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爱的树 九、心爱的树
三年的饥荒过去了。更大的灾难,还没有到来。一段和平的丰衣足食的日子来临了。那每月一次的探望,仍旧继续着,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到了那一天,梅巧也能张罗着为凌香包饺子弄吃的东西了。
梅巧的饺子,是另一种风格,很细巧、精致,像她这个人。凌香一边吃一边称赞,梅巧坐她对面,抽着香烟,说:
“你包的饺子,也很香啊,就是样子笨了点。”
“那是大萍包的。”凌香脱口说。
梅巧怔了一怔。香烟在她指间,缭绕着。许久,她笑了一声,说:“你父亲,还那样吗?”
“哪样?”
“古板,霸道,不通情理,狭隘,脏,留那么长的黑指甲,吃饭吧唧嘴。”
凌香放下了筷子,狠狠地,严厉地,盯着梅巧,父亲从前的妻子,说道:
“我从来,几十年来,没从我父亲,我爸爸嘴里,听到说你一个‘不’字,几十年来,他没说过你一个不好——”
“他嘴里不说,心里可是在诅咒我!”梅巧打断了凌香的话,“他在心里,一天要咒我八十遍!他亲口跟我说过,他说,梅巧,你这么背叛我,你这么走了,我一天咒你八十遍——”她哽了一下,眼圈红了,长长一截烟灰,噗地落下来,落在饭桌上,她背过了脸,“你爸爸,他还好吧?”她声音变得伤感、温存。
“好。”凌香回答。
他并不好。凌香却一点不知道。儿女们,他谁也没告诉。他怀里揣了一张前列腺癌的诊断书,医生让他住院,开刀,他不。他从不相信西医的刀和剪,不相信现代医学的神话。他确实是个古板的人。他在一个老中医也是他的老朋友那里接受治疗,老朋友给他开出一剂剂汤药、丸药,他勤勉地、恭敬地吃下去,老朋友说:“大先生啊,这世上的药,从来都是只治能治好的病的。”
他笑了,哪能听不懂?他回答说:“老弟,我知道你不是神仙,开不出一剂起死回生汤。”
他躲进书房里,清理一些东西,书稿、讲义、讲稿,他一生的心血,点点滴滴,全在这里了,他一生的时光,也在这里了。他抚摸它们,爱惜地,一张一张掀动,和它们做着告别。他清理架上的书,线装的,简装的,一本一本,都是老朋友,知己知彼的,不离不弃,陪伴了他几十年,也是恩深义重的。他心怀感激抽出一本,掀掀,翻翻,再抽出一本,掀掀,翻翻,又抽出一本,掀掀,翻翻,忽然,一张纸飘下来,大蝴蝶一样,翩翩地落在了地板上,落在他脚边。
是一张信笺,宣纸,上面有水印的字迹:不二斋。那是从前,他书斋的斋号。
他拾起来,只见上面,用毛笔写着这样几个字:
“梅:你这可恨的女人,你还好吧——”
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永不会发出的信,不知什么时候藏在了那里,他的手抖起来,他站不住了,几十年岁月,像浩荡长风一样扑面而来,思念扑面而来。他的眼睛潮湿了。
下一次,凌香来探望他和大萍时,他告诉凌香,下周他要去省城参加一个会议。他问道:“你能不能陪我去?”
那是一个可开可不开的会,务虚的会议,平时,大先生是不喜欢开这样的会议的,可这一次,他很踊跃积极。这踊跃的态度让凌香生疑。当他们父女俩终于坐在了开往省城的火车上时,凌香发问了:
“爹,你到底有什么事,说吧。”
大先生沉吟了一下,把眼睛望向了车窗外:
“我,想见你妈一面,行吗?”
六十年代中,一九六五年,这个地处内陆的北方城市,没有咖啡馆,也没有茶座。他们两个人,大先生和梅巧,见面的地点,约在了——火车站。
火车站候车室。
这个城市,交通不算发达,它不在那些重要的铁路干线上,每天,从这城市过往的车辆不算很多,下午,二三点钟的辰光,几乎没有列车在这里停靠,是候车室里比较安静的时候。
梅巧来了。
凌香推了推大先生,把远远走来的梅巧指给他看。他看见了一个……老太婆。这老太婆径直朝他们走来,逆着时光,朝大先生走来,十六岁的梅巧,嘴唇像鲜花般红润,两只大大的清水眼吃了惊吓,就像鹿的眼睛。这幅画,在大先生心里不褪色地收藏了四十多年,一时间他很糊涂,不知道这两鬓霜染的老太婆和梅巧有什么相干?
他听到凌香叫“妈”,站起来,他也站起来。现在他们面对面站在了一个车站上。那永不再年轻的脸,衰老的脸,刹那间让他大恸。四十多年的时光,呼呼的,如同大风,刮得他站不住脚,睁不开眼。他们愣愣地,你望我,我望你,对视了半晌,身边是来来往往的旅人。凌香说:“坐吧。”他们就都坐下了,左一个,右一个,中间隔着一个凌香。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是凌香先开了口,凌香说:“热吧?”
梅巧摇摇头,说:“不热。”
“我去买汽水。”凌香站起了身,走了。
头顶上,大大的几个电风扇,旋转着,发出嗡嗡的响声。一时间,有一种奇怪的安静,笼罩了午后的车站。所有的声音都远去了,人声、车声、广播声,一切一切,如退潮的水一样渐行渐远。只有他们裸露着,像两块被岁月击打的礁石。大先生摸索了一阵,从衣兜里掏出烟来,是一盒凤凰,他夹出一支,递到了梅巧面前,说:
“抽一支吧?”
梅巧接了过来,说:“好。”
他自己,也夹出一支,然后,摸出打火机,打,打,却打不着。梅巧就从他手里,把打火机接过来,一打,着了。蓝蓝的小火苗,悠悠的,那么美,那么伤感,楚楚动人,梅巧把它举到大先生脸前,他凑了上去,猛吸两口,竟呛出了泪似的。梅巧自己也点着了,他们就坐着,吸烟。
“你还好吧?”大先生开口了。
“还好。”梅巧回答道,“你也好吧?”
“好。”他说。
梅巧吐出一口烟雾,那烟,有一种辛辣的熟知的浓香,那是梅巧喜爱的味道。
“那些烟,都是你让凌香捎来的吧?”梅巧忽然问出这么一句话。
大先生愣了一下。
“还有那些东西?”
“不全是。”大先生忙纠正。
原来,梅巧心里也是明镜高悬的呀。知道得清清楚楚,那些救命的食物,那些粒粒赛珠玑的粮食,那些糕点、白糖,是出自哪里。她没有拒绝,心里是领了他这深恩厚意的。
“大恩不言谢,”梅巧眼睛望着别处,轻轻地,却异常清晰地说,“大恩不言谢。”她声音哽了一下。
“梅巧,不要这么说。”
“大先生,我不说。”
他们都不知道,此时此境,再说些什么。两个人,默默望着。他们要说的话,都化作了袅袅香烟。他们跨过了三十四年的岁月,来在一个车站,好像就是为了在一起抽一根烟。一根烟抽尽了,大先生捺灭了烟头,说道:
“昨天,我去了趟头道巷,转了转,十六号院子——”他顿了一顿,头道巷,十六号,那是他们从前的家,“十六号院子还在呢,做了小学校,不过那棵树,大槐树,多好的一棵大树呀,不在了,让人家锯掉了。”
从前,很久以前,她总是把大槐树的叶子涂染成汹涌的澎湃的蓝色。那时她心里是多么不安分啊。梅巧笑了一笑。
“我知道,”她回答说,“锯掉好几年了。说来也巧,那天我刚好有事路过那里,成年八辈子也不路过一回,就那天,偏偏路过了——看见工人们正在那里伐它呢,两个人,扯着大钢锯,嗞啦,嗞啦,扯过来,锯口那儿,就流出一大串眼泪,嗞啦,嗞啦,扯过去,又是一串眼泪,我看得清清楚楚,老槐树哭呢……”
她不说了,别过了脸。
这脸,刻着时间的痕迹,岁月的痕迹,有了真实感。是梅巧,唯一的梅巧,老去的不能挽回的梅巧。午后的阳光,从阔大的玻璃窗里照射进来,她整个人沐在那光中,永逝不返的一切沐在那光中。那光,就好像神光。远处,有一辆列车轰鸣着朝这里开来了,是大先生就要登上的列车,是所有人终将要登上的列车。他眼睛潮湿了。
他想说,梅巧,下辈子,若是碰上了,还能认出你吗?却没有说出口。
2005年10月20日草成
2005年12月24日二稿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