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免费经济 满意悖论

如果周围的一切全是你想要的东西,而且有很多很多,它们100%全都是你所喜欢的东西,你会怎么做选择?

如果所有优秀的电影、书籍、歌曲都能轻易“免费”获取,过滤器和朋友为你清除了各种垃圾以及任何可能让你厌烦的东西。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好东西里面挑出最好的——最好的朋友会推荐给你的东西。那你接下来会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听什么音乐呢?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你看过的作品,包括那些随机碰上的,都是自己绝对喜爱的。换言之,你只会接触到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事物。但问题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的东西你几辈子也看不完,你会如何选择?或者你是否会做出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你不会去选择,因为选不选都一样,并不重要。就把它留给缘分吧,因为每一个选项都很好。如果你的过滤或推荐系统真的有用,那么你从中获得的任何东西都应该令自己满意。

这其中的矛盾在于,如果没有选择,可能就不会满足!

我们可能需要做出选择才能感到满足,即便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体验并不令人满意。但是,选择的满意度当然低于最佳满意度。因此,这就可能造成一种心理困境或矛盾,即终极满意的世界最终可能令人不满足。

这是面对富足而非稀缺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这和选择悖论并不完全相同。选择悖论是指太多选择会让人无所适从;比如在超市里有57种不同的芥末酱可供选择,但结果往往是哪一种都不买。

满意悖论则是说,如果用以增加选择满意度的工具——过滤器和推荐系统——减少了我们选择的力量和意义,那就可能让人感到不满足。换句话说:没有哪一种系统能让人绝对满意。

目前这只是理论上的猜测,因为即便是现有的最好的过滤器和推荐引擎,也远远不能向用户提供完全符合需求的内容。我仍然会碰到大量很烂的内容,许多一般般的东西,以及非常多还算过得去的内容。但是技术在进步。

然而,这一悖论的主要动因并非我们用以过滤噪音的工具,而是优质内容的指数增长。新的工具使得创作一本书、谱写一首歌、制作一段视频和设计一款游戏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些作品总数的增长速度比人类注意力的增长快得多,即便在极端的帕雷托法则下,优秀作品比例虽小,但数量仍然太多。

举例来说,如果经由过滤器筛选以后,我发现100万份艺术作品或发明中,仅有一个能够令我满意(这个比例已经非常苛刻了),而60亿成年人每人每年都会创造出一份新的作品,这也就是说,每天会产生18个令我疯狂喜爱的作品或发明。优秀的东西太多,我无法消化。而且实际上,在某些形式的创作和发明中,满意作品的比例可能更高。

假设从古至今共有2000部影院电影、500部纪录片、200个电视节目、100000首歌曲和10000本书会十分符合我的喜好。即使我什么都不干,专门看听读,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消化它们。但是,如果筛选和推荐工具能够只把这些作品呈现给我们,让我们选择,那么怎样从这些已经筛选过的作品中再做选择呢?

虽然我们现在离全球所有成年人能进行艺术作品分享和创新这种情景或许还很遥远,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丰富的优秀作品在堆积。在去其糟粕之后,Netflix上一键就能看的好电影还是多到我有生之年都无法穷尽。那我要看什么呢?Spotify和其他在线音乐服务商推荐了大量能令我飘飘欲仙的美妙音乐,即便我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在听,这辈子也听不完。那么我接下来听什么呢?谷歌只要1/8秒就能搜出所有已出版的书,协同过滤、朋友推荐以及更好的亚马逊引擎,将会筛选出对我来说最好的10000本书。那我该读哪一本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便是亚马逊这类公司今后的卖点。用户只需付订阅费,就能订阅亚马逊上的内容,并以指定的价格阅读世界上所有的书;你想读的书基本就等同于免费了,因为你不用再额外付费购买。电影销售(Netflix),或音乐服务提供商(iTunes,Spotify或Rhapsody)也是一样。你不必购买单个作品。

相反,你需要为亚马逊、Netflix、Spotify或谷歌的推荐服务付费,它们会建议你接下来应该关注什么作品。亚马逊不再卖书,书已经接近免费;它将开始卖推荐——你该读什么。你得付费才能进入它们的推荐系统,阅读、观看或收听“免费”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假设这些服务商的推荐系统,通过更多协作和分享而不断改进升级,那么它们的推荐将比单本书更有价值。你不用付费买电影,而是购买便宜的使用权和个性化推荐服务。

新的稀缺品不是创意产品,而是满足感。且由于满意悖论,很少人会感到满足。

2011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