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免费经济 如何靠盗版兴盛

香格里拉,原名中甸镇,是中国青藏高原上边缘山区河谷的一个小城镇。当地商人为刺激旅游业,经国家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谁不希望来香格里拉呢?我去过两次,但很遗憾地说,这里并不是“香格里拉”。我最近一次来的时候正值四月天,这个一如往常的、灰蒙蒙的、破旧的老城区,覆盖着6英寸厚的皑皑积雪。在这些干净的雪层的装点下,它看上去倒也如诗如画。

千百年来,旅客们要沿着盘山公路,从农业发达的云南高原到达干燥多风的西藏,这个边境小镇则一直是他们过夜停车的地方。而如今香格里拉大街上的店铺里,售卖着各种进口家居用品,来买的人是源源不断的藏民和从农村跋涉来的少数农民。单调的主干道上有近百个只有一间屋子的商店,这些商店里提供结实的皮靴、色彩鲜艳的机织地毯、农用五金件、耐用的毯子、热水瓶、太阳能电池充电器、廉价的铁制工具、花式条纹面料和彩带。混杂在这些传统用具商店周围的,是数十家售卖数以千计的电影DVD光盘的专卖店。有些店中影片的选择范围甚至比Blockbuster还大。这里有好莱坞卖座大片,有香港功夫片,还有韩剧,但大多数是中国的国产片。几乎所有的光盘都是便宜的盗版碟(不到3美元)。在新的数字化的“自由经济”里,拷贝的流动不需要付费。这不仅是国际大都会的一个特质;信息想要免费,即使在全球最偏远的地区也是如此。

我去过中国,部分是为了解答这个简单的疑问:中国的电影业如何继续在这个处处盗版的土地制造电影?如果没有人为电影制作者付费,他们如何(为什么)继续制作电影呢?但我疑问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中国。世界三大电影产业分别地处印度、尼日利亚和中国。尼日利亚每年生产约2000部电影(诺莱坞),印度每年生产约1000部(宝莱坞),中国近500部。加在一起,每年生产的电影是好莱坞电影的4倍。然而,这些国家是猖獗盗版的避难所,甚至是盗版产业的代名词。后版权经济如何运作?在没有版权保护的情况下,它们如何制作出比好莱坞更多的电影呢?

这个疑问是中肯的,因为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盗版猖獗的电影文化,似乎在预示着未来的好莱坞。在西方,人们似乎涌向了YouTube,因为这里所有的电影都是免费的。换句话说,我们正在加快迈向今天的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为代表的版权自由贸易区。如果是这样,那些置身在被价格低廉、无处不在的拷贝所席卷的国家中的电影业,在如何生存的问题上,能够教给好莱坞什么经验教训呢?

经过研究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吃惊。第一个让我吃惊的发现是,在这些著名盗版国里,盗版不是真的猖獗——至少不是通常被版权局描述的那种方式。进口(即好莱坞)电影的盗版猖獗,但本地制作的电影被盗版的程度较轻。原因是复杂而微妙的。

首先考虑的是质量。尼日利亚电影是肥皂剧和宝莱坞音乐剧的独特融合,先是说一大段对白,然后跳一大段舞。说尼日利亚电影是低成本影片,这还是对低成本影片的侮辱。成千上万的尼日利亚电影,更像是无成本电影。但是,即使是宝莱坞的高成本电影,与好莱坞影片相比,也算是成本低廉的。因此,维持制片所需的总收入也比好莱坞大片少得多。自然,成本越小,需要回笼的资金就越少。对于一些电影来说,甚至只要有一点点收入可能就够了。

但更重要的是,低质量不仅是非法物的特点。在尼日利亚,特别是在贫穷的北部,有一个网络庞大的低劣生产中心,为数以百万计的观众生产影片拷贝。最初,拷贝中心的地下网络复制VHS录像带,而现在他们拷贝光盘。在以前拷贝VHS录像带的时期,官方版本有更好的印刷封面。这些可读的、鲜艳的封面是他们的主要卖点,印刷的封面是电影业施加监管的瓶颈。但是,现在的尼日利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电影磁盘通常是VCD,而不是DVD光盘。虽然VCD分辨率低,但更容易拷贝,更便宜,在低劣的电视屏幕上的播放效果已经“足够好”了。这些VCD在尘土飞扬的小窝棚里几毛钱就能租到。但往往这些被低价租用的光碟是“合法”的——它们是与制片人协议后制作的电影拷贝。电影制作者和电影拷贝者巧妙地降低了正版光盘的价格,使之与盗版光盘的价格接近。事实上,同一运营商通常会拷贝合法的和盗版的这两种光盘。因为合法的光盘并没有非法的那么昂贵,所以经销商就不太愿意理会那些低质量的盗版盘。

此外,在尼日利亚,电影融资与地下经济紧密结合。投资一部电影被认为是一个洗钱的聪明办法。那里会计制度薄弱、透明度低,如果你是一个用大量的现金“投资”的暴徒,你需要做的,就是围绕电影明星来投资电影。总之,黑市的光盘和用黑市资金投资的官方正版光盘之间的区别是微乎其微的。

尼日利亚的电影制作者有两个其他赚小钱的来源:电影院和电视。尼日利亚的电影院用低廉的票价提供了一种非常珍贵的商品:享用几个小时空调。电影越长,这个交易对观众越划算。与在旧电视上观看VCD碟相比,电影院提供非凡的视觉体验。你能真正的听原音看字幕,还能享受电影院的非凡音效。在影院观影的全面体验,根本就不是那种廉价的光盘能够拷贝的。所以,票房收入仍然是支持一部电影的主要收入。随着尼日利亚新兴的电视产业的发展,对内容的追求,意味着电视电影将从航空公司或有线系统中获取额外的收入。

宝莱坞的影院同样也提供空调。少数印度人自己家里有空调,更小部分人有空调车。夏天的午后,你除了在凉爽的电影院待上几个小时,真的哪儿也不想去——这就是为什么宝莱坞电影可以持续兴盛下去的原因。即便有人能在一个街区之外那热浪袭人、尘土飞扬的大街上找到同部电影的DVD,院线仍旧能够依靠空调系统售出很多电影票。

与尼日利亚一样,印度也有一个类似的电影业,在那里盗版与正版也是混杂在一起的。宝莱坞与黑手党的钱交织在一起,这已经是广为人知的。在洗钱、逃税、秘密资金流动方面,整个电影业就是一个灰色市场。幕后的非法拷贝电影的人也制作正版的拷贝。正版的和盗版的价格势均力敌。

那么,为什么还要制作盗版呢?因为印度对正规的制片厂电影,有着非常严厉的审查制度。其著名的“不许接吻”的规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种审查把本来有利可图的电影市场,推向了为盗版网络服务的地下市场。如果你想看独立的、不雅的、与众不同的、反主流的东西,你只能被迫光顾盗版市场。审查制度不仅影响制片人,同时也波及观众。如果你制作了一部前卫电影,其他人怎么看得到呢?在大街上的低廉拷贝就是电影制作者让他的艺术传播的方法之一,这进一步模糊了合法和非法的界限。在尼日利亚,这种融合意味着购买正版VCD的价格未必比盗版贵,二者几乎都是3美元。实际上,印度电影制作者常把价格低廉的光盘当做广告,来引诱人们去凉爽的影院观赏大银幕电影最终版本。电影院的高感受因素是通过支付获得的报酬,盗版是为了获得关注而付出的税收或花费。

中国也有审查的问题。大预算的电影由政府补贴,以在影院上映为主。事实上,安排院线上映被严重政治化了。独立电影不能进入有限影院的排片周期,所以它们只能以光盘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如果观众想看非国家资助的制片厂的电影,他们只能在街上找。与印度和尼日利亚一样,盗版与正版的价格很接近,所以对消费者而言,两者之间区别不大。不管正版还是盗版,你只要花费约25美分,就可以租看一晚。

在这片没有版权法的土地上,支持本土电影业的第三个支柱是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电视这个庞然大物每时每刻都需要收视率来支撑。我曾与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的业内人士聊过,他们都把电视看作一个独立艺术家的合法地。在有线电视上播放的作品赚不了多少钱,但它们意义重大。因为电视依靠收视率,依赖广告收入,所以就把盗版的问题回避掉了。大街上盗版光碟节目的制片人培养了他们的观众,而这些观众的呼声可能会使它们能在电视上播放自己的作品,或者使他们能够被邀请去做一些新节目。

每个地区的制片人都认为,盗版之痛不在自己的国家,而在非常活跃的出口市场。尼日利亚电影被非洲人和尼日利亚侨民观看;而印度电影的早期观众集中在南亚和中东,还包括西方印度社区的观众;中国电影的市场在中东地区。绝大多数电影市场是靠盗版光碟发展的,这使制片人丧失了潜在的国际收入。这些民族电影产业在此意义上与好莱坞面临同样的困境。但上述国家的本地院线才是一部电影成功的主要舞台。盗版,那个好莱坞眼中的恐怖幽灵,对他们而言是完全不同的产物。

回到香格里拉沙尘飞扬的大街上,我去寻找那个乌托邦式的梦想:用一美元来看刚首映的电影DVD。这个梦想是过于乐观了,甚至对香格里拉来说。但我确实找到了价格3美元的最新版《哈利波特》(中文字幕)的拷贝,并在仔细检查后,我确定这看起来是正版。干净的设计、中国风格、包装盒上的清晰印刷、没有错别字、官方的全息密封。它也很可能是非法的,但谁知道呢?这需要大量的研究,来确定其真正的来源。但由于城中每家DVD厂商中都有正版和盗版两种库存,而且它们之间价格相差不大,所以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这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些灰色地带教给我们什么呢?我认为,这种新兴的模式是明确的。如果你是一个电影制作者,在将来你会:

1)让正版的价格接近盗版拷贝。也许99美分,比如iTunes的做法。即使是像样的盗版也不是免费的,它需要有一定的成本来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和易操作性。

2)汲取影院里不可复制的有价值经验,用无处不在的廉价拷贝作为广告。在西方,空调不足以把人们带到电影院里来。好莱坞将转向逼真的3D特效、全国最先进的音响效果和其他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吸引人们买票。电影院变成了为要求众多的家庭提供终极视觉体验的、力求最先进的高科技展示台,并且推动着厂商制造出这种视觉体验的影片来。

3)电影,即使是艺术电影,也将转移到广告宣传和商业广告的发行渠道上。就像有线电视承诺的无限渠道那样,互联网已经提供了广告支持的免费电影拷贝。

在版权自由的环境里生产电影,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这在经济学上讲不通。但在数字时代,有许多事情是在理论上不可能,但可能在实践中行得通——如维基百科、Flickr和PatientsLikeMe。加到这个名单上的还有:为看盗版碟的观众生产电影。与期望和悲叹的相反,盗版的盛行不能扼杀商业电影。已有的证明: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电影业。今天他们所做的,正是明天我们要做的。那些遥远的、忽略了版权法的土地,正在预演着我们的未来。

2010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