有什么问题吗?”忽然,对方意识到了什么:“您……是作者?”
“我是作者!我问你,是谁在我的名字上圈上黑框的?”
“噢,这部书的责任编辑去世了,收尾工作没有专人管……领导曾经指示我们,还没有印刷的新书上,只要有他的名字,一定要圈上黑框,其中就有你这部书……能不能是因为忙乱,他们套错了名字?”
“不管损失多大,你们必须马上勒令他们停止印刷!否则,我要告你们!”
“好的,我们现在就联系印刷厂。抱歉抱歉!”
这天半夜,作家很晚才睡着。
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他终于不再翻来覆去,安静下来,只有轻微的呼吸声。
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是一个异族女人,她在黑暗中一直静静地微笑着。
白色衣柜的门,在黑暗中静静地关着,在那么漫长的时间里,它竟始一直挺着,纹丝不动。
书架上那些书,在黑暗中静静地挤靠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作者名字上圈着黑框。只有这本书,似乎左右扭了一下。
电脑桌上的那只移动惯了的鼠标,静静地趴着,如同一只老鼠,在黑暗中看到了什么,猫着腰,缩在那里一动不动……
画上的女人,衣柜门,书,鼠标——它们都没有什么大动作。
床上的人却突然坐了起来。
他大口大口喘着气,似乎被人卡住了脖子,刚刚挣脱。过了很长时间,他转身下了床,把电脑打开了。
大家都睡了。
只有米嘉还在线。
他点开她的对话框,开始啪啦啪啦打字。
他说:刚才,我做了一个梦……
对方没反应。
他说:我梦见了那个殡仪馆……
对方没反应。
他说:天色很暗,我随着一行戴白花的人,慢慢走到张编辑的遗体前,鞠躬告别。四周响着哀乐,哭声震天……
对方没反应。
他说:我弯下腰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遗体不是张编辑!……你猜是谁?
对方没反应。
他说:正是我自己。那个我平展展地躺在告别厅中央,嘴和脸一样白,没有一丝血色。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黑得不像真的,似乎染了墨汁……
对方没反应。
他说:我朝他挤挤眼睛,笑了一下。他的眼皮跳了跳,竟然慢慢睁开了,那里面,塞满了血淋淋的棉花。他也挤了挤眼睛,朝我笑了一下……
对方没反应。
他说:醒过来,我越想越害怕……
此时,他的口气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寻找母亲依靠。
估计米嘉根本不在电脑前。或者,她已经睡了,忘了关机。
终于,作家不再自说自话。他呆呆坐了一会儿,转头四下看了看。
他看到了电视机。平时,他喜欢躺在卧室的床上,看自己的节目,因此就把电视机搬到卧室来了。
电视机正襟危坐,像一张没有五官的脸,和他木木面对。
每个周末的午夜,那里面就会显现出他的影象。
电视机正是一个黑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