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理查德不肯承认
毫无疑问地,理查德的童年经历对其后来的择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重他的这种倾向——害怕失去,总要给自己留后路。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不能承认约会前四个阶段的失败。从未有人这么告诉过他:单独与某人约会是找到合适的伴侣的必要准备,这一阶段至关重要。
他固执地认为约会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他应该首先认识某人,然后与其建立亲密关系,确定她是他的唯一之后,才能进入“排他阶段”;而不是如我所说:先进入“排他阶段”(第三阶段),然后自然而然地步入“亲密阶段”(第四阶段)。
结果就是,当他回顾了他与许多女人的交往过程后,感觉到很多次婚姻都与他擦肩而过。只要他能够做一点些微的改变,那么第四、第五阶段就会变得异常完美。他直到现在还在苦思冥想、对某个交往过的女人无法释怀:“也许她是最适合我的;也许她是我能追求到的最优秀的女人。”
尽管从上例看来,理查德回忆恋曲时,并不会感到愤恨或愧疚,但是他却总是感觉到不完美、不满足。其实,他根本弄不明白到底那个女人适合他,哪个女人不适合他。唯有他最终给自己一个机会,与其中的一个单独交往,他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否则,他将倾其一生而终无所获。
除非他知道朝哪个方向射击是铁定错误的,否则他就永远都不能作出自我矫正,然后经过一番调试休整之后,朝着另一个方向去射击。在他的思想里,他仍然认为有四、五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可以去尝试一下。通过支离破碎地体验约会的几个阶段,他一次又一次地为恋曲划上了休止符。其实他没有意识到,正是频繁的约会破坏了他寻找心心相印伴侣的能力。在他约会的众多备选女性中,可能有人已经是他的灵魂伴侣了,然而他早已错过,却仍盲然不知。
他找到真爱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停止不停地比较和总是追求完美。他应该发现一个自己深深迷恋的女人,她显然有可能成为终身伴侣,于是开始追求她,依次体验约会的前四个阶段。通过这个旅程,他就能最终获得那种“就会知道”的能力。即使他努力付出的结果只是换了“就会知道”这个女人并不适合于他,那么他也是收获颇丰的。至少他弄明白了一段感情。在这段感情结束后,不会像他以前的众多插曲那样,毫无所获,他将拥有一些情感体验,以补充自己的恋爱能力,以便确保他的下一段恋情更加接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