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计 以退为进不硬顶 留有余地好转圜

留余地,自己方便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于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杀,只好到处流浪。有一天,他和随从经过一片土地,因为粮食已用完,他们便向田中的农夫讨些粮食,可那农夫却捧了一捧土给他们。

而对农夫的戏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农夫。他的随从狐偃马上阻止了他,对他说:“主君,这泥土代表大地,这正表示你即将要称王了,是一个吉兆啊!”重耳一听,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气,还恭敬地将泥土收好。

狐偃以忍让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场难堪,这是胸怀远大的表现。如果重耳当时盛怒之下打了农夫,很可能会暴露了他们的行踪。狐偃一句忠告,既宽容了农夫,又化解了屈辱,成就了大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会进退自如。

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某报社的主编交给新来的记者小王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同时,主编告诉他:“这件采访工作在实施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正当主编要详细地向他介绍一下时,小王却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包您满意。”三天以后,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主编便问他采访进展得怎么样?进度如何?他才不得不说:“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主编也知道这个采访不会很轻松,但对小王当时轻易地拍胸脯表态却大为反感,从而对他这个人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

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留后路,而这样回答事实上又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使事没有做好,也不会怪罪你。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不留余地,使自己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有一次,赵刚与同事有了点儿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就成了他的上司,赵刚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把话讲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处可见。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一样,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打满了气的气球,再充气就会爆炸。

给“意外”留点儿空间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着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儿回旋的余地。

正当法厄同看着不能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地葬身火海。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人说话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做事留有余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我们可以见到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偏爱用一些模糊语言,例如,可能、尽量、研究、或许、评估、征询各方面意见……他们之所以运用这些字眼,就是想为自己留有余地。否则一下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会给政府的形象带来多大影响呀!

总之,办事、说话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以便日后能更灵活机动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给别人留有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