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唐生智的大野心与小本领
1937年11月11日,在淞沪会战失败后,蒋介石召集各高级将领讨论南京守卫问题。会上,各将领大多表示南京系三战之地(唯北面有长江天险),易攻难守,而日军士气正旺,中国军队死守无益,不如将之宣布为“不设防城市”,以保护平民不受战争伤害。蒋介石沉吟再三后说,南京为国府及中山先生的陵寝地,断不能不战而退。正当各将领沉默之时,唐生智忽然起立,大声疾呼道:“南京系总理陵墓所在,值此大敌当前,如果不牺牲一二大将,如何对得起总理的在天之灵?我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唐生智的表态声色俱厉,大义凛然,蒋介石于是就坡下驴,随即委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并筹划指挥南京防卫事宜。由此,近十万中国军队在唐生智的指挥下,开始了极其悲壮的南京保卫战。蒋介石其实也知道南京守不住,但南京毕竟是国民政府所在,不加抵抗便轻易弃守未免会严重打击抗战的士气,在民族气节上也说不过去,因此,唐生智的主动请缨实际上是给了蒋介石一个解围的机会,不然他还真是下不了台。
因此,尽管唐生智信誓旦旦地要与南京共存亡,蒋介石还是在12月11日电令唐生智,告诉他“如情势不能持久,可相机撤退”,但唐生智久疏战阵,其指挥的部队又并非嫡系,因而在撤退过程中极其混乱,导致数万官兵滞留南京城内外并被日军俘虏或杀害,对此,唐生智应负有相当的责任。
事实上,唐生智在一个月前的慷慨发言之时,与会的李宗仁便暗中揣测唐生智乃是“静极思动”,想乘机掌握一部分兵权,这一观点被一部分史学家认同,因为唐生智当时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训练总监”,他此时的主动请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甘寂寞、出于功名心的考虑。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李宗仁还暗讽唐生智“与南京城共存亡”的表态不过是“空头支票”罢了!
唐生智的出道史并不算显赫,但他在北伐后期也曾有过大场面,只可惜机会稍纵即逝,他没有把握住,因此一直引以为憾并试图复出,这本也在情理当中,不必苛责,只是身处乱世,野心很大但本领却又太小,这就未免误国误人又误己了。
唐生智,字孟潇,1889年生人,籍贯湖南东安县,其祖父唐友耕曾跟随湖南巡抚骆秉章进剿太平军并在金沙江畔擒获翼王石达开,最后以军功升至广西提督。也许是因为杀人太多、阴气太重,唐友耕一连娶了十四房姨太太却只有一根独苗,即唐生智的父亲唐承绪。唐生智自幼受祖父指点,先后入湖南武备学堂、湖北第三陆军中学学习军事,民国后又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5年毕业后投入湘军,算得上标准的名门之后、科班出身,前途颇为可观。
唐生智的父亲当时在湖南省长赵恒惕的手下做实业司长,唐生智也很快在赵恒惕的湘军中混到团长,父子俩都很受赵恒惕的赏识。1920年,原湖南督军谭延闿大战赵恒惕的时候,唐生智被提升为旅长并在此战中大败谭延闿,由此做上了湘军第四师的师长,坐镇湘南。此时的唐生智,年纪不过三十出头,但手里有3万多条枪,俨然已经是个小军阀了。
军阀不论大小,难免都要称王称霸,因而唐生智也很快与领导赵恒惕闹起了不愉快,最后干脆武力逼宫,把在湖南经营了五六年的赵恒惕赶出长沙,自己当上了湖南省长。但是,赵恒惕手下有四个师长,唐生智只是其中的一个,赵恒惕虽然下台了,但其他三位师长叶开鑫、刘铏、贺耀祖却不买唐生智的账,他们在直系首领吴佩孚的支持下,很快又将唐生智赶回了湘南,甚至老地盘都可能不保。在这种情况下,唐生智决定加入北伐军。
最开始的时候,广东革命政府并不相信唐生智真的会投身革命,比如被唐生智打得大败的谭延闿便以一种完全不相信的口气对说服唐生智加入北伐的李宗仁说:“你要唐生智加入革命?他恐怕靠不住吧?”另一个唐生智的手下败将程潜则说:“你想唐生智那小子能加入革命?他以前倚靠北洋军阀打我们,现在吴佩孚打他,你要我们去救他?”言外之意,似乎对前事耿耿于怀而对唐生智余怒未消。
不过,唐生智当时可能没有想到,他误打误撞的这步棋,其结果却好极了。在张发奎第四军及李宗仁第七军的帮助下,唐生智的第八军很快便击溃叶开鑫等部并占领湖南全境,一时间风光无限,成为革命阵营中冉冉上升的超新星。1926年8月14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长沙检阅第七、第八军,其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这却让唐生智产生了一个大大的幻想。
事情是这样的,受阅部队两万余人在长沙东门外大校场接受总司令的检阅,当时蒋介石骑着一匹高大的枣红色战马,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等高级将领十余人也骑着马跟随在后,随同检阅。按序列,首先受阅的是第七军,蒋介石骑着马缓缓前进,时而举手答礼,一切正常,但进入第八军的序列后,排头却多了一列军乐队,蒋介石一过来,号兵队长立刻下令奏乐,十多名号兵举号吹奏,只见金光一闪,号声大作,蒋介石的坐骑突然受到这一惊吓,猛然间大嘶一声,前蹄高举,并向前狂奔。
蒋介石平时大概不善骑马,一时间勒缰不住,反被座骑掀下马去,结果手足朝天不算,右脚还套在脚踏蹬里,被马倒拖前行,可谓是危险万状!跟在后面的李宗仁等人见状大惊,但事发仓促,来不及做出反应,好在蒋介石命大福大,他当时穿的马靴很容易松动,被马拖了两丈远后便与马分离,蒋介石匍匐在地,逃过一劫,不然的话,委员长可能就此报销喽。
李宗仁、唐生智等人见蒋介石伏在地上,急忙翻身下马,将惊魂未定的总司令扶起。在数千人的检阅队伍前,当时的情景可谓尴尬,只见蒋介石的军服上满是污泥,帽子掉了,军靴也脱了,白手套上全是泥,情状十分狼狈。不过,蒋介石的后续反应还算镇定,他随后一瘸一拐地带着众将领以步行的方式完成了这次阅兵,才算是应付了过去。
古代大将出征,如果被大风吹折了纛旗,往往被认为是极不吉利甚至是不祥之兆。蒋介石阅兵的时候阵前坠马,这固然很不雅观,但毕竟只是一次意外,但迷信的唐生智却不这么认为,特别是经过“顾和尚”的添油加醋后,他就更加想入非非了。
唐生智的幕中养了一个“顾和尚”,其人能掐会算,据说十分灵验,因而唐生智尊称其为“顾老师”,对他言听计从,十分推崇。“顾和尚”其实是个花和尚,吃喝嫖赌样样都来,但他对阴阳谶纬似乎颇为精通,蒋介石坠马一事发生后,他当然不能放弃这个绝好的机会向唐生智进言。
据“顾和尚”所说,蒋介石这次北伐必然是凶多吉少,最重要的是,他将爬不过第八军这一关,今后必定被第八军所克;因此,唐军长应当好自为之,珍惜机会,将来蒋介石失败的话,取代他的必然非唐生智莫属。唐生智听后,自然十分兴奋,心里也就暗存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
在北伐军一举攻下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后,各军都有所扩展,但其中以唐生智的第八军扩张最厉害,一个军竟扩成了四个军,唐生智部原师长李品仙、叶琪、何健、刘兴都升任为军长,势力一下就膨胀了好几倍,顿成尾大不掉之势。
而在这时,北伐军内部也出现了分裂的态势,先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接着是“反共清党”,随后又有“宁汉对立”,蒋介石与汪精卫斗得不亦乐乎。本来呢,唐生智的资历在革命阵营中是比较浅的,但当时他手下有四个军并控制了湖南、湖北、安徽三省的地盘,因而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特别是在蒋介石下野之后,唐生智更是野心膨胀。他一边扶持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对抗南京国民政府,另一边还勾结北伐的主要对象孙传芳,意图借孙传芳之力消灭“宁方”势力,为自己坐大创造条件。
“龙潭之役”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唐生智一面东进,一面与孙传芳互通声息,目的在谋南京。之前被北伐军打败的孙传芳在得到直鲁联军张宗昌的支持后孤注一掷,率军渡江突袭南京,但在龙潭之战中全军覆没。而在“龙潭之役”之后,在孙传芳部俘虏中也查获了孙、唐勾结的证据,孙传芳的作战命令中就有“友军唐某所部已到达某线”等语。
龙潭战役之后,北伐军决定西征唐生智,解除心腹大患。1927年10月20日,南京讨唐军以李宗仁所率的第七军为主力,沿长江北岸西进;与唐生智素有旧怨的程潜第六军等沿长江南岸西进;朱培德在江西奉命策应,伺机夹击;何应钦所率的第一军则在津浦线防守奉鲁军,掩护西征军;另有冯玉祥的国民第二军沿平汉线南下,威逼武汉。
在各军进逼之下,唐生智所部很快战败,最后不得不通电下野,并潜往日本避难,余部李品仙、廖磊等为李宗仁的桂系收编。据李品仙等人称,唐生智在下野前,为泄己愤,竟将属下第八军第一师师长张国威残忍勒毙,说来令人发指。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在桂系军队攻入湖北后,唐生智曾调张国威部死守汉口外围,以掩护大军撤退。但张国威见大势已去,死守无益,便劝唐生智迅速撤退为宜,唐生智听后极为恼怒,后召集各军长、师长在其私宅开会,会毕后,各将领纷纷下楼,唐生智忽然叫住张国威:“张师长你留一下,我有话跟你说!”张国威听后便留下,等到其他将领走出大门后,唐生智又对张国威说:“没什么事了,你走吧!”张国威走下楼梯口后,唐生智之弟唐生明带着几名士兵突然蹿出,拿着一根麻绳套住张国威的脖子,张国威大惊,其被按倒在地上后大呼:“唐总司令饶命啊!”李品仙等人刚走出不远,听见张国威的惨叫后急忙回头探视,但张国威此时已经被勒死在地上,其状惨不忍睹,唐生智之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唐生智在失去基本部队后,一度十分沉沦。不过蒋介石后来又与李宗仁的桂系发生矛盾,唐生智乘机复出,并受命去说服投桂的原部属,但因为李品仙、廖磊等人本系广西人,而“蒋桂战争”因为桂系内部倒戈而迅即结束,唐生智这次未能东山再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唐生智重回南京政府担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后出任“训练总监”等职,但一直未获实质性兵权。
唐生智就任南京卫戍司令的时候身患慢性痢疾,其身体状况并不好,但其抗战决心是有的,正如其在就职后对新闻记者的谈话:“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唐生智在上任之后,便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并销毁大量渡船,以示破釜沉舟之精神,但必须指出的是,唐生智此举也使得大量平民不能及时撤离,以至于日军攻破南京后,很多平民及士兵不能逃往江北或者因争夺渡船而淹死江中。
南京保卫战的时间很短,但有一点应当说明,那就是:唐生智是在蒋介石下令撤退后才向部队下达撤退命令的,但其在撤退过程中指挥不当,安排欠妥甚至是毫无计划,结果造成了不必要的大损失。据称,唐生智在下达撤退命令后,官兵茫然失措,各自逃生,而少数勇敢的部队未接到撤退令,他们以为友军畏缩、擅自撤退,竟在城楼上架起机枪,向溃退出城的友军扫射,以至于自相残杀,其惨烈如此。
至于唐生智,则在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后乘坐自己保留的汽艇渡江北去,临行前还电话告知之前的部下李品仙为他在浦口准备一辆列车,准备经蚌埠、徐州后转陇海路去武汉。李宗仁在得知唐生智过徐州后,亲自到徐州车站去接唐生智,据他所叙,唐生智“神情沮丧,面色苍白,狼狈之状,和南京开会时判若两人”。
南京之战后,唐生智回到家乡湖南闲居,后来还办起了一所中学,在此期间,他主要研究佛学。解放战争末期,唐生智曾领衔通电拥护湖南和平解放。1970年,唐生智死于直肠癌,时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