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两广历来被朝廷认为难治,外放到广州做官的无不为当地人的桀骜不驯头痛,也很难在百姓中获得像样的口碑。如今广州百姓却对被革职的原钦差大臣、两广总督林大人表现出极大的热诚。
十八日林大人革职的消息传出,一城哗然,街谈巷议全是此事。
二十五日两广总督卸事。自这日起,广州城内外各铺户居民士绅络绎不绝,往总督官署攀辕【攀辕:字面上的解释是拉住马车车辕,转意为对离任官员的挽留。】者填街塞巷,每日都有数千人之多。
二十九日是林大人辞行日,攀辕达到高潮:临近总督官署的几条街人山人海,拥挤不动,人们举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缤纷的万民伞和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靴子【靴子:官员离任时,民间做各种靴子敬献,表示挽留之意。】,抬着明镜,捧着香炉,跟在一对对悬挂着彩绸的一人多高的颂牌后面,在鼓乐吹打的伴奏下,数十人、数百人地一队接着一队、一浪高过一浪地朝前拥。
颂牌文采斐然,字也一个赛一个地好,真切地表达着人们对林公的敬仰之情--
有赞颂他仁德爱民的:”仁风共沐,明鉴高悬“、”口碑载道,遗爱甘棠“、”神以制物,静以安民“、”精诚耿介,民怀其德“;
有赞颂他英明贤能、善于教化的:”明察秋毫,忠心对天“、”循循善化,苍生霖雨“;
有赞美他清廉的:”清明仁恕,廉洁威严“、”轻裘缓带,冰鉴玉壶“;
有歌颂他劳苦功高的:”翰屏望重,厘保功高“、”勋留东粤,泽遍南天“;
还有专颂他制夷之功的:”民沾其惠,夷畏其威“、”恩流五岭,化被重洋“……
广州士绅公送的八面颂牌很引人注目,一则会签留名的士绅都是广州有名的翰林、举人、贡生和有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衔的文人;二则颂牌做得格外大,字写得特别好,内容非常全面,措词最为严谨精练:”公忠体国,清正宜民,韬钤振武,教育兴文,烟销瘴海,风靖炎洲,德敷五岭,威慑重洋“。
就连被人们公认因林大人禁烟而损失巨大的十三行街,居然也送了两对金色大字的颂牌:”甘棠遗爱,琴鹤清风,痼痪在抱,饥溺关心“。天禄就随着师傅和师弟,跟在十三行街的颂牌后面。
喧天的鼓乐和嘈杂的人声塞住了每个人的耳朵,天禄无法与师傅师弟交谈,也没有心思说话,他被这盛大而热烈的场面惊住了、感动了。
天禄知道,有百姓攀辕留任,是离任官最有面子、最长声望的事,说明他这一任官做得好,对他此后的仕途大有好处。天禄也见过许多贪官、昏官离任时强迫百姓集资送万民伞、送靴子攀辕,然后带着这些万民伞和靴子四处表功,以谋求新的升迁。而今天这样逆着朝廷旨意的歌功颂德,称得上是最真心实意的攀辕,他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那么,朝廷革职之命有违民心了?这样声势浩大的攀辕,对林公而言是福是祸?……
天禄正在乱想,身边的天寿脚下一个趔趄,差点绊一跤,天禄慌忙去扶,天寿也正好慌里慌张地抓住了天禄的手,可刚一站稳身子,就赶紧撒手,还别转了头。想起当年他领着小天寿出门,小师弟总是紧紧拉着他的手,生怕被师兄丢掉不管,拿师兄当做最可靠的保护人,而今难道真的时过境迁了?他故意调侃,笑着在师弟耳边大声说:”我这手上是有刺还是有毒?“
天寿连头也不回,就像没听见。
天禄心里大不痛快:师弟似将自己当外人,甚至当坏人一般防范,难道还是因为林公不成?自己不在广州的这二年,师傅一家跟林公究竟结了什么恩义?林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倒要仔细看看。
前面一队一队移动得很慢。据散回来的人说,每一队百姓林公都亲自接待抚慰,所有万民伞、靴子、香炉、明镜等物全都发还,颂牌则集中送至天后宫安放。天禄听说,心里更加感慨,越发想要见识这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了。只怕轮到十三行街的时候,人多拥挤看不清楚。
真有天如人愿的时候,只见天福逆着人流跑过来,找到师傅,说林大人得知他戒烟很有成效,想要见见他。不但柳知秋受宠若惊,天禄天寿也觉得意外。这样,他们就随着天福从总督署的另一处边门进去了。
他们被安置在外客厅。客厅布置得简朴大方,格调非凡,自有一种威严气度,决非寻常官宦贵胄的富贵荣华可比。以至他们师徒三人在此等候,一直屏息静气,不敢出声。
林大人一进门,天禄便觉得眼前一亮,立刻认定这位被革职的两广总督绝对是当朝最杰出的大员。虽然他不魁梧,才中等身材;虽然他消瘦,面露疲倦乃至憔悴之色,但他那一团如春风扑人的儒雅的书卷气,眉目间显示出的精明强干,尤其是他炯炯有神的目光,特别明亮,仿佛看人看物都能一眼洞穿一般,不论是谁,只要见过他一面,就永世难忘。天禄刚才在拿眼前的客厅与所见过的种种客厅相比较,现在,又用林大人去衡量所见过的各种大人物,只觉得林公的风范把那些人全都盖过去了。
柳知秋倒头就拜,天寿和天禄也随着一同跪倒叩见。柳知秋声音颤抖着说:”小民能有今天,全仗大人拔救,不然早归泉下了!“
林公伸手示意,说:”快快请起,天福,请你师傅师弟坐下喝茶。“随后,他注视着柳知秋,笑道,”柳师傅,你几乎变了个人,要不是天福领了来,就是碰面也决不敢认。“
柳知秋惭愧地笑道:”当年大人巡海到裙带街那程子,满街十有八九都是鸦片鬼瘾君子,小民我更是万劫不复,死到临头。大人你下了戒烟令,收缴鸦片烟具,严惩逾期不戒者,却又亲自巡海给我们这些烟鬼分发戒烟药,命专人督促医治,才留下我这条狗命,重新做人。小民我来生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大人的恩情!如今我痛改前非,又有徒弟们相帮,这几日就要盖新房了,有了住处,好好做人家,再捡起旧日营生,还有后半辈子好过呢!“
林公点头笑道:”烟鬼难得有你这样好结果的,若不是我这几日就须返京,还真想去看看你的新房新家。你的那个旧住处,实在令人难忘。“
柳知秋和天福天寿都很不好意思,因为那住所比狗窝还不如。
林公继续说:”现在对你说真话,你也不必生气。当初我看你沉溺太深,不可救药,一年半期限内决难戒除,已打算放弃。是你这两个孩子太好了,苦苦哀求,宁肯卖身入府为奴也要救你。我看他们两个知书达礼,为人忠厚可靠,字又写得甚好,正是用得着的人才,这才聘他们去了译馆做抄写,对你也才格外看顾,格外强制医治的。若靠你自己,本性原欠刚强,十有八九不能成功。“
柳知秋浑身一激灵,额头沁出冷汗。他懂得林公所谓”打算放弃“的意思。因为林钦差当初在向夷商强制缴烟的同时,也颁布了对内的”治罪条款“,里面除了”开设窖口者杀、勾通外夷潜买鸦片者杀、囤积发卖者杀、海口兵丁受贿纵私者杀、私开烟馆者杀“之外,还有一条:吸食人犯一年半限满不改者杀!也就是说,他本是在杀难逃的,竟能生全,捡回一条命!感激之情在胸臆间回荡,一句藏在心里的话,咽了又咽,还是没咽下去,竟自说了出来:
”不怕冒犯大人,小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林公笑道:”戴罪之身,何谈冒犯二字?但讲不妨。“
柳知秋说:”我与大人并非初识。“
林公目光灼灼,望定柳知秋,轻轻问了一声:”哦?……“
柳知秋说:”许多年前,京师前门外,东兴茶楼……“
天福天禄和天寿都惊奇不已,一齐望着林公。
林公终于点点头,面色变得沉郁,慢慢地说道:”也算一段缘分吧。巧就巧在你正好碰上了我和琦侯爷,这么些年后竟都前后来到广州……看如今局面,可知你测字不准了。“
”不,不!“柳知秋一连声儿地否认,”无论大人你如何境况、如何际遇,遭何等坎坷,哪怕革职问罪,你终究还是国中豪杰,栋梁之材!“
林公苦笑,道:”多谢你了。栋梁之材未必能成栋梁,何况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且看后生可畏吧!……那么我也告诉你一件事,他们怕你难过,再三地想要瞒过你的。“他说着,用手指指天福和天寿,”他们为第二次救你,差点儿送命,你想不到吧?这样的好孩子,你可不能辜负了!“
柳知秋目瞪口呆,半晌才口吃吃地说:”怎么……是怎么……怎么回事?“
天福和天寿都低头不语,天寿甚至咬紧了嘴唇。
林公笑道:”事已过去,也不必再瞒他,他若知道真情,今生决不会再近鸦片。天福,你说吧。“
天福终究有些难以启齿,说得就很简单--
事情出在夷商缴烟的那一个多月中。
天福天寿都被分派到了缴烟现场,天福在接收口处管登记,把由夷人趸船上运来的鸦片箱数精确入账;天寿给派在检验入库口,将由专管官员检验分类的各种鸦片分别上账,好让民把它们送到不同的库房。二十二艘庞大的鸦片趸船,缴来了两万多箱各种鸦片,把轮流替班、日夜值守的文武官员、水师兵丁、搬运民、管事师爷和天福天寿他们这样的小书吏,累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缴烟已近尾声之际,突然有人来告诉天福,说天寿被搜出夹带鸦片,已经拿问监禁了!
天福闻讯大惊。缴烟是大事,制定法规极严,徇私舞弊者杀无赦!事实上,在缴烟过程中,已经处决了十多个窃贼并枭首传示。天福怎么也想不到天寿会做这样的糊涂事,莫非受人陷害,或者另有冤屈?
他赶去探监,兄弟见面,天寿只是痛哭,说出真情顿时令天福手脚冰凉,完全傻了眼:天寿确实偷拿了一块检验时遗落在屋角的公班土,人赃俱在,还是十多名水师官兵当场查获。问起原因,天寿说请假回去看病重的父亲,竟是旧病复发,烟瘾又极其凶狠地制住了他。天寿明知这在戒烟过程中人人难免,还是被老父上吊撞墙、惨不忍睹的形状吓住,回来便不顾一切地犯下了这杀头之罪。
这是斩立决的大罪,说杀就杀,一点不能延误。天福当即投案自首,说是自己利用幼弟年少无知,指使他干的,自己才是当杀的首犯,求管事官释放天寿回去照料病重的师傅。管事官没有放天寿,还把天福也收了监。
过堂的时候,兄弟当面对质,天福天寿都说自己是首犯,争着赴死,竟当堂争辩,互不相让:
天福说天寿是师傅亲子,一旦被杀师傅也就没命了。
天寿说自己年幼体弱多病,不及师兄强壮又明理,师傅更需要师兄的侍奉。
兄弟争死,一反常情,闻者落泪,满堂皆惊。审案官很觉疑惑,兄弟俩的孝心又令他感动,当他得知兄弟俩是钦差府里雇用的小书吏时,便将此案存疑放下,特地禀告了林公本人。
林公本知道天福天寿的状况,问明情由,遂解了此狱,还对兄弟二人的孝悌仁爱着实夸赞了一番,并要他们照旧做事。天寿却再三谢罪,说自己不配再在府中出入,从此仍回梨园行,并住回到老郎庙去了。
轰动天下的虎门销烟之日,广州城为之一空,千千万万百姓像过大节一样,挈家带口地拥向虎门,争看二百多万斤令人疯狂令人痛恨令人惋叹令人憎恶的鸦片烟在巨大的销烟池里化为灰烬。大火熊熊,浓烟滚滚,鸦片着火的使人窒息的气味丝毫不妨碍人山人海爆发出阵阵欢呼,惊天动地,蔚为壮观……人群中一个穿着月白长衫的少年,奔上虎门山腰,在专为钦差大人准备的观看台不远处双膝跪倒,朝着台上的林公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
天福说到这里,恭敬地问道:”小师弟一直问我,林大人那时看没看到他,受没受他的礼?“
大家都静悄悄地听呆了,不仅为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也为了天福平和甚至有点羞赧的神情。一番舍生取义的壮举,他竟毫无自夸自矜,保持着他固有的端庄和纯良,用一份平常心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情。
林公看着天福,眼睛里含着笑意,含着赞赏,点点头回答说:”我记得的。至今也不过一年有余……“
扑通一声,柳知秋又一次跪倒在地,连连叩头不止,仰起头来,已是泪流满面,他竟张着两手,一下一下地抽打自己的脸,嘴里狠狠地骂着:”我不是人!我是畜生!我不配有这样好的子弟!我该死啊!……“他泣不成声了。
林公示意,三个徒弟连忙把师傅搀起坐下,劝慰许久,柳知秋方收了泪。
林公微笑着望着他们师徒,还想说点什么,偏这时候老仆来报,说又有许多送颂牌的百姓来到府门,林公于是对柳知秋勉励几句,便站起身,看看天禄,说:”这位是?--“
柳知秋忙回道:”他叫天禄,也是小民的徒弟,前两年在外省搭班,近日刚刚回来。“
林公对天禄说:”好好照料你师傅,他活得不容易。“
天禄低声答是,心里七上八下,酸甜苦辣,辨不清滋味。
他很感激师傅这样回答林公。
他本是很以新任钦差的仆役为荣的,眼下却生怕有人道出行藏,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而天福的一番叙说,才使他明白原来师兄一直回避不谈的”乱子“,竟是这等动人肺腑的壮举,怪不得师弟对师兄比对自己亲近,他需要救命的节骨眼儿,大师兄挺身而出,二师兄无踪无影。
为了这些,天禄自惭形秽,抬不起头……
林公从老仆手中接过帽子,正要戴上,忽又沉吟片刻,说:”借问一句,柳师傅莫怪,你的名字如何称呼?“
”小民姓柳名知秋,表字菊如。“
林公呵呵一笑:”幸亏有此一问,不然岂不错过?日前两江总督送咨文,转带一封书信,定海总兵府发来,要寻找柳知秋菊如公。这几日百事繁杂,一时放在那里。天福,你到钱师爷那里将书信拿来给你师傅。若是请你去江南执教,可算美事一桩了。“
当晚天福把那封书信带回老郎庙,交给师傅。
一直等在那里的柳知秋接过来拆封的时候,三个徒弟都好奇地围上来。他们实在猜不透,这些年被鸦片烟折腾得九死一生、所有亲朋好友都避之惟恐不及的师傅,在遥远的江南怎么会有书信来寻,莫非又是来讨烟债?
柳知秋草草把书信看了一遍,顿时大叫,捏着两只拳头把胸脯擂得咚咚响:
”天哪!老天爷!我怎么谢你才好呢!是英兰,是英兰她们母女呀!……“
天寿一把将信纸抢到手,天福和天禄也一齐凑过来看--
果然是英兰写的信,说因为不知能否寻到父亲的下落,不多赘语,但父亲若能收到此信,请到浙江山阴县定海总兵府来寻女儿,女儿已做了总兵的侧室。
不管天福他们看过信后如何高兴,柳知秋已经在那里自顾自地欣喜若狂,哈哈地笑了又笑,大声喊道:
”赶快回信带给她们娘儿俩!咱们赶快盖新房子!照你们小时候住在一处的那个大院子盖!接她们娘儿几个回来!咱们全家团圆!哈哈哈哈!……果然,果然,这块地当真是风水宝地,才买到手,就喜事临门,连连不断!这风水宝地必定能保佑咱柳家时来运转!……明儿一大早,就领那匠人到胡家去,叫他仔仔细细地把那院子里里外外看个清楚明白,后天咱就回裙带街动手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