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就在左良玉为何腾蛟的投江而死深深叹息之时,何腾蛟正躺在一只小船上,昏昏沉沉地睡着。原来他投江以后,只在滚滚浊浪中漂流了十余里,便被一只打鱼的小船救了起来。渔夫把他抬进舱中,给他脱去一身湿衣服,又给他盖上棉被暖着。良久,在水中本已昏死过去的何腾蛟终于睁开了眼睛。他茫然四顾,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守护在他身边的渔夫身上,用眼神向渔夫发出询问。
渔夫见何腾蛟醒过来了,很高兴,抬手指点着远处岸上,告诉他那边有一座关帝庙,说是关帝爷救了他的性命。
何腾蛟微微颔首,两颗泪珠随即滚落下来。渔夫还想同他说什么,他却闭上眼睛,很快又昏睡过去了。
这一切,左良玉自然不会想到;而他更不会想到的是:何腾蛟投水不死,自谓是因忠诚而得神明佑护,于是改变以身殉国的初衷,乃从宁州转浏阳抵长沙,招集属下堵允锡等痛哭盟誓,矢志坚守湖广。至顺治二年五月,何腾蛟受封为南明重臣,向南明隆武皇帝献招抚义军联手抗清计策,得钦准后亲自派人进行招抚,将李自成昔日之部将郝摇旗、袁宗第等均招至他的麾下。当然,这是后话。
原来,左良玉意欲胁迫湖广总督何腾蛟同他一起到南京,本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他的“清君侧”之举增加号召力量,使他的这一举动更加名正言顺;二是万一押在南京狱中的北来太子果然非真,他就要走第二步棋,即速将楚世子立为皇帝。而若走到这一步,则更需要借助湖广总督的一臂之力。不料何腾蛟不惟拒不合作,甚而至于以投水自尽相抗议。这实在出乎左良玉意料之外。懊悔之余,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希望在路过九江的时候,能将驻节九江的江西总督袁继成带往南京。袁继咸曾经做过郧阳巡抚,同他原是故人。就在最近,袁继咸还帮过他的忙--左良玉曾担心李自成的人马会从黄陂、孝感东进,去进攻蕲春一带,从而截断顺江而下之路,便向袁继成告急。袁继成果然派了一支人马从九江过江,进人黄梅、蕲春一带,面向黄冈布防,以抵御李自成可能东来的人马。想到这些,左良玉不觉微笑,心里说:故人就是故人,同袁继咸共商国是,谋求合作,恐怕要比劝说何腾蛟容易一些吧?
他哪里料到,就在他正打着袁继咸的主意时,袁继咸却做着提防他的准备。比起何腾蛟来,袁继咸离南京要近一些,在南京朝廷里的熟人要多一些,关系也更密切一些,所以有些何腾蛟无法知道的朝中内幕,袁继咸却能知道。何腾蛟的手头没有兵,只能受制于人;而袁继咸的手中还有两三万可靠的人马在驻守九江,救左良玉之急派往黄梅、蕲春一带的人马,如今也都已经撤回。十天前,当袁继咸获悉李自成的人马从-洲镇偷渡长江,武昌和岳阳吃紧时,他判断李自成一定会避重就轻,向南去夺取岳阳,占领长沙。于是他赶快准备离开九江,率全部人马去增援岳阳。正准备登舟的时候,忽然得到左良玉全军东下的消息,他只好改变主意,留在九江作守城打算,以防左良玉的人马占领九江,残害地方。
这时候左良玉还没有来到,从安庆到九江的江面上已经很乱,到处有流氓无赖假借左良玉之名往来抢劫,杀人越货。九江士民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因惧怕遭遇屠城灾难,他们推举有名望的士绅前来谒见袁继咸,恳求他放弃守城打算。有人说:“众寡不敌,战则必败。倘若激怒了宁南侯,祸不可测。”有人说:“宁南侯救皇太子这题目也不谓不正,总督如果一味兵戎相向,将置先帝于何处?不如敛兵城中,相机行事。”有人说:“制台素与宁南侯相善,何不等其到来之时,当面劝戒其禁止将士骚扰九江?”凡此种种,袁继成一概拒不允诺,只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将人马部署在城外,而将诸将士家属移人城中。部署方定,左良玉到了。
这是四月初一日的下午,左良玉将船泊系于九江北岸,便立即派官员给袁继成送去一封书信,说明他往南京救太子的用心。他在信的结尾处写道:
此系大事,亟须当面请教。仆意即为皇太子死,又何足报先帝隆恩于万一!
九江士民恐慌万分,再三请求袁继成去船上同左良玉一见,免得一城尽遭洗劫。在士民们的坚请之下,袁继成只好放弃原来的打算。他对前来求情的士民代表们说:
“好吧,就听你们的,我去走这一遭。然而没有用处的,日后你们不要说我不智就是了。”
翌日,袁继成偕同一位幕僚到了左良玉的船上,听左良玉谈了他为何往南京“清君侧”救太子的大道理。袁继咸见左良玉虽精神不振,面露病容,却依然态度傲慢,且有黄渤等人不离左右,便不愿深谈,只说:
“目前因侯爷大军到此,九江士民惊骇万状。恳请侯爷严禁士兵人城,保此一方生灵才是。”
左良玉说:“各营将士临离武昌前已经对天盟誓,只有一颗忠心救皇太子,清除奸臣,奠安社稷,决不骚扰百姓。我同制台大人原是旧交,在郧襄同过患难,又同因襄阳事受过重责。今日重新携手共事,须要仰仗制台大人鼎力相助。请放心,我已经传谕各营官兵,有动九江一草一木者,从严治罪。”
言毕,他向左右问道:“我的口谕,大小各营都传到了吗?”
负责传宣命令的中军总兵官躬身答:“回禀大帅,昨晚已经传谕各营凛遵,不得有违。”
平贼将军左梦庚也躬身补充一句:“今早儿又特别晓谕各营主将:军令如山,令出法随,大小将领务要认真听从爵帅严谕,任何人不得玩忽纪律,自取罪咎。”
左良玉又对袁继成说:“大人可以放心了吧?明日一早,我亲自进城拜谒,再向大人请教。请令各镇参谒,我到时候好对他们讲几句话。”
第二天,即四月初三日,早饭过后不久,果然看见左良玉开始启锚移舟。袁继咸考虑到宁南候进人城中将有许多不便,不得不赶紧迎到江边,就在船上与左良玉相见,他部下的各镇将也都单骑同往。请将都到船上向左良玉参谒以后,左良玉从袖中取出来由黄澍伪造的太子密谕,强迫诸将为救出皇太子对天盟誓。九江诸将不觉一怔,齐齐望向总督,不知如何是好。就见袁继成神色严峻地望着左良玉大声说道:
“密谕从何而来?先帝旧德不可忘,今上新恩亦不可负!密谕从何而来?”
左良玉脸色一变,恼怒地说:“害太子的是奸臣马、阮之辈,与今上何干?老先生为何竟如此说!”
袁继威望着左良玉手下的一群将领说道:“师以义动。诸公应当爱惜百姓。”
左良玉说:“我辈做大事,行不得小惠。”
袁继威说:“继咸负罪深重,蒙先帝赦以不死,仍付以封疆重任,待罪浔阳。一城百姓生死,系于爵帅,我不能不为百姓请命。”
左良玉脸色严峻,叫人望而生畏。
袁继成趁着左良玉沉思无言的机会,向诸将领讲明了国家目前面临的危亡情势。他说,满洲兵正在南下,南京势必不得已抽调防北的兵力去防西。一旦满洲国兵临长江,则大事去矣。又说,兵谏不是正道,应改“檄”而为“疏”,以存君臣之体,听候圣旨处分……
左良玉想了一阵,改用缓和的口气说道:“我可以同制台大人约定,决不破城。至于‘清君侧’之事,可以将‘檄’改为‘疏’,暂时驻军候旨。”
袁继咸随即同左良玉成宾礼而别。虽然左良玉答应他不破九江城,不骚扰百姓,但是他深知左良玉部下自来就是军纪很坏,而目前左良玉又受群小包围,身边无一个是敢说直话的正人君子,别看他名为统帅,实际上已驾驭不了他的乱糟糟的十几万大军。所以袁继咸决定还是守城。他在城上召集请将训话,说:
“宁南侯欲行兵谏,借‘清君侧’之名,难说不是举兵为乱,我辈岂能为乱国之举?‘晋阳之甲,春秋所恶’,我已经劝说他易檄为疏,屯扎候旨。我自己也已经将宁南之事写成一疏驰奏朝廷,朝廷必有处分。故诸将宜坚守城池,以待后命。”
袁继咸有一部将名郝效忠者,已经暗中同左良玉勾结。恰巧因为两个士兵在城内抢劫被百姓杀死,郝效忠便借此起衅。袁继成的另外一员部将张世勋原来就与左良玉的部将张国柱相好,在夜间暗暗将张国柱的城外士兵缒人城中纵火。袁继成命人扑灭一处,别处又有火起。袁继成明白张世勋不除,则乱不能定,便赶快手写密令一封给可靠的将领邓林奇,要他立刻遵手令便宜行事。谁知刚刚作好部署,张世勋和郝效忠已经率领亲兵趁夜半劈开城门,出城与左营人马相合。左兵则趁机混入城中,大肆杀掠。守城的百姓不能辨识,完全无法自卫。袁继咸的其他将领害怕获罪,都陆续逃出城去,投到左良玉的麾下了。
左良玉一直在船上,因为病体衰弱,岸上和九江城中发生的事情他一概不知,都被周围的人们瞒住了。九江城内到处奸掳烧杀,到处有哭声叫声,早已经天翻地覆,而他的大船上却静悄悄的,没人敢大声说话。周围也森严肃静,只有昏暗的江水拍打着船边。后来,江岸上的远处有一些什么动静终于被他听见了,他又依稀觉得似有人马在移动,心中便觉奇怪,便轻轻咳嗽一声。一位值班的中军将领立刻走进船舱听令。左良玉问道:
“岸上为什么有人马移动?”
中军回答:“回爵帅,并没有大的移动,只是有一部分九江的人马出城,同我军驻扎在一起了。”
“啊?为什么他们要同我军驻扎在一起?”
“听说是他们想通了,愿意随我军去南京搭救太子。”
“啊?我已决定暂驻此地候旨……奇怪,此刻什么时候了?”
“刚打五更。”
“我们的人马有进城去的没有?”
“也有进城去的。”
“什么?我答应过江督袁大人,答应决不破九江城。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人马有进城去的?”
“请大人放心,没有攻城破城,是里边的人自己将城门打开了。”
“我已经答应不许扰害城中百姓。”
“请大人放心,城中安堵如常,鸡犬不惊。”
“江督袁大人现在何处?”
“袁大人大概快来到了。”
“怎么,他快要来了?”
“是的。少帅大人怕出意外,已经命张应元镇台大人同监军御史黄大人骑马进城,请袁制台大人去了。”
“唉,他们瞒住我捣的什么鬼!……快去将少帅叫来,我要当面问个明白……黄御史这个人、这个人,都是他……”
袁继成在总督署的院中望了一阵火光,回到签押房,对一名心腹家人和一位中年副将李士春嘱咐了后事,正准备悬梁自尽,忽报左营总兵张大人和监军御史黄大人来见。他没有做声,也不迎接,只是兀坐不动,闭目养神。张应元和黄澍进来,声称是奉宁南侯之命前来相请,请他赶快出城。袁继成一脸冷笑,并不搭话。他的中军副将李士春忿怒地望着黄澍,忍不住说道:
“你们做得太过火了!我们制台大人见事不可违,十分痛心,正准备以身殉国,请你们不要再打扰他。”
黄澍原不想把事情闹崩,一则那样会受左良玉谴责,二则也会坏了“清君侧”的大事。所以,听了李士春的话,他不禁大惊失色,赶快向袁继成深深一拜,带着哭腔说道:
“宁南侯本无异图,公若自尽,宁南侯将无以自处,是公以一死促成大乱,国家大事去矣!务恳大人三思。”
袁继咸仍无一语。李士春见状,将他的袍袖轻轻扯了一下,他随着李士春走进套间。李士春凑近他的耳朵悄声说道:
“请大人隐忍一时,到了前边路上,说不定王阳明的勋业,大人也可以做到。”
袁继成的心中一动,用疑问的眼神看一下李士春。随即从套间出来,对黄澍和张应元说:
“好吧,我同你们出城。我要去当面责问宁南侯!”
左良玉听见岸上的声音越来越嘈杂,并且有火光照到船上,很生气。他明白,如今,谁都不听他的话了。而如此目无纪律,要想完成救太子和“清君侧”的大事,恐怕没有指望了。他下了床,由仆人搀扶着走到船头。左梦庚和许多重要将领都已经来到他的船上。他不对他们说话,只顾拼着力气抬头向九江城的方向遥望,但见火光通天,而且隐隐约约地有哭声传来。他不禁浑身打颤,拍着大腿说:
“我、我、我对不起江督!对不起临侯!……”
突然,他感到喉咙里冒出一股腥气,一弯腰,吐出来一大口鲜血。左右一时忙乱,都来抢救。他又连着吐出几口鲜血来,随即被扶回舱内,放到床上,立刻不省人事。
袁继成同张应元、黄澍等来到江边,尚未下马,就听见从宁南侯的大船上传来一片哭声。大家惊骇,一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少顷,黄澍向船上大声问道:
“什么事?什么事?”
大船上有一悲痛的声音回话:“俟爷归天啦!”
袁继成的心不觉一沉,想到:宁南侯此时突然死去,左营二十万人马群龙无首,九江一城必将毁在这一群无人驾驭的乌合之众手中,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呀!
当左良玉的军队于三月二十三日突然从武昌撤走的时候,李自成正驻在荆州城外二十里地的一个临江小镇上。这时占领-洲镇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他只知道满洲兵已经从襄阳出动,而左良玉的二十万大军驻扎在武昌、汉阳和周围府县,拦住了他的去路。从前他不怕左良玉,左良玉是他的手下败将。但如今形势大变,他反而怕左良玉了。他日夜忧思,无非是想着左良玉兵多粮足,据守形胜之地,以逸待劳,使他无机可乘。而满洲兵从襄阳东来,气势汹汹,李自成深知自己已无力招架。一天,他独自步人喻上卧帐中,想同喻上酞做些计议。喻上猷不在,却在铺上扬着几本兵书,还有一本书的封面已经破损。他随手捡起一看,是古人的诗集。顺手翻开,不意恰恰看到这样四句,十分刺目: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无枝可依。
他感到很不吉利,便将书愤然一掷,转身走了。近来他的心中本已有无限的苦恼,深海许多失策,这首诗更使他想到了如今无处立足、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局面。越苦恼,越容易往不利的方面想,他甚至想到他的身死国灭也许就在眼前。当然,这种绝望心情,他绝对不能流露出来。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同谁在一起,他都做出一副十分镇静的样子。但是,从退出襄阳到现在这短短一段时间里,他的两鬓上又新生出了不少白发,这却难以瞒过文武近臣的眼睛。
忽然,刘宗敏从沙湖附近来了紧急密奏,说已经乘左兵不备,命张鼐等率两三千人马,占领了-洲镇;随后又派遣了一两千人马。因为左良玉在武昌一带兵力雄厚,所以他命张鼐等避免同左兵交战,全力以赴赶快向咸宁、蒲圻之间游击,虚张声势,以观左兵动静。
李自成立刻召集袁宗第等在荆州一带的重要将领开会,决定袁宗第这支大军暂时驻在此地不动,以待后命。他自己则迅速赶往沙湖,同刘宗敏商量是否在不得已时大军渡过长江,以避免在江汉平原上与满洲兵作战。
同刘宗敏商议未定,就得细作禀报,说左兵将往南京去救崇祯的“皇太子”。正将信将疑,王四暗中派出的人到了。来人先向李自成禀报了王四夫妇被拘留的情况,然后又说王四将军命他来向皇上当面禀奏左良玉要率全军前往南京“清君侧”的事情。李自成听罢,喜出望外。南京的情况他并不清楚,只听说立了福王,这个福王正是义军在洛阳杀掉的老福王的世子。据老百姓说此人无德无能,只好女色。其他的情况他则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崇祯的“太子”怎么逃到南京去了。不过他已经管不了这许多,他只关心左良玉是否会把人马全部带走。不管怎样,他现在已下定决心,要夺取武昌,争取在武昌立住脚跟。
过了两三天,张鼐的人马在荆河口消灭了一支明朝守军。虽然那守军只有几百人,却就此打开了前往湖广的大门,而岳阳城就在荆河口附近。李自成得到禀报,心中想道:倘若左军并未全部撤离武昌,那么,满洲兵来到,大军不妨暂时先退到湖南。
就在他同刘宗敏、宋献策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又接到确实禀报:左良玉确已全军离开武昌,连驻在汉阳附近州县的人马也都撤空了。立刻,李自成决定:水陆大军即速向武昌、汉阳进发,昼夜兼程。同时又派出飞骑到荆门、荆州一带,命令袁宗第和刘芳亮、郝摇旗等率领那一带的大军分水陆东下,会师武昌。下达完这些命令之后,李自成又想到承天和德安两府都留有人马驻扎,而德安的人马最多。仅白旺手下就有三四万,都是精锐。加上各州、府、县的人马,大约有六七万。于是,李自成重新部署,只给白旺留下一两万人马,命他迅速从黄陂赶到汉阳,渡江占领武昌。余者都分人其他营中,北岸只留下几千人防守,目的只是牵制清兵,使之不能迅速进兵。
李自成自己暂时驻在潜江和沔阳之间,指挥大军向武昌退却,并在江汉平原一带部署阻挡清兵的兵力。刘宗敏。日见秀等大将先他动身,分路向武昌开去。
清兵很快地到了承天,守承天的大顺军锐气全无,不过一次交战,便彻底失去了城池。一部分人马溃逃了,一部分投降了。清兵继续挥师东进,直指德安府。白旺留在德安的有一万多人,因不是白旺原来的精锐部队,又因没有白旺率领,当清兵来到时,只稍事抵抗,便作鸟兽散。
这个时候,李自成原驻江汉平原的近十万人马陆续到了武昌,分散在各处的人马也分头向汉阳、咸宁一带集中。而驻在荆州、荆门一带的一支大军因为怕清军从潜江、沔阳一带截断长江,所以也日以继夜,水陆并进,向武昌撤退。
因为左良玉的全师东下,使李自成在近乎无望中产生了一丝希望--占领武昌,立定脚跟,以俟东山再起。为此,他急切地盼望着皇后的音信,盼望她在这个时候能够同李过和高一功率领二十万大军神兵天降,来到湖广,助他一臂之力。他在心中说:
“必须凭借龟山和长江天险,坚守武昌!唉,皇后,你眼下到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