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方言》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品评历史、细读城市之后又一部别具特色的语言力作。在书中,易中天涉足了自己全新的领域“语言学”,对中国各地方言文化进行全面考察,并以其一贯风趣诙谐的笔调进行阐释,穿古越今、走州过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现方言特色,让人眼界大开。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07出版。
易中天
品读中国书系之三。本书的写作,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最重要的指导性参考书外,许多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有: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娜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闽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吴诗池、李秀治《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姜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其中尤以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资料最为翔实,极具参考意义。此外,还引用了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和杨东平《城市季风》两书部分观点。限于本书体例,参考引用部分不能一一注明,只能依照国际惯例,开列书目在此,并致谢忱。本书主要是写给普通读者而非专家看的,许多观点都未能深入展开论证。读者如有兴趣深究,请参看拙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性关系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讨,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回顾和检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并不强求读者同意。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易中天
品读中国书系之四。饮食、穿衣、单位、家庭、人情、面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惟其是最基本的,人们对这些时时处处可见的现象,也就习以为常,乃至麻木不仁了;极少有人去深究为什么是这样,它与中国文化是怎样的关系?《闲话中国人》的作者易中天,却独具匠心,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于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该书特点之一,是用“闲笔”来写“正书”。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但却不像一般专著那么抽象,那么理论化,那么枯燥。全书讲述老百姓(当然不只是老百姓)的事情,态度闲适,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还真是那么回事”的感慨。该书特点之二,是深入浅出。在对林林总总的生活现象进行剖析时,或诠释字词,或引经据典,从本义到广义,从现象到本质,像与你聊天般地娓娓道来,揭示出这些现象深刻的社会性。该书特点之三,是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既是“闲话”,就不能做“官样文章”。作者往往用生活习惯用语叙述生活习惯,风趣幽默。该书特点之四,是结构上环环紧扣。从饮食到服饰,从单位到家庭,从面子到人情到友谊,把各个似乎是不相关的方面,从一引申到二,从二引申到三,看完这一章还想接着看下一章。一语概之,《闲话中国人》一书宛如一壶馨香扑鼻的碧螺春,细细品来,回味无穷,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不可不读。
易中天
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精彩论述。和以往不同的是,对正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强,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本书第一章至第三章部分为实体书版文字内容,第四章至第六章为百家讲坛讲稿版文字内容,网络上暂无这三章的实体书版内容,讲稿版相对实体书版实质内容上相差并不多,但是是按讲坛形式列出(画外音、正文、flash等),特此注明。
易中天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在他架设的舞台上,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在这出悲喜剧中,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在第22卷"中华史"中,易中天先生尝试回答:这一切是为什么。他用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更上层楼的生动笔触,尊重人性之复杂,拒绝"昏君""奸臣"之简单化标签,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并且尝试回应那个更为庞大的问题:大明衰于何时,亡于谁手?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首辅走马灯般更替,直到严嵩上台。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害人不浅,却终归被嘉靖皇帝坑了。几经沉浮的海瑞更反映出一个怪现象: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国推崇道德的招牌。张居正则更为复杂,他趁着皇帝年幼,抓紧推行改革,到头来却以差点被开棺戮尸收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万历帝三十三岁以后就不再视朝,躲在深宫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他到底干了什么呢?大明是否如后人所说,亡于万历而非崇祯?
易中天
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而在皇权的边缘,南国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