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领导口才——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第五章 下达任务时的口才:多建议,多协商

身为领导对部属下达任务,发号施令,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怎样下达命令才会使工作计划得到彻底的实施呢,怎样才能使部下积极、主动、出色、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呢?重点在于下达命令的方式上。没有人会喜欢命令的口气和高高在上的架势。多建议,多协商,不仅能使对方维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且能使他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即使是你指出了别人工作中的不足,他也会乐于接受和改正。

少命令,多商量

说到命令,人们可能会想到在战争故事中“军令如山倒”,领导下了命令,下级不得不赶紧执行。于是认为以命令方式去指挥下属就办事最快,效率最高,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尽如此。

日本松下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说:“不论是企业或团体的领导者,要使属下高高兴兴、自动自发地做事,我认为最重要的,要在用人和被用人之间,建立双向的,也就是精神与精神、心与心的契合、沟通。”他看到了领导与下属的沟通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终于取得了成功。要达成领导与下属心与心的契合、沟通,关键的就是与下属一起交流商量。

一些领导人颐指气使,有事就大嗓门地命令下属去干。他们认为只有雷厉风行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命令别人去干事的时候也不看人家的意见如何,反正一句话:“做了再说!”一般来说这样的领导比较有能力,在下达命令之前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如果久而久之,下属对领导产生了信任,就会什么都不问,照领导说的去做,这样反倒失去了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成为一件只会办事的机器。而有些下属呢,面对领导铺天盖地的命令,连问一句为什么的机会都没有,自己想不通当然就不愿去做了。不愿做的事要被迫去做是很难做好的。

要吩咐下属去办一件事,命令的方式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没有时间给你详细的解释。但更多的时候,最好还是以商量的方式。

如果采用商量的方式,下属就会把心中的想法讲出来,而领导认为说得有道理,就不妨说:“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关于这一点,你看这样行不行?”诸如此类,一方面吸收对方的想法和建议,一方面推进工作。这让下属觉得既然自己的意见被采用,自然就会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事去认真做的;同时由于热心,自然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另外,领导在要下属去干一件事时,也可以给下属指出一个美好的前景,他们便会欣然去做。

所以在实际工作的安排中,领导应做到:

⑴忌凭自己的权力压制他人;

⑵要仔细聆听下属的意见;

⑶若同意对方的意见,就可以加以说明:“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样会使下属为自己的决策而感到骄傲。

⑷如果不同意,必须向部下说明理由,不然就是上级把命令下达下去了,下属还是会我行我素。

避免下达强制性命令

权力在手是一件好事,同时对下属发布命令也是一种满足,但领导者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根据不同的对象,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

试想如果下属听到“不用多问,这是命令”,或者“上级就是这样指示的,照着做就可以了”之类的话,心里会怎样想呢?这样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事吗?

像这种不顾实际情况,不管下属的感受,而只管发布强制式命令的做法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因为这样布置工作,只会引起下属的反抗心理,而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李先生在台湾经营一个有五六百名员工的企业。不管是在业务上或是在管理上,李先生的努力都有相当的成效,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威风八面,宛如领军千万的大将,好不神气。

可是,他就是对他儿子没办法,他们之间的代沟,怎么样也无法跨越,每次一见面,没讲三句话,就会争吵。这天,李先生又和他的儿子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就在双方面红耳赤之际,他儿子突然间就住了口,然后一字一字地说出:“爸,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我能不能请你把我刚刚说的那句话说一遍给我听?”

“啊?!”李先生一惊,没想到有这怪招。“你说……你说……做父亲的太能干,当然看不起儿子。”

“不对!你再想想看,我是这么说的吗?”

“浑小子!那你怎么说的?你自己说过的话,你自己为什么不再说一次?”

儿子突然笑出声,“你看!从头到尾,我说什么你都没有听,那些话是你自己想的,我可没这么说。我们不是要沟通吗?那么,我说什么,你重复一次给我听,再轮到你说,我来重复。”

“喂!哪有那么多时间在那边重复来重复去!你是真的想气死我啊!”

“爸!我们就试试看吧!否则这种争吵会没完没了的,你再想一想我到底是怎么说的?”李先生想了想,终于承认,“我真的想不起来,你再说一次好了。”

“好吧!我说,父亲很能干,儿子一方面很佩服,一方面怕自己跟不上,心里多少有点压力。”

李先生冷静一想,他说得合情合理,自己怎么会那么激动?结果,这天晚上,他们父子俩竟然可以谈上两个小时而不吵架,这个效果连李先生也意想不到。一觉醒来,虽然睡眠不足,但李先生神清气爽,一大早就到了公司。

因为早上要开一个重要的采购会议,讨论的是未来所要采购价值1000万元的机器,到底要用美国货好,还是日本货好。依采购部的报价,日本制的价格便宜,东西也不差,可是工程师却主张买美国货。

会场上,李先生让总工程师发表意见,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礼貌,总工程师也知道,老板做久的人,多少喜欢独断独行,什么事情早就心有定见,经验告诉他,老板问他只是个形式,谁不想省钱?老板要买哪一种大家早就心知肚明,因此他无精打采,说不到五分钟就说没意见了。

若是往常,李老板总是会在这个时候大唱独脚戏,享受那种权威感,今天竟然是……

“总工程师,我来重复你的要点,你看我说的跟你的意思一不一样:日本制的机器,价格虽然便宜,东西也不错,可是将来如果出了毛病,要他们来做售后服务,问题就来了。他们的人因为语言问题无法跟我们直接沟通,找来的翻译对精密仪器又是外行,机器坏在哪里,我们无法充分了解,下次再发生同样的问题,还是要请他们的人来,说不定还会耽误生产时间,如此算下来,买美国货还比较便宜!”

随着李老板的重复说明,总工程师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打起精神,再次补充,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大家滔滔不绝地讨论了起来……

一个优秀的领导,绝对不会依靠命令来进行管理。作为一个领导,当你的下属不按你的要求去做事的时候,应该找他沟通,而不是以上压下,更不可有任何威胁的语言或举动。如果这样做,即使不是用强制的态度,也足以说明你对下属的不信任。既然是这样,下属又为什么要效忠你呢?他们纷纷离职,也许正因为领导者自身的原因。

怎样让员工接受命令

善于培养职员的领导常常给职员明确的指示和命令,让他们在发挥自己的才干中逐渐成长。因此,一定要善于指导职员如何正确接受领导的命令。领导下命令时语言要做到简练、准确,不需要形容和描绘;使用专业术语,概念清楚,尽可能排除误解;有可操作性;保证传达渠道畅通无误。

例如:要求职员清洁地毯,要讲明是清洗还是吸尘,而且要说明范围和标准。另外,“请大家努力提高认识,加大力度。”这种语言尽量不要出现,因为这句话几乎无标准,也无准确的概念。

从员工方面来说,如果想很好地接受上级的命令,必须注意:在接受上司命令时,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随时简明扼要地做记录,如有问题要等上司说完之后再提问题;提问题要谦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希望上司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给予重视;执行命令时要做好准备,抓住时机,执行过程中要多汇报,多和同事及上司商量,最后要认真总结并写出报告。

对领导来说,对下属下达的命令要有时间性。《差距》一书中说“时间是命令的生命”。它举了一个例子:土地肥沃的巴格达人与印度人都可以在自己高兴的时节播下稻种;但泰国人由于气候的关系没有一个适当的时节,而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好好地进行,由于台风会来袭,所以收割的时期也先决定好,如果迟了,长期的辛劳就会付诸流水。于是,就要拟定由届期倒算的周密计划。这就是命令的时间性。有的公司里老板与部下过于客气,用一种“麻烦你给我做这个”的拜托方法。虽然说“好”,但过了很久的时间仍没有做,而拜托的人也因此忘记,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有必要对要做的工作规定明确的时间,并加以核对。一旦有过这种训练,则目标与实绩就可相互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