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计 借力使力好办事 改变人生抓贵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如果你是一匹千里良驹,一定要找到可以相助自己驰骋千里的伯乐——贵人。

“贵人”可能是身居高位的人,也许是能左右掌权人物判断的人。这些人的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在那个圈子里“名头”响,说话管用。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固然要靠自己踏实努力,但让贵人提携一把,有时可以省很多力。

李鸿章早年屡试不第,“书剑飘零旧酒徒”,为此他一度郁闷失意,然而1858年他却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从一个潦倒的失意客一跃而成为湘系首脑曾国藩的幕宾,从此他的宦海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

李鸿章拜访曾国藩,牵线搭桥的是其兄李瀚章。李瀚章是曾国藩的心腹,当时随曾国藩在安徽围剿太平军。有了这层关系,曾国藩把李鸿章留在幕府,“初掌书记,继司批稿奏稿”。李鸿章素有才气,善于掌管行文,批阅公文、起草书牍、奏折甚为得体,深受曾国藩的赏识。

有一次,曾国藩想要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因为翁同书在处理江北练首苗沛霖事件中决定不当,后来定远失守时又弃城逃跑,未尽封疆大吏守土之责。曾国藩愤而弹劾,指示一个幕僚拟稿,结果这个幕僚总是拟不好,曾国藩亲自拟稿也还是拟不妥当,觉得无法说服皇帝。因为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是皇帝的老师,弟弟是状元翁同龢,所以,翁氏一家在皇帝面前正是“圣眷”正隆的时候,而且翁门弟子布满朝野。怎样措辞才能让皇帝下决心破除情面、依法严办,又能使朝中大臣无法利用皇帝对翁氏的好感来说情呢?曾国藩为此大费踌躇。

最后,这个稿子由李鸿章来拟。奏稿写完后,不但文意极其周密,而且有一段刚正的警句:“臣职分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这样一写,不但皇帝无法徇情,朝中大臣也无法袒护了。曾国藩不禁击节赞赏,就此入奏。朝廷将翁同书革职,发配新疆。通过这件事,曾国藩更觉李鸿章此才可用。

有了贵人相助,的确对个人的事业有助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行创业当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级、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贵人提携与扶助过。

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永远只能是一匹普通的马。一个人光有才能还不行,还需要有人来给你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因此,结交贵人,借梯登高,是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学会的一门学问。

这里需要提示的是:现代社会所认为的“贵人”,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名门望族、皇亲国戚、权重势强的权贵之人,而应在内涵上将“贵人”加以扩大,贵人也可以是指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概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评价的好坏,这种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并不胜任,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在找贵人时,不要只看表面,要仔细深入观察,你将会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一无所长,是很难得到贵人赏识的。即使侥幸获得高位,也肯定有一堆人等着看笑话。贵人也会比较谨慎,选择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不明摆着往自己脸上抹黑吗?“相马相出一个癞蛤蟆”,那可是天大的讽刺。“伯乐相马”,同时“良禽择木而栖”,所以双方最好各取所需,以诚相待,投桃报李。

受贵人相助,有利也有弊。因为有些贵人提携新人,是出于爱才,出于公心,但也有人是有私心的,为了培养班底,增强自己的势力。如果贵人倒台,身败名裂,你作为他的党羽,也要小心受到牵连,影响事业、财运或名誉。

所以,作为“千里马”,也要注意选好“伯乐”。此话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