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天苑四工程 第十九章 历史的篇章
白丽祯受《考古学术研究》的委派,到“郑和号”上来采访,已经有好几天了。最使她感到遗憾的是,那天还没轮到她提出问题,天苑四人就纷纷倒下,白白失去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记者的责任感促使她把采访日程排得满满的,她想从杨帆那里打听天苑四人的病情和医疗措施,便找到医务舱来。不料门口有位水手挡住了她:
“同志,请您别进去!”
“我找杨大夫采访。”白丽祯微微一笑,顺手掏出了一张特派记者证。
“柯总指挥通知的,除医务人员外,任何人不得入内。”
“为什么?”
“里面正在为天苑四人进行星际检疫和消毒。”
“他们的病情好转了吗?”
“没有,听说检疫消毒后才能治疗。”
“打算怎样治疗?”
“这我就不知道了。”
她看问不出什么来了,便改变计划,找黄敬之去。这两年她体型更加丰腴,但走起路来,仍然非常灵便。没费一会儿工夫,就登上上甲板,来到了黄敬之的房间。
一阵寒喧之后,白丽祯问:
“听说您在古籍中找到了关于天苑四人飞船的记载?”
“关于飞船的记载找倒是找到了,”黄敬之清癯的脸膛上带着不满足的神情,“不过,是不是天苑四人的那艘,现在还不能肯定。”
“我可以看一下吗?”
“现在还没法拿给你看,”黄敬之面有难色,“以后再看吧。”
方雨田敲敲门,拿着一本线装书进来了。他非常抱歉地说:
“真对不起,这本书刚刚才找到。”
“怎么找到的?”黄敬之笑道。
“柯化决定他亲自带队,让杨帆和我与广州的一个医疗组,一同护送天苑四人到楚江去。我急忙去收拾行装,结果在一堆骨骼复原图中找到了它。总算没有丢,谢天谢地!”
他把那本线装书还给黄敬之,和白丽祯说了声回头见,便急忙回去收拾东西去了。
白丽祯如获至宝似的端详着那本木板印刷的线装书。这书的纸色已经泛黄。她小心翼翼地掀开了封面,只见扉页上印着《拾遗记》三个大字,以及“晋·王嘉著”等字样。黄敬之为她掀到了其中的一页,蚕豆大的宋体字非常清晰地映入她的眼帘:
“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槎,亦谓挂星槎。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伟也。”
“真没想到,四千年前的事,史料上都有这样详细而生动的记载。”白丽祯兴奋而骄傲地说。
“从年代上推算,《拾遗记》上的记载是尧登位三十年,这和飞船泥样放射性碳素测定的年代倒是十分吻合的。”黄敬之说,“但在内容上,还有一些不尽一致的地方,也许是在口耳相传时走了样。这些,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考证。”
徐振宇和杨帆一同进来了。
杨帆一见白丽祯,立即坐到她身旁,非常亲热地说:
“白姐,听说你刚才找我,叫你吃了闭门羹,真抱歉。现在我们初步判断,天苑四人的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已经决定空运楚江,到我们的污染病防治所治疗。”
杨帆又对黄敬之说:
“我是来向您告别的,到楚江再见!”
“楚江见,我说不定还要到你那儿去治病呢。”黄敬之说。
白丽祯也要和杨帆一同回楚江,徐振宇笑道:
“白姐,你好不容易来一趟,也不多和思宏团聚几天?”
“我才不是为他来的呢!”
“哎哟,当大姐的还不敢承认。他到西陵峡,你采访到西陵峡;他到通穗新港,你采访到通穗新港。这是不是事实?”徐振宇笑道。
“小徐,这两年你也学会耍贫嘴了!”白丽祯并不相让,“你的杨帆就要走了,你还不去送送她,和她说点知心话?”
这句话果然灵验,徐振宇变成了哑炮。黄敬之站起来对他说:
“走吧,咱们一块儿去送送她们。”
岸上参观的人群已经散去,码头上基本恢复了正常。那儿有三辆救护车,柯化、宇文安邦和天苑四人已经在车上。留下来的人都到码头上来送行。临开车前,白丽祯对徐振宇说:
“你们处理善后工作的情况,请打电话告诉我。”
杨帆深情地看着徐振宇,并没有和他握手,只是温柔地说了声“楚江见”,猛地转过身去,匆匆上了车。
一周以后,白丽祯在《考古学术研究》编辑部接到徐振宇挂来的电视电话。徐振宇告诉她,飞船已经移到岸上,交给航天研究所妥善地保护起来。吴舰长“大力士号”拖着潜水式驳船返回南海舰队了。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主持下,对飞船进行了星际检疫与消毒。为了防止把地球上的病菌带到飞船里去,防疫人员进飞船时都穿了特制的隔离服。随后,梁维舟、张銎和岳静穿着隔离服,详细考察了飞船内部结构。听说他们正在起草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梁维舟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最好在天苑四人的协助下进行。
徐振宇最后还告诉她,任思宏和他们很快就要回楚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