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臣七年之痒 秦桧拜相

淮西兵变使得南宋朝廷内部对金的态度发生了迅速的改变:战与守之争即转为了守与和之争。赵构否定了张浚的进攻性军事战略,转而采取了被动的防御性战略。

淮西兵变是南宋对金人战略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赵构不无怨恨地说:“张浚措置国事三年,竭尽民力,空耗国库,何尝收复尺寸之地?却败事连连。”

张浚也有自知之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承担了全部责任,爽快地辞了职。

张浚这一退位,给一个超级大奸臣腾出了空间,很快,这个大奸臣就迅速地成为了南宋的头号政治明星,稳稳地坐上了“一哥”的位置。

他,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秦桧。

曾几何时,秦桧的名字就成了奸人的代名词。秦桧的恶行让后世的许多秦姓人抬不起头来。清代钱咏的《履园丛话》就记载曾有一个姓秦的翰林院修撰在西湖岳墓前写了两句这样的话:“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桧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生得脚长如竿,眼有夜光,“常嚼齿动腮,谓之马啖。相者谓得此相者可以杀人。”

其恩师就是建炎初年的权奸汪伯彦!从汪伯彦那儿,秦桧学到了不少玩弄权术、搞阴谋诡计的本领,“善干鄙事”,很让同学所不齿,称他为“长脚汉子”。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高中登第,补密州教授。

靖康事变,他随同赵佶父子被金人掳去,在楚州之战时神秘回国。对于回国过程,他本人的描述是,趁着挞懒带兵大举围攻楚州,自己远远跟在队伍后面,逾河越海,机智巧妙地躲过金人的盘查,英勇无畏地杀掉跟踪的金人,就这么样,溜回来了。

这个说法明显不靠谱。很多朝中人士对此议论纷纷,说和他一起被掳北上的大臣很多,其他人都回不来,为什么只有他能全身而退?而且,他秦桧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还带着自己的老婆、家奴以及大量财宝呢。再说了,从燕地到楚州(今江苏淮安市)有两千八百里,他怎么可以这样大摇大摆地回来了呢?

面对这些质疑声,秦桧不作任何解释,说解释来解释去,没意思!

当时的宰相范宗尹和同知枢密院李回等人“与桧善”,是秦桧早年的密友,“尽破众疑,力荐其忠”,帮秦桧打圆场,极力向赵构举荐。

南宋建国后短短四年时间里,宰相换了好几茬,先是李纲,其后是黄潜善和汪伯彦,再后来是朱胜非、吕颐浩,这些人除了首任宰相李纲一心抗金而与赵构的投降意愿相违被辞退之外,其余分别因为扬州丢失、苗刘兵变、兀术的搜山检海等事件被贬斥。

执掌相权的范宗尹是个时尚潮人,生得“肥白如冠玉”,每天上班前都要精心打扮一番,特别是一双眼睛,异常有神,随身携带一面小镜子,人称“三照相公”。

“三照相公”范宗尹根本不会料到秦桧会是个白眼狼。在他的大力荐举之下,秦桧华丽转身,进入了国家的政治中枢。然而秦桧非但不感激他,反而玩了一手阴的,在赵构跟前大讲他的坏话,将他拱下台来了。而这竟然就发生在短短的三个月间。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秦桧在这短短的三个月内迅速坐大,甚至足以拥有置当朝宰相于死地的权势呢?

建炎四年(1130年)十一月七日,秦桧第一次见到了赵构,一见面,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针,即所谓的“南自南,北自北”的政治策略。他说,想要天下无事,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只有一条道路可行,这条道路就是与金军讲和,共主天下,南自南,北自北。(“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显然,一旦实施了这条方针,就等于是要宋朝永远放弃沦陷的土地,走上偏安一隅的投降路线。

这是绝大多数宋朝臣民不可能同意的。

然而,这却是赵构一直渴望的。

赵构早被金人惊破了胆,曾经不下数十次流露过要向金人投降的意愿,他亲笔给粘罕写的那封肉麻长信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开始,他前后就派出过付雱、曹勋、王伦、朱弁、宇文虚中、洪皓、张邵等数十人为使节,通好于金,乞求投降。但金人非但不肯接纳他的投降,反而撵着他的尾巴一路追杀。实在没办法了,这才和金人搞起了对抗。

在朝中,很多大臣都没能和赵构想到一块儿去,赵构心中备感孤寂。现在,蓦然间有人在自己面前这么开诚布公、这么赤裸裸地鼓吹这样一套投降政策,赵构不由得热泪盈眶,终于遇到知音啦!

他对秦桧说,“‘南自南,北自北’的政治策略好是好,但只是我们单方面的想法,能不能实施,还得看金人的态度,爱卿你有什么办法能说服金人接受这个方案呢?”

秦桧当即出示了一封信,这是他花了无数个夜晚写成的一封信,信的接收者是金国都元帅挞懒,乞求金国接受“南自南,北自北”求和的提议。信还没看,赵构就对秦桧刮目相看了。

等信一读完,赵构忍不住大赞:“秦桧朴实忠义,我得此人,喜不能寐,而国家又平添一人才啊。”(“秦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国家又得一佳士也。”)

秦桧作为一个正牌进士出身的文人,文字功夫的确了得!尤其是写这样卑躬屈膝的文字。

据后来从金国回来的人爆料说,赵佶在金国做俘虏期间,收到赵构即位的消息,觉得自己有了新的政治筹码,就写信给粘罕,想跟粘罕做笔买卖——出卖南宋的国家主权,买回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信写好后,由秦桧负责传递,可秦桧一看就大为摇头。

他对老赵说,这封信写得不够贱,缺乏诚意。说完,也不管赵佶同不同意,提起笔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信上明确地表示说赵佶愿派人通知赵构向金国称臣,“使子子孙孙永奉职贡”。

当时的粘罕野心勃勃,正准备集结军队大举南下,一门心思想夺取南宋全部的国土,对赵佶的卖国情怀一点儿兴趣也没有。然而,信中扑面而来的浓浓马屁味,还是使粘罕情不自禁地连声叫好。不用说,秦桧的信写得比赵佶强多了!

粘罕对拥有这封信著作权的秦桧大加赞赏。秦桧趁机“厚赂”粘罕(用什么“厚赂”呢,不得而知)。因此,粘罕将他引荐给了吴乞买,吴乞买转手又把他打赏给了挞懒。

爆料者最后指出,他本人亲眼看见过秦桧出席兀术的宴会,当时陪酒的都是金朝的显贵和他们的姬妾。这条猛料爆出,再结合上秦桧种种离奇诡异的回国经历,以及他鼓吹的“南自南,北自北”政策,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秦桧是金人派回来的奸细。

理论上,奸细之所以能搞阴谋、耍诡计,最主要的一条,就在于他的隐秘性。

可是,秦桧却是一个例外。

赵构现在正深感投降无门,金国就把这样一个金国代言人送到了自己面前,这不是雪中送炭又是什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赵构心花怒放,比中了五百万大奖还要高兴,对秦桧欣赏有加,将他留在朝廷,任参知政事,加以重用。

秦桧成功挤走范宗尹,为了坐上宰相的职位,继续故弄玄虚,骗死人不偿命地扬言:“我还有两条治国平天下的奇策,说出来可耸动天下。”人们忍不住要问他,这两条奇策是什么?

秦桧就露出一副讳莫如深的神色说:“现在国家的相位空缺,这两条奇策说也白说,压根没法实施,唉,不说也罢。”

这一手,搞得赵构心痒难搔、坐立不安。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投降宏愿,赵构豁出去了,启用秦桧为相,官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宋朝设左右二相,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就是右宰相。为了不至于一下子就让秦桧的权力过大,赵构又把吕颐浩任为左相,和秦桧同理朝政。左相为尊,也就是说秦桧之上还有一个吕颐浩,压着他。

这种局面,秦桧显然不满意。

他的目标是独掌大权,于是,他又下了一服猛药,说:“周宣王内修政治外攘强敌,国家得以中兴,现在朝廷既然有两个宰相,就应该实行内外分工,左宰相主外,右宰相主内。”

赵构看秦桧还不肯公开“二策”,只好按照他的意思,命他和吕颐浩分工合作,说:“吕颐浩专治军旅,秦桧专理庶务,就像春秋的文种和范蠡分工合作啊。”派吕颐浩往镇江府督军,留下秦桧在朝中弄权。

秦桧如愿以偿,终于要将他“耸动天下”的包袱抖搂出来了。