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长征准备与初期失利 08、头顶星星、拉着马尾巴前行的地方——老山界

在中央红军于1934年12月初渡过湘江后,蒋介石判断红军仍然将北出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急忙调整部署,以原“追剿”军第一、第四、第五路军等部编为第一兵团,刘建绪任总指挥;以第二、第三路军编为第二兵团,薛岳任总指挥。两兵团分别由黄沙河、全州一带向新宁、城步、绥宁、靖县、会同、芷江地区前进。同时,令黔军王家烈部在锦屏、黎平一线堵击红军;令桂军以一部兵力对红军实行尾追,企图围歼红军于北进湘西的途中。

1934年12月3日,何键按照蒋介石的旨意,给刘建绪、薛岳下达命令:“着第一兵团刘总指挥即以一部尾匪追剿,主力经新宁、城步间觅匪,节节予以截击;着第二兵团薛总指挥先以大部由武冈经长铺子、竹江舟,径开会同,并与洪江王东原师联络,截击西窜之匪,并堵匪北窜,以一部策应第一兵团,据要堵匪。”

这时,博古、李德等不察敌情的变化,于12月4日作出决定:红军西进至通道以南及播扬所、长安堡地域,准备北出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此时,红军前进的队列是以红一、九军团为右翼,以红三军团为左翼。5日,林彪、聂荣臻率红一、九军团,翻过湘桂边界的越城岭,也就是老山界,经过瑶族地区之要隘——白茅隘。

老山界是红军从江西出发以来所经过的第一座难行的高山,这里山势很陡,群峰林立,人烟稀少。老山界又叫越城岭,山体很大,东西长600多里,南北宽200多里,上山30里,下山15里,主峰猫儿岭海拔2100多米,是华南第一高峰。红军历尽艰辛,用了两天多时间翻越国民党军队不敢上去的老山界。陈云假托军医的身份,对此曾有记载:

“西延山脉之高峰老山界,确为我十几年来第一次上过的高山。千家寺是在老山界的山脚下。我记得是一天的下午,总卫生部才抵千家寺,当时休息吃饭后,即上山。上了20里到一个小村子,只七八户人家。此时太阳西下,夫子、马夫均忙于找火把。过一下天黑了,队伍还是前进。可是因为队伍中有些人没有找到火把(因为人家少,找不到火把的材料),在黑夜里黑摸,走得慢得很。我在第六连的先头走,简直是走一步停一下,走一步停一下。天气又冷,风又大,山下流水声如万马奔腾。人又疲倦,可是又不敢合眼,因为路太狭了,只有一英尺阔的路。有一个看护生在行军时,因为天黑未找到火把,再加上睡眼矇眬地走着,忽然一失足滚入水沟里去了。当时就命传令兵执了火把,慢慢地拉住树根攀到水沟里,可是那个看护生已经跌得不只是满身泥水,而且不能言语了。这就警惕了各人小心翼翼地慢慢地走着。因为走得慢,即使下午预备了火把的人,也已经把两把火把烧光了,以后简直前后不见火把了,只有稀稀地看见几个马灯的灯光在走动。队伍越走越慢了。走几步停5到10分钟,既不像走路,也不像休息。时间已经是次晨两点钟了,前面顺序地传下了司令员的口头命令:‘各部队随地靠路旁露营。各连火夫到前面煮饭。’同时大家又顺序喊‘向后传’——实在太疲惫了,不管地下是干是湿,大家就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下把被单往身上一盖就睡。人生再没有比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睡得更好,不要两分钟已经鼻息呼呼地入梦乡了……

“老山界这座山高得非常使人发急,到了一个山顶,见前面只有一个高峰了,不料到了那个高峰,前面还有一个高峰。这样一个又一个地爬着高山,大家不停喘气和汗流浃背……

“八十里的老山界,比红军后来所过的高山看来当然不算高。但是红军在高山上两天两夜的不断行军,而没有多少掉队落伍的士兵,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实在是由于红军中士兵的团结,同时在山上行军时,红军政治部能设法以减少行军疲劳及提起行军精神,如用宣传棚等等,这确是他们想得周到。”

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虽然已经摆脱了国民党重兵的追堵,但时常还会遇到地方反动民团、地主武装的袭扰。12月4日在白茅隘,红一军团第二师就击溃了当地反动民团的固守,使这天红一军团主力顺利通过此地。而三军团根据红军司令部的命令,12月5日晨从千家寺到达河口、八滩地区,坚守河口两岸以掩护军委一、二纵队由此通过。此区域是广西辖区,部队仍旧受到广西地方军的威胁,所以只能一边行军,一边打仗。

通常日记记得很简短的军委二局政委伍云甫,这天用了120字描述当天的经历。他在日记中写道:“五时自廖姓房出发,经龙塘江、大坳,下午八时左右到达唐洞宿营,行程六十里,是日越四十五里的高山,且险峻异常,其最陡的一段,土人叫做三千七百坎,三千七百个梯坎而得名。龙塘江居民均瑶族人,能操汉语,甚流利。他们自相讲话,简直一句也听不懂。”他还在日记中提到工作上的问题时说:“是日六分队不带洋油充电;一分队电瓶掉队,均影响了工作。”根据伍云甫的日记,这天他所在的军委第一纵队开始翻越著名的老山界,一座号称上坡30里,下坡15里的大山。

对于翻越老山界,跟随军委第二纵队行军的陆定一描述得更加详尽,他说:“听说要爬一个三十里的高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下午才开始走,沿着山沟向上,前面不知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得倦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面发起喊来了‘走、走、走!’于是再站起来走。满指望可以多走一段,但不大几步,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许多人烦得骂起来、叫起来。”夜间当走到一个只有二尺宽的峭壁上时,上面传下令,就地休息,明天一早登山。陆定一得知此消息吃了一惊,在这种地方睡觉,一个翻身就跌到深渊里去了,但没办法。陆定一横下一条心,裹着一条毯子就睡了。他说:“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浑身打着战,把毯子裹得更紧些,把身子蜷曲起来,还是睡不着。”

这天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从千家寺出发,抵达中洞,而由董振堂、李卓然率领的红五军团当日由枫木山出发,到达千家寺宿营,两军在大榕江一带交防。陈伯钧说此时敌人离千家寺只有10里,三十八团到后,即有交锋。这是桂系李宗仁的尾追部队在骚扰。

12月6日,由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在向河口的前进途中,终日与桂军激战。而被蒋介石封为“追剿”军第二兵团总指挥的薛岳于当日下达的一个训令中说:“据报,敌一、三、五、八、九军团残部,现正向绥宁通道以西地区逃窜,本路军决定自明日起向洪江进击。”而由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右翼第一、第九军团当日由横路口出发向茶元一带挺进。

根据伍云甫的日记,军委一纵队当日已翻越老山界最高的山峰雷公岩,从唐洞进抵江底,走了70里。伍云甫在当天的日记中说:“是夜点火把时不小心,山中草木数处着火,蔓延十数里。”

陆定一在他的“老山界”回忆录中也提到火把。陆定一说知道部队要夜行军,恐怕有人折老乡的竹篱笆当火把用,他们政治部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醒目处,告诫部队保留并指出哪里有竹林可用作火把。这些细微的工作,对少数民族同胞理解红军起了很大作用。陆定一记得,这天黎明他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此时山下有人送饭上来。陆定一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来吃。”上面传下指示,部队今天无论如何要越过这座山。为了给战士们鼓劲,陆定一说:“于是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即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上山下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伤病员和运输员,以便今天把这笨重的红星纵队(也就是军委第二纵队)运过山去。”陆定一说,“到了山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着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陆定一看到自己昨晚宿营的雷公岩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说这个雷公岩,真是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石梯,只有几尺宽,旁边就是悬崖。当时崖下已经聚集了许多马匹,都是等明天才上山,有几匹马从崖上跌下来,腿骨都断了。而远处,枪声密集。陆定一判断是从昨天出发的地方传来的,他估计是红五、八军团正与敌军交火。

根据红五军团十三师师长陈伯钧的日记,这两天从枫木山到千家寺,又从千家寺翻越老山界,十三师仍旧走在全军的最后担任后卫角色,因此经常与追击的敌军交锋,军情时紧时松。陈伯钧在这天的日记中还提到:“沿途给养更成问题,以致落伍人员剧增,部队较乱。”

红军不畏艰难,冒着敌机的轰炸,奋力攀登,终于在12月7日下午胜利地越过了老山界,进入龙胜县境。龙胜属广西,境内居住着苗族、瑶族和侗族人民。该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当地人多居住在山区,房屋以茅草构成,其生产大多不能自给,生活相当贫困。据陆定一回忆,他们在过老山界时曾到一家瑶族农户家休息。陆定一说这家瑶民三口人,男人听说过部队吓跑了,家里只剩母子俩,生人的到来,特别又是当兵的,让女主人多少有些惊惶。经过陆定一他们与这位瑶族大妈的亲切攀谈,那位大妈哭了,向亲人红军道出一肚子苦水。临走时,陆定一他们忍着自己的饥饿,把一个米袋子送给了她。陆定一说“她非常喜欢地接受了”。红军在越过老山界后,又遇到了新的困难。这是因为国民党为了挑拨红军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阻碍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区,便派出特工人员在中央红军驻地纵火焚烧民房,并嫁祸于红军。但是红军努力扑灭大火后,又严密巡查,终于捕获奸细,并交给群众公审,从而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同时又搞好了群众关系,为红军顺利通过此地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